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2025阿那亚戏剧节发布会在北京·MADverse摩境数字艺术空间及线上同步开启,本届戏剧节以“情感和理智”为主题,将于2025年6月19日至29日在阿那亚举行。发布会上,戏剧节主席马寅、戏剧节艺术总监孟京辉、陈明昊共同揭晓本次阿那亚戏剧节八大戏剧矩阵、29部国内外特邀剧目的全部内容!所有演出将于5月10日10:00在大麦首轮开票。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戏剧”,阿那亚戏剧节一直致力于构建展现世界戏剧风貌的平台,以美学、社会、自然为出发点,逐浪当代戏剧趋势与潮流,驱动国际文化对话。今年,来自法国、英国、德国、荷兰、比利时、挪威、意大利、希腊、西班牙、奥地利、波兰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16部国际剧坛前沿作品,以及国内13部风格特异、丰富多姿的当代剧作将齐聚阿那亚海边,以“八大戏剧矩阵”呈现潮流戏剧全景。本次戏剧节汇集了40位中外导演,将在15个剧场空间带来94场演出,和日月、风雨、浪潮一起,超越剧场、俯瞰万象,续写戏剧文明的当代篇章!
本届阿那亚戏剧节构建了“八大戏剧矩阵”,系统性地展现世界前沿戏剧潮流全景。
以戏剧剧场、舞蹈剧场、荒诞戏剧、肢体戏剧、声音戏剧、人偶戏剧、互动戏剧、材料戏剧重构国际戏剧的当代版图,全球流动,戏剧无疆!
“戏剧剧场”以经典文本为原点,邀请世界各地的戏剧人展开多重诠释,以全球化视角向观众展现剧场与社会、时代、文明相交织的对话。
《唐璜》
大卫·博贝|法国
开幕大戏!
传世经典 孤独图书馆外海边巨型雕塑群
法国北方剧院著名艺术总监大卫·博贝带来的是传世经典《唐璜》。唐璜是欧洲家喻户晓的风流公子传奇人物,随着不同时代的创作者们不断诠释,这个放荡不羁的冒险者所反映出人性与命运的内涵也越来越复杂。
法国北方剧院是法国国家级戏剧中心,它既有浓墨重彩的历史底蕴,又有先锋锐意的当代视野,著名戏剧家奥利维耶·哈布尔登、瓦莱里·朗都在此深耕创作。他们一直致力于推动舞台多元化,挑战固有叙事,激发观众思考,是一座引领当代戏剧发展的精神灯塔。
被法国《世界报》称为“不折不扣的唐璜之选”的电影演员拉杜安·勒弗拉希饰演莫里哀笔下著名的浪荡子。孤独外剧场巨型的海边雕像,冷白与血红的交替崩裂,天神与凡人的角逐审判,《唐璜》将展开一幅恢弘爱欲的当代表述画卷。
《古典爱情》
孟京辉|中国
开幕大戏!
