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2月,时任川西军区司令员的张祖谅,前往西南军区,向贺龙司令员汇报崇庆县的剿匪情况。介绍完后,张祖谅向贺龙请示:“叛徒赵希荣已经被活捉,川西军区党委的意思是,严惩不贷,杀一儆百。”
贺龙了解了来龙去脉后,被赵希荣的叛徒行为气坏了。他猛地吸了一口烟,坚定而有力地说:“杀,不杀不足以平民愤。”赵希荣到底犯了什么事?令贺龙司令员如此气愤。
赵希荣是山西人,外号“赵蛋”。抗战时期参加革命,做事细致,很少出错,平时的表现还行。解放战争后升任为第60军180师538团3营副营长,负责驻守崇庆县。
1950年2月,一股土匪打着“反对共产党,反对解放军”的口号,在川西石板滩这个地方,搞起了武装暴动。不久,位于崇庆、大邑、温江这些川西的土匪们、国民党特务们见状,也纷纷蹦跶起来了。这些反动势力,以极其残忍的手段,开始大肆截杀解放军指战员、征粮工作队。
2月10日,驻县部队得到确切情报,将有数股叛乱土匪联合围攻崇庆县。随即,驻县部队下达命令,召集在外的征粮工作队和驻军立即撤回县城,一起抵御叛匪的进攻。接到命令后,在外的征粮部队和赵希荣带领的60军180师538团3营8连,兵分两路往回赶。
当时,8连两个排,不足80人,在赵希荣的带领下,向县城奔袭。当他们路经谭家巷子的时候,突然遭到了几股武装叛匪的伏击。由于此处地势平坦,没有地方躲避,面对密密麻麻的众匪,赵希荣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害怕。
赵希荣马上让连指导员给土匪头目写信,希望和谈。为了表示诚意,赵希荣下令所有人卸下枪械。殊不知,赵希荣投降的懦弱态度,助长了匪徒们的嚣张气焰。对方的得寸进尺,不仅要求解放军缴枪,还要他们互相捆绑起来。此时,8连连长秦国泰识破了匪徒的阴谋,他不顾副营长赵希荣的阻拦,下令所有人员拿起枪来,同土匪们斗争到底。
厮杀了数个小时后,由于解放军所处的位置不利,加之寡不敌众,导致了战斗失利。幸而战斗到了晚上,在夜幕的掩护下,连长带着所剩的小股官兵突出重围,回到了县城。而副营长贪生怕死,带着几十人向匪首投降了。
这场战斗相当惨烈,牺牲了包括一个排长在内的24人。与此同时,另一路的征粮工作队在回去的路上也遇到了一小股叛匪的袭击。由于指导员指挥有度,最后只有一个人受重伤。
2月12日,数千名叛匪开始攻城,连续激战5天,崇庆县驻军部队终于等来了从温江赶来的援军。2月17日,叛匪被击溃,崇庆县得以解围。
当赵希荣被发现时,他正蜷缩在一边,像只落水狗一样瑟瑟发抖。2月下旬,赵希荣被押送到川西军区。同年7月15日,川西军区军法处对赵希荣宣判,判处他死刑,并立即执行。其余的跟随者,分别被判处不同年限的有期徒刑。
赵希荣作为一名副营长,竟然被叛匪所迷惑,差点儿造成全军覆没。他贪生怕死,难怪贺龙司令员会毫不留情地说:“一定要杀!”确实,这样的叛徒不杀,难以告慰那些在战斗中牺牲的官兵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