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上方的“关注”按钮,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86年,解放军开国上将洪学智应美方邀约,带领军事代表团远渡重洋,对美国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军事交流访问。



在美方举办的欢迎晚会上,美方代表来者不善,话里话外想要压解放军一头,洪学智见招拆招应答如流,让美军高官们不敢小觑。

很快便到了落座入席的环节,觥筹交错间,美军上将莱昂斯突然发难,询问起了洪学智究竟毕业于哪所军事学院。

莱昂斯看似是在询问,其实弦外之音在场人员谁都能听得懂,他是在嘲讽我军从指挥官到基层战士都是“泥腿子”出身,没有接受过专业军事训练。

面对莱昂斯的刁难,洪学智从容地回答了一个世界上并不存在的“军事学院”,可就是这么一个看似无厘头的回应,却让在场的美军高官们纷纷羞红了脸。

洪学智究竟是怎么回答莱昂斯的问题的?为什么一所并不存在的“军事学院”,能让美国高官惭愧万分?洪学智的机智回答中,蕴含着他怎样的非凡经历?



莱昂斯的猜测没有落空,洪学智确实是不折不扣的“泥腿子”出身,他出生于安徽金寨的一户贫农家庭,由于家里实在太穷,他连小学都没读完,就不得不当童工了。

1929年,洪学智无法忍受工头欺侮霸凌,毅然加入了当地红军领导的工农武装联队,正式开始了波澜壮阔的革命征程。

同年,洪学智随军参加了可歌可泣的商南起义,成为了部队内的少数幸存者,起义结束后,洪学智加入了共产党,并于年末正式加入了工农红军。

洪学智作战勇猛,进攻积极,很快便从基层战士晋升成为了指挥官,他在率队作战的过程中屡立奇功,也无数次命悬一线,差点儿光荣牺牲。

1932年5月,洪学智率红军第二十九团,进行着苏家埠战役的围点打援任务,在七里桥一带,二十九团的战士们和敌人展开了激战。



眼见着对面的国军部队就要被我军蚕食殆尽,洪学智却突然倒下了,原来,敌方机关枪射出的一发流弹意外射中了他的胸部。

部队政委发现了洪学智的异样,连忙派人把他送到附近的红军医院进行抢救,战士们不敢耽搁时间,火速抬着担架上路了。

不巧的是,战士们在路上遇到了国军的空袭,前进速度大大迟缓了,敌军轰炸机投掷的炸弹甚至差一点儿击中担架,幸好战士们及时调转了方向,这才躲过一劫。

等到一行人好不容易抵达红军医院时,洪学智已经因为失血过多命悬一线了,医护人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止住了血,可洪学智早已昏迷不醒了。

伤势如此之重,红军医院医疗条件就十分有限,洪学智能不能活下来,只能听天由命了,好在苍天庇佑,在昏迷了三十余天之后,洪学智终于醒过来了。



大难不死的洪学智没有退缩,他在接下来的反“围剿”战斗和抗日武装斗争中再接再厉,消灭了大量敌人,打出了赫赫威名。

1945年9月,洪学智奉中央军委之命,率新四军三师的战士们进入东北地区,支援林老总的关东作战和军区建设。

洪学智负责的任务,是经营辽西军区,同时策应“东野”主力部队的作战,这两项艰巨任务,他都完成得井井有条。

在四平战役过程中,洪学智及时回援“东野”主力纵队,有效避免了我军的损失;在辽西军区内,洪学智积极进行剿匪工作,有力地争取到了当地的民心。

辽沈战役爆发后,洪学智以“东野”六纵指挥官的身份,参与了大小十余场战斗,立下了不朽战功,毛主席亲自致电,对其进行了高度嘉奖。



1948年底,刚刚结束辽沈战役的洪学智,又马不停蹄地奔赴到了平津战场,在平津战役过程中,洪学智再立新功,率军彻底封锁了傅作义部的海上逃跑路线。

如此一来,傅作义和他的大军,就彻底成了瓮中之鳖,走投无路的傅作义,最终选择了向我军投诚,毛主席曾经评价,傅作义投诚洪学智至少有一半功劳。

在之后的日子里,洪学智先后参加了渡江战役,解放湖南、广西、广东的一系列大战,用身经百战来形容洪学智,再恰当不过了。

新中国建立后,洪学智被中央军委任命为了广东军区司令,他曾亲自指挥万山群岛之战,创造了“帆船打败军舰”的奇迹。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我志愿军响应毛主席“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在彭老总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地跨过了鸭绿江。