孟京辉x余华
疯狂现实主义三部曲最终章
戏剧作品《古典爱情》由余华的短篇小说改编而成,是继《活着》《第七天》后,孟京辉和余华“疯狂现实主义三部曲”的最终章。这次,孟京辉用迷宫式的爱情结构,漫游式的武侠叙事,在这段才子佳人、花前月下的酒后狂言当中,借助现场音乐、多媒体、动态捕捉完成一次超越生死、纵横情仇的剧场抒写。
这场先锋导演与实验小说家的双重叛逆,将由宝藏“空花组”注入自由无畏的灵魂,他们以“痛感式”的身体表演瓦解司空见惯的古典抒情体系,在他们如醉如痴的演绎背后,观众将看到“爱情寻常也无常,人生劫数皆定数”的华丽景观。
《买单》
提姆·艾奇尔斯|英国/法国
英法灵魂搭档
喜剧硬核CP
层层反转 绝妙表演
《买单》由英国开创性实验剧团“强迫娱乐”的艺术总监提姆·艾奇尔斯执导。他的创作横跨表演艺术、视觉艺术与小说写作等多个领域,曾在多个重要艺术机构展出并屡获艺术奖项。《买单》是第77届阿维尼翁IN戏剧节官方委约作品,该剧在阿维尼翁戏剧节的每一场演出都发生在不同的剧场,演员的表现也根据各场地情况即兴流动;此外该剧还在维也纳艺术节上演了德语版本,引起强烈反响。
《买单》全剧只有喜剧硬核二人组伯特兰·莱斯卡与纳西·武塔斯两位演员、一幕场景,用最简单的素材,构建层层反转、笑料频出的精妙表演。
《罗密欧与朱丽叶在鸡毛之地》
埃娃·加利察、米哈尔·拉扎尔|波兰
反乌托邦音乐喜剧
波兰百年剧院
未来莎士比亚
反乌托邦音乐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在鸡毛之地》来自波兰最重要的剧院之一——托伦维拉姆·霍日察剧院,该剧院已有逾120年的历史。
这部剧以室内音乐剧形式呈现,故事设定在2137年,两家竞争商店中疲惫不堪的员工,意外发现了一部被遗忘的莎士比亚作品,从而彻底改变了他们的命运。极简舞台设计和复古夸张的科幻风,将为圆形艺术中心剧场带来一个诙谐怪趣的未来莎士比亚!
舞台剧《给一个未出生孩子的信》
周可|中国
意大利现代女性生命启示录
导演周可的舞台剧《给一个未出生孩子的信》改编自意大利同名小说,这是一位年轻职业女性写给她正在孕育的胎儿的信。该剧将女性的隐秘感受以表演、音乐、多媒体为桥梁传递给观众,原著作者奥里亚娜·法拉西对世间爱情、歧视、自由、平等、性别等问题的思考也被放大呈现。
《海浪袭来时》
庞聪|中国
电子幽灵,AI母亲
能否帮她挣脱溺水人生?
青年导演庞聪的女性主义独角戏《海浪袭来时》通过AI母亲与女儿的虚拟对话,揭示出新一代女性在生存、事业、爱情、代际关系、道德等方面所面临的隐形困境。剧中的生活场景都用一盏灯、一张桌子、一个鱼缸精巧地变换而成,多媒体和演员的交互反复阐释着生命被浓缩在结束那一瞬间的复杂心境。当水一般流动的情绪包裹住观众,母女矛盾的“海浪袭来时”也走向了诗意的和解。
“舞蹈剧场”将重点展现舞蹈的内在戏剧性,以身体为主角,以动作为情节,强调人的在场性。该单元融合了舞蹈的身体语言与戏剧的叙事结构,将情感、思想、动作与空间编织成诗意且有力的信息表达。
《五月May B》
玛姬·玛汉|法国
闭幕大戏,玛姬旋风
法国舞蹈剧场巅峰代表
《五月May B》是法国舞蹈剧场最重要的作品之一,由法国舞蹈领域艺术价值最高的编舞家——玛姬·玛汉创作于1981年。该作品曾在世界各地巡演40余年,形成极大的回响,被誉为“玛姬旋风”。
