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地管理路边摊,是执法部门的必答题。连日来,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针对占道经营乱象展开专项整治行动,累计查扣乱摆卖电动三轮车105辆,同时在杨美、五和等社区设立4处便民疏导点,推动地铁口等重点区域市容秩序持续改善。
错时执法+定点蹲守,查扣105辆电动三轮车
“烤串摊油烟呛得人睁不开眼,喇叭声从早到晚吵得人心烦!”今年以来,坂田街道占道经营投诉量居高不下。光雅园地铁口等区域尤为突出。当“烟火气”演变成交通拥堵、噪音油烟扰民的民生困扰,整治占道经营成为周边居民最迫切的诉求。
日前,随着26辆占道乱摆卖电动三轮车被坂田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依法查扣,一场针对重点区域乱摆卖的专项整治行动再次升级。记者从坂田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获悉,自4月整治行动开展以来,累计查扣乱摆卖电动三轮车105辆、煤气瓶53瓶,重点区域的占道经营现象得到初步遏制。
“这些流动摊贩和我们‘打游击’,白天躲起来,晚上全冒出来。”坂田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有关负责人介绍,执法队采取“错时执法+举牌执法”组合拳——针对摊贩 “早晚出没”特点,安排执法力量在早晚高峰、夜间等时段加密巡查,并在光雅园地铁口等反复投诉点位设置专人定岗蹲守。
数据显示,光雅园地铁口周边民生诉求量较整治前下降66%,道路通行效率提升近40%。该负责人表示,“我们将保持高压严管态势,通过错时延时执法、高频次‘回头看’等方式,全力规范地铁口市容秩序,积极回应市民诉求。”
便民疏导点规范经营,摊贩告别“躲猫猫”
占道经营一直是城市管理中的“老大难”问题,不仅影响市容环境卫生和交通秩序,还易引发交通拥堵和安全隐患。记者调查发现,流动摊贩现新特点:青年从业者比例攀升,部分甚至形成家族式经营链。临街商户反映,流动摊贩因无需承担店面租金,对合法经营者造成不公平竞争。而且,随着越来越多人加入摆地摊,基层执法面临越来越多阻力。
根据《深圳经济特区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相关规定,除划定的摊贩经营场所外,禁止占用城市道路和公共场所堆放物品、摆摊设点、销售商品。但流动摊贩治理面临执法力量不足问题,现有人员配置难以满足全天候管理需求,需通过“疏堵结合”减少“人海战术”依赖。
记者在坂田街道杨美、五和、坂田、岗头等社区看到,新开辟的便民疏导点内,摊位统一规划、经营时间明确,并引入第三方专业管理公司,负责卫生保洁、秩序维护及食品安全监督。卖炒粉的张师傅搬进疏导点后坦言:“以前天天跟城管‘躲猫猫’,现在有了固定摊位,生意更稳定了。”这种“规范管理+柔性服务”的模式,正得到越来越多摊贩和居民的认可。
“整治不是目的,让城市既有秩序又有温度,才是我们的初衷。”坂田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统筹多部门力量,对市民反映集中的区域实施“清理一批、疏导一批、规范一批”的长效治理,推动地铁口周边市容秩序规范化、常态化。同时,呼吁市民前往疏导点消费,共同爱护环境卫生,共建共治文明舒适的生活环境。
采写:南都记者 颜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