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的关键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和“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更是面向十年建成教育强国全面布局、高位推进之年。近年来,静安区立足“国际静安、卓越城区”的发展目标,高位谋划、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探索出一条具有静安特色的内涵发展之路。在新的历史阶段,为扎实推进静安区教育强区建设,静安区教育局特别推出巡礼专栏,全面展现静安教育发展成就,努力擘画静安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静安区教育党工委、区教育局围绕国际静安的发展定位,密切关注人口结构、学龄人口变化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需求的影响,着眼未来,超前谋划,确保教育设施能够适应未来教育需求的变化,使基础教育资源布局从“被动响应需求”转向“主动引领发展”,推动静安教育在优质均衡发展的同时扩优提质,实现合理化、动态化分配教育资源。

优化资源配置 促进教育发展

“十四五”期间,静安教育在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提升教育资源质量方面展现出了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和务实的执行力。通过新建、扩建、修缮各级各类学校的方式(新建8所学校、扩建3所学校、改建1所学校),有效缓解教育资源总量不足以及校舍老旧等亟待解决的问题;采用“深挖内潜,广开新源”双轨并进的策略,缓解局部地区教育资源的结构性矛盾;采用国际招标的方式,邀请全球顶尖设计团队参加静安学校的方案设计工作,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随着“十四五”规划项目的逐步完成,静安区的教育资源布局得到显著优化,教育设施配置得到进一步提升,弥补了义务教育阶段资源短板和不足,有效缓解了中部地区的学位紧张情况以及高中扩班的刚性需求。



久隆模范中学新建成的综合楼



新建成的大宁国际学校小学部校园


新建成的大宁国际学校小学部教室

提升校园环境 满足学校需求

“十四五”期间,静安教育针对既有学校基础设施进行修缮与改建,进一步提升校园环境,完善教学功能,解决学校现实空间局限与教学需求的矛盾,满足学校文化体育艺术的专用教室等设施需求,为学生和老师提供了多样化、现代化、舒适、安全的学习空间和教学环境,为全面提升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和特色教育提供坚实保障。



改造前的

静安区闸北第一中心小学

学校大门

改造后的

静安区闸北第一中心小学

学校大门



改造前的

静安区闸北第一中心小学操场

改造后的

静安区闸北第一中心小学操场


青云中学新建成的多功能图书馆拼接走廊活动区


上海棋院实验小学新校区的功能教室

提高装备水平 提供坚强后盾

静安区近年来多维度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通过硬件升级与数字化转型双轮驱动打造现代化教育体系。在教育教学设施方面,全面升级高中理化生实验室设备,创新实验空间布局,为“双新”课改夯实物理基础;同步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无障碍设施改造、跨学科空间建设及卫生设施焕新工程,精准落实新“五项标准”;同时优化幼儿园专用活动场域,通过保教环境提质工程助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在“十四五”数字化转型战略引领下,构建起万兆教育专网与智能云平台,创新推出AI教案生成系统、VR/AR沉浸式教学平台及个性化学习空间,建成全国首个教育数字化试点区。通过“数智大脑”整合全域教育数据,建立三级数字画像与“活力教育指数”评价体系,开发智能作业系统实现减负增效,创新普惠智算平台接入大模型辅助教学。目前数字家校平台已覆盖8.1万家庭,构建校家社协同育人新生态,同步课堂有效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形成硬件革新与数字赋能深度融合的教育现代化“静安样本”。


市北中学建成航空航天实验室


回民中学建成DIS实验室


协和双语培明学校改造35间“学科教室”


安庆幼儿园改造建成“溪嬉园”水景游乐区

编辑: 陈攻

资料:区教育局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