《五月May B》以荒诞派代表人物贝克特作品为灵感,用突兀的舞台语言演绎漂泊的人类境况,诉说人世间生命的喜乐与沧桑。最后,现实中的矛盾和痛苦都被转化为剧场里的诗意。多年来,玛姬·玛汉对这部剧持续复排、精雕细琢,它已经不只是一部剧,而是她和演员们真真切切的生命历程。
《初·恋》
高艳津子|中国
孤独图书馆外回忆杀
谈谈情跳跳舞
重拾青春记忆
著名舞蹈家高艳津子携北京现代舞团带来的《初·恋》将在孤独外剧场上演。高艳津子被外媒誉为,“最具东方哲学色彩、最神秘的舞蹈家。”她带领北京现代舞团走向国际,在欧美主流剧院进行过上百场专场演出,舞团被《纽约时报》评为“中国最卓越的现代舞表演团体之一。”
高艳津子曾为阿那亚戏剧节带来的《行走的云》将北岸礼堂想象成灵魂栖居的身体,为观众留下了诗意唯美的浪漫瞬间。《初·恋》以80、90后青春记忆中的流行金曲为线,用现代舞语言重拾一代人的成长记忆,在自由的身体语言中,让观众回到那些年的纯真和惆怅、憧憬与迷惘。
《奥德赛眼睛》
约阿希姆·施洛默|奥地利
奥地利最高戏剧奖得主
英雄之旅在海边收官
奥地利导演约阿希姆·施洛默携手维也纳TAG剧团带来《奥德赛眼睛》。TAG剧团曾六次入围、两度获得奥地利最高戏剧奖“内斯特洛奖”。本次演出是TAG剧团二十年创作历程中的最后一部作品,阿那亚观众将见证剧团“英雄之旅”的最后一夜。
《奥德赛眼睛》重构了《奥德赛》原著中的片段,探讨了“英雄之旅”的后遗症,不讲凯旋,而是重新凝视归来的那一刻。
《如果这是结局》
伯特兰·莱斯卡|英国/法国
动人风趣的舞蹈
两个人在平行时空中摔倒、起飞
英法灵魂搭档伯特兰·莱斯卡和纳西·武塔斯创作的《如果这是结局》以动人风趣的舞蹈语汇,探讨了两个人在平行时空的关系。
两位创作者曾登上数十个国际舞台,包括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爱丁堡艺穗节、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国际艺术节以及巴西圣保罗国际剧场艺术节等。剧中,他们一边跳舞,一边走向彼此关系的终点。在舞台上方的大屏幕上,两个空间的叙事将同时展开:他们的舞蹈既是对生命终将结束的提醒,也是对有限存在的庆典。
“荒诞戏剧”将呈现几部经久不衰的东西方荒诞经典。荒诞派反应的是人类被困在重复的例行公事、毫无意义的交流之中的存在境况,在这些作品中,我们将看到非理性的、循环的、梦幻般的世界,常规的语言、情节、戏剧结构也将被颠覆。在失序的黑色幽默中,戏剧将邀请观众一起追问存在和虚无的本质。
《女仆》
孟京辉|中国
弄假成真,戏弄风骚
低级凶杀,高级幻想
《女仆》改编自20世纪法国荒诞派代表人物让·热内的同名作品。孟京辉戏剧工作室“蝴蝶组”的演员们将上演舞蹈和戏剧的双重探索。这场让主仆游戏走向失控的荒诞悲喜剧,通过演员们对肢体敏锐的感触,展现出井喷式的冲击力和表现力,让剧中膨胀的弄假成真幻想化成可触的弄巧成拙。
《天生机器人》
安娜·麦克·梅滕斯|荷兰
荷兰剧场、电子歌剧
两个机器人在海边观察人类
荷兰剧场导演安娜·麦克·梅滕斯的《天生机器人》是一场具有哲学思辨又荒诞幽默的电子歌剧表演。