洪学智也是其中的一员,他奉中央军委之命,带领着志愿军后勤部队入朝作战,面对中央对自己的信任,洪学智并不感到开心,反而陷入了深深的疑惑。

久经生死考验的洪学智,并不害怕传说中天下无敌的美国大兵,他困惑不解的,是中央军委为什么要让自己负责后勤工作。

从当年毅然加入红军开始,洪学智一直都在一线作战,搞后勤还是头一遭,他向彭老总请示前往前线,结果遭到了对方的劝诫。

彭老总敏锐地指出,上阵杀敌是军人的梦想,可没有了后勤部队的保障,前线注定会是一盘散沙,面对实力强劲的美军,我军异国作战,大后方建设是重中之重。

听完彭老总的一席话,洪学智茅塞顿开,思想工作做通之后,洪学智的工作热情异常之高,给予了我志愿军充分的后勤保障。


洪学智

可惜好景不长,我军“神队友”麦克阿瑟被杜鲁门撤职,新上任的美军司令,是老奸巨猾的李奇微,他在二战期间与德军几度交手不落下风,是个非常难缠的敌人。

李奇微通过对战场的考察和对情报的分析,彻底看穿了我军的软肋是后勤补给,于是当即下令全力打击我军运输线。

由于我军异国作战不熟悉地形,且制海权、制空权都牢牢掌握在美军手里,洪学智使尽浑身解数,也只能保障我军一周的物资供应。

李奇微结合我军的补给情况,做出了新的战略部署:当我军新得给养、士气正旺时,美军退避三舍,规避正面交战;当我军给养即将耗尽时,美军立即大规模反扑。

这种波动式行军的打法,后来被美国基层士兵总结为“礼拜攻势”,同时,李奇微还针对我军的运输补给线,制定了狠辣的打击计划。



李奇微急调大量轰炸机和重型火炮,对我军的后勤运输部队进行昼夜不停狂轰滥炸,与此同时,各个交通要道和铁路线,美军也沿途布下了密密麻麻的地雷。

美军的新战法,打得我志愿军措手不及损失惨重,尤其是后勤运输部队,一开始甚至遭到了支队被成建制消灭的惨状。

面对咄咄逼人、立志掐断我军“大动脉”的美军,洪学智及时调整了后勤补给思路,他的新方案有两个重点,一是不惜一切代价抢修铁路公路,二是重要物资优先运输。

洪学智从中央调拨了大批工兵团、民兵运输团,在他们的帮助下,修路及物资运输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我军战士们重新拿到了给养。

李奇微当然不会甘心“礼拜攻势”功亏一篑,在他的命令下,美军轰炸机投掷的炸弹如同雨点儿一样,不停落到我军后勤部队的大本营。

在李奇微的设想中,如此高密度的狂轰滥炸,我军后勤部队定然招架不住,后勤补给一旦崩溃,我军战士们也只能束手就擒了。



李奇微确实是个战场老狐狸,可他大大低估了自己的对手,久经战场洗礼的洪学智,有的是勇气和指挥,他立即做出了三项新部署,用了抵御美军的进攻。

其一,我军组建一套昼夜轮岗的空军巡察体系,随时监测美军轰炸机的动向,通过及时躲避尽可能减少空袭带来的损失。

其二,我军工兵团和后勤部队连夜赶工,修建大量地下隧道和水道,一旦铁路公路被美军摧毁就用隧道和水道作为替代运输方案。

其三,我军在轰炸机的视觉盲点区域建造大量“假地标”,引导美军飞行员做出误判,将炸弹投掷在远离运输补给线的无人区。

除了尽力阻挡美军进攻,洪学智还创造性地运用“运输接力”的方式,将后勤部队分成各个运输小队,分段输送物资补给。



在洪学智的英明指挥、后勤部队战士们的密切配合下,我军建立了一条“打不烂”的钢铁运输线,彻底粉碎了李奇微“釜底抽薪”的阴谋。

看着无论怎么打击都消灭不完的我军后勤部队,怎么拦截都会送到我军前线战士手上的军用物资,身为敌人的李奇微都不得不感慨,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战场奇迹”。

拿到补给的我军战士们愈战愈勇,打得对面美军节节败退,眼看着自己将要陷入战争泥潭,美军不得不及时抽身,做出了停战的决议。

1953年7月27日,中、美、朝三方正式签署停战协议,抗美援朝之战以我军辉煌胜利,画下了最后的句号。

朝鲜战争结束后,洪学智不光得到了中央军委的表彰,还被朝鲜军方特授一级勋章,1955年全军大授衔,洪学智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洪学智在朝鲜战场上,不仅打出了我军的威风,还给自己赢得了不小的国际知名度,1986年赴美访问,美国军方之所以特意针对他,也有战场失败口头找补的原因。



面对美军上将莱昂斯关于毕业院校的询问,洪学智微微一笑,随即开口作答:“我是在美国空军学院光荣毕业的。”

要知道,美国空军是没有附属的军事学院的,洪学智所谓的“美国空军学院”,其实就是在指代美国空军部队本身。

洪学智的意思再清楚不过,朝鲜战场上美国空军的狂轰滥炸,彻底锻炼了自己的军事能力,让自己赢得了不朽的国际声誉。

都说敌人是最好的老师,洪学智的“良师”,也许就是丧心病狂搞空袭的美国空军了,他说自己是“美国空军学院”毕业的,某种程度上也算事实。

洪学智的弦外之音,美军高官们怎会听不出来,自感丢脸的他们个个垂下头来羞惭万分,挑衅的莱昂斯更是当场羞红了脸,只得通过敬酒表达歉意。

不过洪学智是不会在意这种小插曲的,回国之后,他继续在军事后勤保障领域不断钻研,为解放军后勤保障工作的规范化、现代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洪学智

直到今天,军事研究人员在分析解放军后勤部队发展历程时,洪学智的军事成就都是不可忽视的重点,他也因此被专家们尊称为“中国现代军事后勤之父”。

2006年,洪学智因病去世,享年九十三岁。纵观洪学智的一生,从“泥腿子”童工到革命战士,从一线指挥官到军事后勤大佬,可谓传奇。

正如同后勤是军队的基础保障,我们如今能过上和平的生活,也离不开人民子弟兵的保障,洪学智上将的贡献,值得被大家永远感激和纪念。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