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心脏泵血功能严重受损的综合征,表现为心脏无法有效将静脉回心血量排出,导致静脉系统淤血、动脉系统灌注不足,进而引发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碍。其典型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劳力性、夜间阵发性或端坐呼吸)、下肢水肿、乏力及腹胀,严重时可出现急性肺水肿或心源性休克。

  病因复杂,多因素协同作用:

  1、心肌损伤。冠心病导致的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可直接造成心肌细胞坏死,使心脏收缩功能下降;心肌炎(如病毒性感染)则通过炎症反应损害心肌组织,诱发心衰。长期高血压使心脏负荷过重,引发心肌肥厚和纤维化,最终导致泵血功能衰退。

  2、心脏负荷异常加速病程进展。心脏瓣膜病(如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会改变血流动力学,导致心脏容量或压力负荷超载;肺动脉高压则通过增加右心室射血阻力,诱发右心衰竭。

  3、全身性的疾病构成潜在威胁。糖尿病、慢性肾病及甲状腺疾病(如甲亢)可通过代谢紊乱或激素失衡间接损害心肌功能;严重贫血、维生素B1缺乏等营养障碍性的疾病,同样会增加心衰风险。

  4、心律失常常为急性诱因。心房颤动等快速性心律失常会降低心脏泵血效率,而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缓慢性心律失常则直接减少心输出量,两者均可诱发急性心衰。

  心力衰竭需综合病因制定诊疗方案,早期干预危险因素对延缓病程至关重要。此外,心力衰竭通常有以下几类并发症:

  1、心律失常,心律失常病人可以有各种心悸或心慌的表现,但严重的病人可出现晕厥,甚至猝死;

  2、心源性水肿,病人可发生心源性肝硬化,并会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严重会出现消化道出血;

  3、反复咳嗽,如果病人出现左心衰,导致肺部淤血,病人会出现反复咳嗽,且易并发肺部感染。通常用一般抗生素不易控制,病变会进一步进展,这时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4、血栓的形成,因长期卧床不能活动,心衰病人易患血栓,如静脉血栓,甚至动脉血栓,会发生肺栓塞,或动脉外周血管栓塞,导致病人猝死。

  陈萌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伤寒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后备带头人

  北京红旗中医医院特邀专家

  【学术任职】

  燕京刘氏伤寒流派传承工作室骨干成员,“伤寒名家学术思想的整理与继承研究”方向负责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王庆国教授传承工作室成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常务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经方专业委员会理事。

  【擅长领域】

  临 床擅长应用张仲景经方治各科常见病、疑难病。肿瘤的中医保守诊治与术后调理,重视肿瘤的早筛和预防、调理体质逆转癌前病变,消散结节;应用中医药治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心肌缺血、心绞痛;不能或不愿支架或搭桥的冠心病;冠心病支架术后、或搭桥术后仍有胸痛等不适症状者;各种心律失常(频发室早、房早、房颤、缓慢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相关疾病;以及慢性肝胆与胃肠疾病;内分泌失调,以及四高”等代谢综合征;皮肤科、风湿免疫科、儿科、妇科常见疾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