在演出中,两位演员化身人形机器人,一边认真地尝试回答人类的本质为何,一边在舞台的沙地上精心地梳理着图案。他们拒绝探讨、拒绝未来,而是用音乐礼赞挣扎中的人类——那些只是想要成为自己的芸芸众生。
《聊斋怪谈》
余尔格|中国
狐狸公鸡妖魔鬼怪
光怪陆离的舞蹈
黑色幽默的表达
余尔格导演带来的《聊斋怪谈》大胆演绎中国古典名著《聊斋志异》,她将对舞台肢体边界展开新的拓展,创造具有东方审美的当代语汇。《聊斋怪谈》延续了她一贯的荒诞和黑色幽默,呈现出一个光怪陆离的人、鬼、神的魔幻世界。
“肢体戏剧”以身体为核心叙事工具,用动作、姿态、肢体造型和空间调度传递信息,探索情感、思想等抽象概念。这一单元的作品将集合舞蹈、默剧和视觉剧场等多种动作表演体系,既可充满诗意,也能呈现粗粝质感;既能制造喜剧效果,亦可传递深情。
“肢体戏剧”将试图解答躯体如何从头脑和逻辑中解放,人类又将如何回归原始能量。
《曾经曾经》
乔·埃文·比约克(Jo Even Bjørke)
欧达·柯克伯·尼弗勒(OdaKirkebøNyfløtt)
莱娜·容德(Léna Rondé)
大卫·托兰德(David Tholander)
文森·韦尔内里(Vincent Vernerie)
|法国/挪威
20平米客厅装下70亿年人生
雅克·勒考克表演方法
来自挪威/法国的褶皱剧团致力于创作“没有边界”的视觉肢体剧场作品,他们带来的《曾经曾经》灵感来自理查德·麦奎尔的成名作图像小说《这里》,用非线性、诗意与超现实的方式诉说一个20平米客厅装下70亿年的人生故事。
褶皱剧团来自世界各地的创始人们将巧妙运用戏剧大师雅克·勒考克的世界著名表演编创法精髓,融合肢体,木偶,魔术,声音创作等手法,构成一连串时空错置的场景,让人惊叹叫绝!
《出水芙蓉》
西尔维娅·格里鲍迪|意大利
意大利三美神 (性转版舞蹈)
不正经?够诙谐!
《出水芙蓉》灵感源自安东尼奥·卡诺瓦的雕塑作品《三美神》。作品取材自希腊神话中宙斯的三位女儿,她们象征着光辉、喜悦与丰饶。三位男舞者将与导演、意大利编舞家西尔维娅·格里鲍迪携手登台。
格里鲍迪的创作始终聚焦于身体的社会影响力,在欧洲获奖无数。这次,在她打破性别刻板印象与男舞者的合作中,我们将置身游离于现实与抽象之间的时空中:在这个空间,性别不再定义角色,而是在自然节奏中共振。
《荒唐人》
安东·拉契克|比利时
8个人跳跳跳,跳到筋疲力尽
新舞蹈“拼图工作法”
比利时编舞家安东·拉契克的肢体新浪潮作品《荒唐人》邀请八位演员踏上一场动荡炽烈的超现实之旅。去年,他的《孤岛》以精湛和复杂的肢体语言征服了现场所有观众。
今年,演员的身体将变幻出连续的创意动作,在拼图演绎法中,彼此交织、延展、生长,角色在瞬息之间乍然显现。在这种激烈而蓬勃的能量之中,凝聚出引人入胜、极富感染力的肢体瞬间。
《山海经—山川命》
黄俊达|中国香港
香港肢体戏剧鬼才导演
重塑山海经
《山海经—山川命》是中国香港新一代肢体戏剧鬼才导演黄俊达重塑《山海经》三部曲的第一部《山川命》—见山,该剧由擅长以肢体语言讲故事、融合东西方表演艺术的绿叶剧团呈现,演出将带领观众进入天地伊始的异想狂曲,听见山川,看见大海,一同见证万物逢生的光怪陆离。
《500英里》
陈梓豪|中国
音乐舞蹈
海边白色装置
民谣演唱
