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小阳春,基本上已经结束了。
如果没有贸易战的爆发,小阳春或许还能延续一段时间,不过整体趋势也依然是下行的。
自 4 月 2 日贸易战爆发以来,对我国的冲击较为明显,贸易大省、大市多集中在东部地区的高能级城市。
受此影响,4 月 2 日以来,这些高能级城市的购房意愿和需求有所降温。接下来,我们通过周度成交数据来观察目前市场降温的情况。
二手房网签量缓降
首先,看一下 18 个重点城市二手房网签量的周度变化。
图中最后面的红色柱代表今年第 16 周的网签量,与第 15 周相比,量能小幅下滑。
第 14 周量能较低,主要是受到清明假期的干扰。
不管怎样,清明之后连续两周的量能相比清明之前都有所降低。
再看去年清明节之后的第一周、第二周、第三周,量能都是上升的。
今年近两周的量能虽然高于去年同期,但走势节奏却弱于去年同期。
对比 2023 年同期,清明之后的第二周、第三周量能均出现反弹,其中第二周量能接近之前的高点。
由此可知,今年清明节之后楼市的网签量走势弱于之前两年,这其中包含了贸易战这一特殊因素。
不过,仅从网签量来看,也不必过于悲观,因为其绝对值并不低,尤其是与图中最后的灰柱(荣枯线)相比,目前的量能依然明显超过荣枯线。
看房量多周震荡下滑
需要注意的是,网签量具有滞后性,不能及时体现近两周楼市的高频动态变化。
看房量能够代表短期市场的变化。
下面这张图是我监测的全国 15 个重点城市二手房看房量的走势变化。
春节之后,看房量冲得比较厉害,但在第四周就已经见顶,随后盘整三周,之后便震荡下行。
第 15 周和第 16 周的看房量相比之前几周有所下滑。
不过,目前的看房量仍高于去年的第 48 周、第 49 周、第 50 周,也就是高于去年 12 月份的水平。
典型城市看房量变化
接下来,我们选几个典型城市,看看它们各自看房量的变化。
深圳作为全国的外贸大市,其二手房看房量在第 16 周相比第 15 周有所下滑,不过与之前的高位相比,下滑幅度并不是很大。
预计未来几周,深圳的看房量还会继续下滑。
杭州也是外贸大市,而且在杭州买房的需求中,有很多来自浙江下辖的一些地市,像宁波、温州、金华等都是出口大市,这些城市的经济状况对整个浙江居民在杭州的购房能力影响比较明显。
杭州近两周的看房量相比之前的高点下滑幅度较为明显。
相比之下,深圳的这种效应稍微弱一点,因为在广东地区,广州和深圳的城市能级相当,广州也会吸引一些省内的购房者。
合肥的二手房看房量走势,要强于深圳和杭州,近两周只是比之前的高位略微下滑了一点。
合肥并非外贸出口大市,而且安徽的外贸出口规模相比广东和浙江要小很多。
银川是西北的内陆城市,其看房量近四周明显下滑,目前的看房量水平显著低于之前的高位。
银川的外贸在经济中的占比很小,远小于东部地区,所以银川看房量的下滑与 4 月初以来的贸易战关系不大。
西北的弱二线城市楼市本来就比较疲软,市场形势不佳,小阳春之后楼市下滑得就比较明显。
徐州是东部的三线城市,外贸依存度也偏低。
徐州的二手房看房量近两周相比之前高位也有所降温,但降温幅度小于杭州和深圳。
徐州的情况和银川比较类似,不管有没有贸易战,三月份冲高之后,其楼市都会回落。
银川和徐州可以代表全国绝大部分弱二线、三线城市的楼市形态。
接下来,我们要关注两件事:
一是东部大城市楼市降温的态势;
二是关注未来一段时间国家在宏观经济和楼市方面是否会出台新政策,尤其是4.25高层会议之后,相关部委和地方层面的落地措施。
出台新政策后,将会对冲部分贸易战给楼市带来的负面影响,届时我们再观察高能级城市的市场量能是否会发生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