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交易“两极分化”,财富分配“分化两极”,楼市交易和财富分配的“两极化”遵从新经济哲学对应性的等效原理或等效性的对应原理,既可以从楼市交易数据窥见社会财富的分配结构,也可以从财富分配数据预见楼市交易状况。

从个人和家庭财产的统计中可以直接地反映社会财富在不同人群中的分配情况,从新房交易和存量房的统计中同样可以间接地看出社会财富在不同收入水平人群中分配的均衡性和失衡性。

今年以来的上海楼市可谓“冰火两重天”,豪宅抢手,远郊冷清,市中心的高价盘不愁卖,市效区的低价盘卖不动,“闭着眼睛买房”的楼市火爆景象逐渐淡出了购房者的视野,买卖双方擦亮眼睛,保持理性,精准对接,想要靠投资房产赚钱的人越来越少。

作为一线城市的北上广深和作为新一线城市的杭州、南京、成都、西安等都出现了楼市冷热不均的类似现象,高端改善盘开盘即“秒光”,平价刚需盘或是冷冷清清,或是降价促销,以价换量。

位于上海市中心的豪宅卖得火热,比如:黄浦区的金陵华庭仅开盘3小时就售罄,资金进账92亿,上海其它高端楼盘的销售也是开盘即售罄,国内外富豪十分看好上海市中心地段房产的价值,“挤破头”也要在市中心“扎堆”,全然不在意豪掷几千万买一套“大平层”。



上海远郊的房产却是另一番景象,临港、奉贤和金山等地的新房价格同比去年下跌了3%至5%,尽管开发商拿出了诚意满满的优惠和折扣,使用各种降价策略来吸引刚需,但这些远郊房产的认购率甚至低于50%。

目前,上海二手房的挂牌量已经突破23万套,二手房供应量远大于新房,楼市交易进入存量房时代,二手房市场的“分化效应”与新房市场如出一辙,一手房和二手房或旧房和新房的市场交易行为遵从新经济哲学分化论的等效原理或等效论的分化原理。

上海市中心的豪宅价格上涨了20%,房东“咬定价格”,买家几乎没有议价的空间,房东“赚富人的钱”没得商量。杭州的豪宅市场也不例外,核心地段豪宅的入门级总价从1000万上涨到1500万,热门楼盘的豪宅挂一套,卖一套。

上海外环外的郊区房产与豪宅的火热交易相比大相径庭,降价了卖不掉,不降低更卖不掉,大量房子的价格下降了3、4轮,还是无人问津。外环外的老小区房产“冷中遇冷”、“雪上加霜”,既使降价了15%到20%,成交的机会也是少之又少,大量的低价房源卖不出去,远郊区的房产投资成了“一片空白”。

一方面是楼市的分化现象愈演愈烈,一方面是整体楼市在多重利好“新政效应”的激发下出现“地王效应”,一线城市的楼市从止跌回稳转为中心城区和核心地段楼市交易的量价齐升,3月楼市“小阳春”迅速升格为“大阳春”,受中美贸易急剧 下滑的影响,4月楼市环比3月下降明显。2025年,豪宅与刚需房“分道扬镳”,中产阶层“很为难”, 好房子要不起,差房子不想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