音乐舞蹈剧场作品《500英里》由青年舞蹈艺术家陈梓豪全新创作。这部剧由演员熊乃槿出演,音乐家小娟&山谷小强现场演唱,还邀请当代艺术家王光乐以其艺术装置作为主要的舞台视觉设计。
作品以中国文化中传统的“因“与”果”为核心,讲述了童话般的过去、迷宫般的现在,与值得每个人努力探索的未来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没有任何声音不源于自然,以声音为核心叙事媒介的“声音戏剧”单元,将通过人声、音效、音乐、空间声场等听觉元素构建剧情、塑造角色,沉浸式听感编织的情感蒙太奇邀请观众和创作者共振,谱写平行于视觉叙事的深渊回响。
《海边的欧律狄刻》
陈明昊|中国
剧场超人陈明昊
凌晨四点,共迎日出
《海边的欧律狄刻》是陈明昊“海边自然实验”系列戏剧的第三部。导演陈明昊被誉为“剧场超人”,他基于自然、时间的海边实验创作每年都是阿那亚观众最期待、讨论热度最高的话题。
《海边的欧律狄刻》将在凌晨3点半于阿那亚全新亮相的日出剧场演出,邀请观众一起张开五感,共迎日出,在希腊神话的包围和渲染下,讲述回头一眼、万爱俱焚的千古爱情。
《12夜》
苏小刚|中国
拼图莎剧四悲四喜
戏与乐的交响,生与梦的狂欢
苏小刚导演的《12夜》将莎翁的文本裂解为声波,在艺术中心圆形剧场的环形祭坛上筑起一座露天“声音塔”,传奇摇滚明星宝罗的时代歌谣从塔顶坠落,青年音乐人则以电流接住,串联起《哈姆雷特》《李尔王》《威尼斯商人》《奥赛罗》《第十二夜》等八部莎剧,构建沉浸式的声音叙事。
人类情感的脆弱、权力欲望的异化和真理的意义,将在融合声场中被一一放大。
《小坑大河亚马逊》
瑞秋·弗林|英国
青春痛感叙事喜剧
一个人的成长诗意
《小坑大河亚马逊》来自英国导演瑞秋·弗林,这是一部将声音融入喜剧与诗意的成长剧作。导演将在舞台上采样演员和观众们的声音,再用现场looping设备加入电子混音。在与儿童戏水池、各种声音的互动中,观众会跟随西蒙走过少年时光,共同面对父亲的克制冷漠带来的创伤,体验如山洪暴发般的青春痛感。
“人偶戏剧”将在今年阿那亚戏剧节继续创造童话般的黑暗奇观,无生命的木偶通过人类的操纵被赋予动作、声音、表情甚至呼吸,让其生动地塑造故事、唤起角色、传达智慧。“人偶戏剧”欢迎全龄段的观众走进剧场,走进这些充满想象的幻想世界!
《海底两万里》
克里斯蒂安·埃克、华莉里·莱索、查文渊
|法国/中国
中法共创奇幻剧
文豪名作
浪漫科幻盛宴
中法共创奇幻剧《海底两万里》由法国最高戏剧殿堂法兰西喜剧院艺术家、曾揽获9项法国戏剧最高荣誉“莫里哀戏剧奖”的大师克里斯蒂安·埃克携手老搭档华莉里·莱索尔共同执导,并与中国团队合作创作。
该剧改编自法国文豪凡尔纳的同名经典科幻小说,结合传统手工与黑光剧技术,打造出一部浪漫的科学幻想盛宴。该剧法国版自2015年法兰西喜剧院创排以来演出将近10年,已经获得4项法国莫里哀戏剧大奖。
《塑料英雄》
阿里尔·多伦|德国
“玩具总动员”
微缩世界,残酷的胡思乱想
德国导演阿里尔·多伦的作品一直致力于人偶戏的创新,以丰富的游戏性探讨深刻主题。他的作品屡获国际奖项,并频繁受邀参加全球各大戏剧节与剧院演出,《塑料英雄》至今已巡演30余个国家。
《塑料英雄》的世界完全由现成的玩具构成。当这些玩具被赋予生命,人性的深层冲动与情绪被赤裸呈现,游戏与现实狭路相逢。这场演出以出人意料、滑稽且快节奏的图像拼贴,既处理了沉重痛苦的主题,又为观众带来趣味、狂野且耳目一新的偶戏体验。
