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皮定钧担任八路军太行军区第五分区司令员,奉命开辟以涉县、林县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

8月的一天,皮定钧正与涉县县长郑晶华在一起讨论工作,此时妇救会的主任张烽进来汇报工作。

张烽才17岁,中等个头,白皙的瓜子脸上,一双忽闪忽闪的大眼睛像会说话。一眼万年情,恰似春花开,就是这么短暂的一瞥,皮定钧怦然心动。张烽走了之后,他便给郑晶华下了任务:去帮我说媒,我要娶那个姑娘做老婆!



结果郑县长出师不利,一张嘴便被人家姑娘拒绝了。张烽为何拒绝呢?向来以顽强作战著称的皮定钧,又是如何打赢的这场爱情战争呢?

姻缘始于一见钟情

1914年,皮定钧出生于安徽省金寨县一个农民家庭。家里本来就穷困,结果他才3岁,父亲便因病去世,失去了顶梁柱,日子更加难熬。

他的母亲改嫁了,皮定钧只能与年迈的祖母相依为命。祖母年纪大了,也没有什么劳动能力,日子过不下去时只能带他去讨饭。但皮定钧没有妄自菲薄,趁此机会,还在镇上的“丐帮”里,混成了孩子王。

待年纪稍长,他便去给地主家放牛,虽然如此,也是每天有干不完的活,却还是吃不上一顿饱饭,还时常挨打挨骂。



1929年,立夏节起义在金寨县炸响红色惊雷,从此大别山腹地红旗漫卷。才15岁的皮定钧,与村上的14名小伙伴,一起加入了红军。

1930年,他跟随红军开始转移,参加了苏区的历次“反围剿战役”、川陕苏区的反“六路围攻”、长征等。枪林弹雨中,过去了十年,当年一起出村的十几个小伙伴,只有他活了下来。曾经那个青涩的少年,已经成为威名远扬的军分区司令员。

这一年,皮定钧已经26岁,常年忙着打仗,不要说结婚,连恋爱都还没有谈过。



皮定钧

自从担任太行军区第五分区司令员以来,皮定钧也是整天忙着带领部队打游击。这8月里奇袭涉县消灭了300多个鬼子,他才有空在涉县小住,与郑晶华讨论巩固根据地的事情。

没想到这一次小住,竟与爱情不期而遇。看着人家姑娘的倩影,他的心头一阵悸动,还没来得及说上句话,张烽便汇报完工作走了,眼神都没有给他一个。

我这么大个人,你怎么就看不见呢?皮定钧不由怅然若失,久久不能回神。之后,他便拉着郑晶华,问了一连串的问题:

“刚才来的那姑娘是谁呀?她多大啦?”

“看着那么年轻,应该没嫁人吧?她家是哪里的?做什么工作?”



皮定钧

起初,郑晶华也没有多想,便一一作答。他说:“这姑娘叫张烽,就是我们涉县本地的。好像是1923年出生,17岁了,县妇救会的主任,至于有没有婚配嘛------”

作为过来人,郑县长怎么会不知皮定钧的心思。他介绍得很详细,说着说着,便再也忍不住哈哈笑起来。

皮定钧倒是直爽,他就势便拍着郑晶华的肩膀,说道:“既然如此,这个任务就交给你吧,去当媒人,介绍她做我的老婆。”

郑晶华自然也乐意成全,很快他便找到了张烽,与她聊了起来。聊了没一会儿,话锋一转,便说起了这门婚事。



郑晶华问道:“张烽,你觉得皮司令这人怎么样?他骁勇善战又会关心人,嫁给他做老婆,肯定错不了-----”

没想到,小姑娘是一点不给面子,直接便说:“他好不好跟我有什么关系嘛?我又不做他老婆。”

郑晶华趁机赶紧接话,说:“你当然可以做他老婆啦,你愿意吗?愿意我去给他回个话。”



前排左一为皮定钧

绕了一圈,张烽才明白原来是给自己说媒来了,便直接拒绝了,表示不愿意。郑晶华不死心,又再三劝说:“皮司令这样的人,想嫁他的姑娘不知有多少,这可是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你再好好想想-----”

左说右说张烽还是不同意,还说“看他那么好,干脆你嫁他!我是不会嫁给军人的!”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不嫁军人,非是张烽信口开河,而是做了两年妇救会主任,她见多了夫妻生离死别,战乱年代嫁给军人意味着什么,她比谁都清楚。

张烽态度坚决,郑晶华只好无奈的回去。人家姑娘不愿意,得到回复后,皮定钧也没办法。但再难啃的硬仗他都能坚持打下来,又怎么可能因为一个拒绝就铩羽而归呢!

