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福建省福鼎市磻溪镇的赤溪村,这座被誉为“中国扶贫第一村”的畲族村落,曾因贫困与闭塞而闻名,如今却以“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九鲤溪和下山溪穿村而过,溪水清澈如玉,倒映着青山叠翠与白雾缭绕,宛如一幅流动的山水诗画。赤溪村的蜕变,不仅是一场生态治理的胜利,更是一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实践。


溪水穿村而过

从“穷山恶水”到“水清山乡”蜕变。30多年前的赤溪村,因交通闭塞、资源匮乏而深陷贫困。村民分散居住在14个自然村,生活用水依赖未经治理的溪流,河道淤积、垃圾遍布,洪涝灾害频发。近年来,福鼎市建设赤溪防洪工程(一、二期),以“防洪、景观、生态”三位一体的理念综合治理河道7.01公里,新建堤防6.66公里,并实施清淤工程,将防洪标准提升至十年一遇。与传统治水不同,赤溪村注重生态修复,采用卵石护滩、植被固坡等自然工法,既保障了防洪安全,又保留了溪流的自然野趣。


河长制主题公园

生态治水的创新实践。赤溪村的治水经验体现了“保护优先、自然修复”的科学理念,由河长制护航,依托宁德市、福鼎市、磻溪镇三级河长体系,强化流域生态保护责任,定期巡查与执法检查相结合,确保赤溪水质的长效治理。沿溪建设卵石护滩、漫步道、观景平台以及赤溪河长制主题公园,将水利工程与乡村旅游结合。既利用了清澈的水资源,又避免了过度开发对生态的破坏,逐步形成“防洪、景观、生态”相融合的水生态环境。


持续激活“生态经济”

绿水青山激活“生态经济”。水质改善为赤溪村打开了“生态变现”的大门,依托清澈的溪流与峡谷景观,赤溪村开发了竹筏漂流、玻璃栈道、天然泳池等特色项目,年接待游客超27万人次,旅游收入超2160万元。同时,文化赋能乡村振兴,让畲族文化、古民居群与生态景观相融合,打造出独特的乡村旅游品牌,吸引摄影爱好者、研学团队等多元化客群前来游玩,形成“以水兴旅、以旅富民”的良性循环。

福鼎赤溪村以水为媒,书写了从“贫困村”到“小康村”的新篇章。这里的每一湾碧水,不仅承载着生态修复的智慧,更流淌着乡村振兴的希望。(文/图 福鼎市河长办)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