“互动戏剧”探寻观众身份的当代流变,互动戏剧的叙事结构、情节走向和结局往往随观众的选择、在场状态、肢体互动而变化,观众不再是被动旁观者,而是共同创作者及决策者。当表演者与观众的关系变成即时的在场共创、动态的双向对话,现实中个体的社会角色也将被赋予全新解读。
《谢谢谢谢》
亚历山大·德弗里恩特|比利时
闭幕大戏
大型互动戏剧
无法预测,适合所有人
《谢谢谢谢》来自比利时OG剧团,OG剧团以剧场现实为基础,探问当代个体在世界中的位置。他们的巡演足迹遍及世界,并屡获大奖,作品还被翻译改编为德语、俄语、法语、普通话、粤语、哈萨克语等多个版本。
《谢谢谢谢》将挑战“戏剧节上最多参演者的剧目”!整部剧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不可预测的,观众将透过他人视角的转换存在于戏剧中,共同感知彼此,对望生活的本质,再回到自身。
《时间来到了下半场!》
王光皓|中国
未来戏剧showcase金奖得主
纪录剧场
新锐戏剧导演王光皓是去年阿那亚戏剧节「未来戏剧SHOWCASE」金奖得主,他的《时间来到了下半场!》是一部纪录了真实的老年足球队走上舞台的剧场作品。观众被邀请选出一支地表最强明星球队,和老年队来一场实况球赛!
采访和足球解说在剧场激情展开,年轻视角与老年经验碰撞对话,当“时间来到了下半场”,青年才子王光皓将和观众一同想象衰老的魅力。
《画框》
丹妮埃拉·波赫(Daniela Poch)
约瑟·科西亚尔斯(Josep Cosials)
霍尔迪·索莱(Jordi Solé)
阿丽娜·斯托金格(Alina Stockinger)
|西班牙/奥地利
十字路口,偶遇艺术家
非凡时刻,爱上生活的瞬间
来自西班牙/奥地利的28号电车剧团的《画框》,邀请观众安坐在酒神剧场背后的十字街头,在社区生活的流动面前凝视、观察。
路人穿梭其中,演员自得其乐。四位创作者同时也是“观察”与“安排万物”的行家。这里没有既定的结局,只有观众敞开内心、彼此相遇的亲身体验。《画框》将引领我们穿行于日常、琐碎与普遍之中,从而重新发现并爱上那些不经意间闪现的非凡片刻。
“材料戏剧”则试图展现各类媒介在剧场中的重要应用,探索材料本身如何传达意义、记忆与隐喻,以及它们在舞台上的存在如何与身体、空间、声音和时间发生互动。中外艺术家将共同探索跨界观念的边界,将意想不到的材料带上舞台,材料本身的质感、重量也将传达独特的情感氛围,和观众深度互动。
《头脑中的魔怪》
西尔万·古鲁|法国
深渊式童话、视觉错位
法国跨界天才三人组
《头脑中的魔怪》是一部深入探索童年深渊式想象力的作品,在幻象、梦魇与幽默之间灵活穿梭,利用视觉错位制造想象乐趣。这部剧由三位法国不同领域的艺术家共同创作,导演西尔万·古鲁是一位高产的天才编舞家,首部作品就荣获巴黎国际编舞大奖,此后已创作了30余部作品;绘画与服装设计弗朗索瓦丝·佩特罗维奇是法国当代艺术界最具表现力与辨识度的插画大师,她的作品被蓬皮杜艺术中心收藏;有“影音顽童”之称的埃尔韦·普吕梅一直活跃于文化传播领域,最新作品在法国当代艺术博物馆展出。所有观众都有机会加入《头脑中的魔怪》为阿那亚戏剧节定制的专享体验——纵情共舞!
