你能想象吗?在山西太行山脚下的一座古庙旁,竟埋着一块日本“忠魂碑”?它不是祭英灵的纪念物,而是一块沉甸甸的罪证,揭开了南京大屠杀中“大野部队”的滔天恶行。



几年前,我在山西晋城泽州县周村,东岳庙边上的戏台地基里,工人们挖出一块近2米高、0.8米宽的石碑。正面刻着“忠魂碑”三字,背面详细列出115名日军士兵的姓名和军衔,落款时间是1940年10月18日,署名竟然是:“大野部队”

当时围观的老乡说得直接:“这碑和日本鬼子脱不了干系!”而我越查史料,越觉得后背发凉。

大野部队:南京城破的“急先锋”

历史翻回到1937年12月13日,南京陷落,日军铁蹄踏入古都,大屠杀随之开始。

大野部队,正是第一批攻入中山门的部队,由日军第16师团指挥,原驻扎于日本大阪,曾参加淞沪会战,随后调往南京。他们不是普通士兵,而是一群杀红了眼的“屠夫先锋”。



日本老兵东史郎在日记中记载,一名叫大野军曹的士兵,几乎成了暴行代名词:

  • “抓住中国百姓,用军刀削腿肉直至见骨,还笑着拍照;将人塞进麻袋,浇汽油点火活活烧死;或绑上手榴弹扔进河里,看炸开水花当成娱乐。”

最骇人听闻的是那场所谓的“百人斩比赛”。几个日军军官轮番砍杀战俘,把人头数当“战果”,甚至还登上了《东京日日新闻》头版

东史郎在日记中这样控诉:“这不是战争,是屠杀,是疯狂。



南京山水,成为人间炼狱

大野部队在南京的暴行,是“三光政策”的集中体现——杀光、烧光、抢光。

他们在玄武湖边组织活埋;在紫金山下开枪扫射;在扬州制造万福桥大屠杀等十多起惨案。每一处诗意江南的风景,转瞬成了血腥修罗场。

东史郎提到,日军甚至不分性别年龄,对妇女实施集体强奸,对儿童残忍杀害。这些行径,远远超出了战斗的范畴,是对整个人类道德的践踏。

忠魂碑不是纪念碑,而是警钟

那么,大野部队为何在千里之外的晋城留下“忠魂碑”?

查阅史料后得知,大野部队在1938年撤出南京后,转战华北战场,极有可能途经晋城周村一带。1940年,他们在东岳庙立碑,纪念阵亡将士。碑文中所谓的“忠魂”,其实是双手沾满中国人鲜血的刽子手



这块碑,并非褒扬之物,而是铁证如山的历史残片

我曾站在碑前,听老乡讲述亲人被抓去当苦工、村里妇女为避辱逃进山林,有去无回。太行山虽然高,却挡不住侵略者的屠刀;碑虽小,却承载着无数家庭的血泪史。

铭记,是对抗遗忘最好的方式

1938年1月22日,因国际社会压力,日本政府下令大野部队撤离南京。他们在太平洋战场上被美军重创,终归灰飞烟灭。

但中国人的伤口,并未随时间愈合。



每到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我总会想起那块碑、那碗路边的刀削面、那群还在讲述的老人。他们的讲述,不是为了复仇,而是为了提醒后人:和平来之不易,忘记意味着背叛。

山河虽壮,和平最重

南京的屠杀,晋城的碑石,东史郎的日记,每一样都是历史的铁证。它们提醒我们:

  • 不是所有的碑都是用来纪念的,有些碑,是在控诉。

今天我们重述这段往事,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要传承清醒。哪怕时隔近百年,我们仍需问一句:

如果今天战争来临,我们是否准备好守护家园?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