他决定要等一个合适出手的机会-----



耗时数年艰难追妻

自从上次奇袭涉县消灭300日军后,日军也更加小心翼翼,总是大部队一起出动,步步为营难以下手。皮定钧为此绞尽脑汁想策略,到处游击破坏鬼子的交通和通讯联络,以期能够让他们首尾不顾截成几段,他好趁机各个击破。

虽然都属于太行军区的第五分区,但皮定钧征战在前线,张烽属于后勤支援,因此总是没有机会见面。



等待是最能消磨热情的,时间久了,心底那抹倩影,便越来越模糊了。这期间,皮定钧又邂逅了一段感情,两人还差点结婚了。

那是1940年的冬天,五分区来了一位女战士,名叫陶莹。她是一位江南女子,温婉动人,还上过大学很有才气。

有一次,皮定钧在分区开大会作报告,他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又是身经百战的司令,陶莹因此对他很是仰慕。等两人接触以后,她才知道,他几乎没受过正规学校的教育。

读书少,这也一直是皮定钧的遗憾,所以只要有时间,他就会想办法学习文化知识。如今身边有个大才女,他当然是要经常请教了,就在频繁的接触中,两人萌生了感情,准备结婚。

婚事眼看要成了,却突然被人“棒打鸳鸯”。这个人,正是时任129师师长的刘伯承。



刘伯承

刘伯承不批准皮定钧的结婚申请,非是他不近人情,而是部队有规定。虽然各根据地可能有些差异,但“二八五团”还是最有代表性的,即28周岁、5年党龄、团级干部及以上,达不到这个条件,就不能结婚。

当时,皮定钧已经27岁,按说等个一年半载也没问题。但问题是,皮定钧出生于1914年,这是后来才证实的。他不到10岁祖母也去世了,所以他也记不清自己多大,就大致推算了一个年龄,1917年,这样,他就只有24岁,还要等好几年。

因为这个原因,陶莹感觉自己的感情受到了愚弄,最后两人不欢而散。皮定钧的初恋就这样终结,又开始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战斗中去。



皮定钧与张烽

1942年,日寇集结大军,对八路军太行、太岳根据地连续扫荡,一整年都不敢歇口气。一直到冬季,打了一个月800余次战斗,打死日寇2800余,日军的第三次扫荡,被彻底粉碎,只能撤退。

就这样,皮定钧又难得有了几天清闲日子,开始考虑自己的人生大事,当年让他怦然心动的倩影,又开始时常浮现在脑海。

结果,就在他念念不忘时,竟然听说了一个消息:张烽被调到了太行军区的党校学习。这一下,可是近水楼台了。



皮定钧张烽与家人

皮定钧立刻行动起来,这一次,他委托了学校的领导刘湘萍去说媒。

结果时隔两年半,他又一次被张峰拒绝了,理由是“学习期间,不愿意谈恋爱”。

皮定钧因此很沮丧。此事自然也传到了刘伯承的耳中,不禁就感觉对不住他,想帮他一把。

当时,正好徐子荣要去五分区当政委,临行时刘伯承交代他,要帮皮定钧好好留意一下婚事。



皮定钧塑像

徐子荣带着“任务”来的,两人聊了聊,皮定钧说他就喜欢张烽。徐子荣自然义不容辞,开始了自己的说媒行动。

徐子荣不愧是政委,了解到之前两次说媒的失败经历,他决定换一个打法。他不去找张烽,反而去找张烽的姐姐做工作,姐姐又去做父母的工作,就这样,一家人围着张烽劝,她走到哪里,都有人说皮定钧的好话。

在此期间,皮定钧也是趁热打铁,又是送情书又是送温暖,终于打动美人心。1943年的6月,他们结为了夫妻,虽然因为战争聚少离多,但他们的婚姻持续了33年,还生育了7个子女。



皮定钧与张烽晚年

在这33年里,他们相濡以沫夫妻恩爱。1976年,皮定钧因为空难牺牲,张烽因此痛不欲生流干了眼泪,她在文章中,写下过这样的话:

我多次去过你牺牲的地方,我在心里朝着群山大声呼喊,对着大海急切呼叫:你们父子和同志们在啥地方?在啥地方?可是,回应我的只有山的回音,汹涌的浪涛声。

这样痛彻心扉的文字,字里行间都透露着深情,在这段婚姻中,她,也早已情根深种-----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