《骨头芯片》
欧里庇迪斯·拉斯卡里迪斯|希腊
十周年封箱之作
橡皮人的自娱自乐
希腊导演、演员欧里庇迪斯·拉斯卡里迪斯的独角戏《骨头芯片》自2015年在巴塞罗那全球首演以来,已走过40多个国际艺术节、18个国家、36座城市。剧中,轻盈的歌舞杂耍、滑稽戏与喜剧动作元素交织融合,将日常之物幻化成魔法,在不经意间将观众引入超然的瞬间。本次阿那亚戏剧节恰逢《骨头芯片》十周年纪念巡演期间,这将是《骨头芯片》最后一轮的全球亮相。
《七》
聂竞竹|中国
当生命只剩7天
当只有7天的生命
视觉艺术家聂竞竹将带来新剧《七》,故事讲述了一位青年在生命最后七天,踏上自我探索和救赎之旅的故事。聂竞竹善于将音乐、绘画、影视等多种艺术形式搬上舞台,打造极致的舞台视觉,在艺术的碰撞中探讨生命的真意。
本次戏剧节的四部开幕与闭幕大戏《唐璜》《古典爱情》《五月May B》《谢谢谢谢》,映照出阿那亚戏剧节对国际戏剧美学潮流的洞察,也折射出我们对艺术学术、时代情绪以及观演关系演变的持续思考。
“艺术与天地自然交互共生”,在这片无垠之海,戏剧的艺术表达、人性的永恒母题以及不断求新的实验精神,与自然景观、空间建筑相互呼应,铺展出一幅超越传统舞台的广阔图景——
让我们一同从戏剧出发,完成一场精神层面的深刻对话,捕捉生命不断延伸的无限可能。
开幕大戏《唐璜》
戏剧节开幕大戏《唐璜》代表了阿那亚戏剧节在时间和空间、文明和本能、神性和人性等维度,诠释“经典重塑”这一艺术课题的全新审美高度。巨形神像雕塑群将布满海边的孤独外剧场舞台,莫里哀的经典主角也面临着当下的再次审视。
开幕大戏《古典爱情》
“情感”是艺术的永恒课题,阿那亚戏剧节则希望通过国内开幕大戏《古典爱情》回应“爱”在当代人意识中的异化现象,并探讨其新含义。孟京辉将通过对才子佳人爱情范式的颠覆,在崩塌中倾诉爱欲,再续史诗。
闭幕大戏《五月May B》
闭幕大戏《五月May B》展现了阿那亚戏剧节对戏剧生命的高度致敬!40多年来,《五月May B》仍被认为是舞蹈史中教科书级的作品。该剧在情感丰富的动作层次中,呈现人类存在之谜,歌颂勃勃生机。
闭幕大戏《谢谢谢谢》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观演关系如何突破”已成为全世界戏剧人无法忽视的创作课题,观众对于剧场的重要意义被导演亚历山大·德弗里恩特重点强调,“当一群完全不同的人决定走进同一个空间时,剧场才真正成立”。同为闭幕大戏的《谢谢谢谢》将在戏剧节的结尾,用影像、声音和幽默献给观众一场游戏通关庆典!
本次阿那亚戏剧节的戏剧艺术、生活艺术、公共艺术、跨界艺术四大板块以戏剧为原始出发点和动能,融合在地建筑、海边风景、互动装置、公众视野,将思考融入生活,用艺术回应现实。
戏剧艺术
当舞台被切割成无数个平行时空,情感和理智的界限被融化,生命体验在聚光灯下,折射出人性光谱里未被命名的颜色。
31部国内外特邀剧目之外,戏剧艺术板块还有两大重磅内容:“37°2环境戏剧朗读”以及“未来戏剧SHOWCASE”。
集戏剧创作、文学理解、环境感知、情境朗读、概念传达、观演共鸣于一体的“37°2 环境戏剧朗读”,已经跨越了三个夏天。
28 位导演、72 部剧本、154 场演出、近18000 名观众串联起属于 37°2 的盛会,打破了镜框式舞台的限制,让台词在海岸线、沙粒与人群间隙流动。
今年,我们继续从社会、情感、家庭、婚姻、亲密关系等元素入手,以经典文本和原创作品为棱镜,折射当代人灵魂的辩证博弈。当观众不再是被动的观察者,而是理性与情感角力的见证者、共谋者、审判者——当表演空间与生活空间的边界溶解,我们终将发现:所有戏剧都是环境戏剧,所有冲突都是理智与情感的战争。
今年阿那亚戏剧节将继续推出戏剧专业竞赛单元——「未来戏剧SHOWCASE」。
由阿那亚戏剧节艺术总监、著名导演孟京辉策划发起、国内首个引入SHOWCASE机制的演出竞赛,在首年的成功经验之上继续升级,为新生代戏剧人打造灵感释放的新磁场。
竞赛方面,今年将招募9组专业青年创作者戏剧作品,在4天时间内进行演出。竞赛设有未来戏剧金奖、银奖和评审团特别奖,创作者们将共同竞逐丰厚创作支持奖金及受邀下届阿那亚戏剧节特邀剧目单元的机会。同时,来自美国、法国、波兰、中国、日本、印度的7名国际剧场总监、导演、制作人、演员等戏剧人共同组成的「国际评审团」进行专业指导。
竞演之外,由知名视觉艺术家聂竞竹策划的全新板块「未来戏剧SHOWCASE IDEA」,“行动工作坊”“高峰论坛”将为青年创作者、行业专家和观众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更有知名策展人、艺术家、作家、高校教授组成的「IDEA艺委会」共同碰撞关于未来戏剧的灵感与火花。
参与竞演报名的导演也有机会受邀作为「青年戏剧观察团」成员参与全程活动,并可通过「MARKET推介会」获得与市场接触的机会。
生活艺术
阿那亚戏剧节备受瞩目的生活艺术板块,将以备受艺术界关注的“候鸟300计划”为主体,打造青年创作者的舞台。
“候鸟300”由刘畅、朱砂、郑靖和陈明昊作为发起人联合发起,300位创作者集体开启300小时的无界共创,让艺术在海边沙滩“出生-生长-迁徙”,他们创造的戏剧、影像、身体、音乐、声音、绘画、装置、行为、魔术等不设限的艺术作品,将在沙城内外展现。承载候鸟内容发生的沙城,作为马岩松老师的重要作品,将继续由他执行设计呈现。今年,他将跨界联合哪位重要的艺术家?让我们拭目以待。
今年,候鸟300将于4月26日面向全世界、各领域的创作者们开启招募,这场参与、融合、共创的社会实验,让我们探索戏剧艺术和日常生活的边界,重新定义,正在发生。
公共艺术
公共艺术板块是阿那亚戏剧节的“社会神经中枢”,也是“情感和理智”的另一种表达。我们将继续探讨人们内心的情感和思想,再现智与美的思考和实践。
海边对话以重磅嘉宾阵容,展开不同场次、不同空间的丰富议题,面向公众,与世界对话共震。海边工作坊、海边放映、海边戏剧大巡游&海边篝火等多元形式,让思考的触角遍布海岸线与各个建筑,借由「仪式」向海边伫立的戏剧神明表达敬意。
跨界艺术
在阿那亚戏剧节中,跨界艺术板块以其无尽的想象力,承载着我们对于艺术融合的无尽畅想。以情感为向导,以理智为锚点,我们跨过不同创作领域的概念边界,跨过艺术与生活的经验边界。
这里没有条条框框,只有不断的惊喜。戏剧不再局限于舞台,而是与绘画、音乐、新科技、建筑、多媒体等深度交织,碰撞出“实验创作”的火花。通过交流研讨、媒介艺术装置等多元形式,我们构建起自由开放的平台,让各类艺术形式在此交融,让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自然流淌,让戏剧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理智与情感在这里共生共长。跨界艺术在尊重传统经验的同时,也勇于突破,创造新的体验,谁也无法预测这里将绽放出怎样的艺术之花。
更广泛的文化交流、更浪漫的艺术创新、更生动的社会议题探讨,期待6月,我们相遇海边,共同见证“情感和理智”交织的潮流戏剧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