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江南,尚苏州”,江南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于4月下旬至5月底开展,值此,江南分馆将推出江南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系列策划,通过“首届中国戏剧经典保留剧目展演季——优秀戏剧电影展映”与“艺彩流光”两大主题,让大家在这个充满艺术气息的五月,畅游“光影江南”。
除此之外,五一过节不打烊,石挥诞辰110周年纪念回顾、怀念影人:万玛才旦、姑苏戏苑、特别策划:戛纳群星闪耀时、西奥·安哲罗普洛斯诞辰90周年纪念、大师回顾、经典重现等联袂呈现的重磅专题,将继续照亮观众们的电影时光。
石挥诞辰110周年纪念回顾
石挥(1915-1957)是早期影剧史上不可绕过的全才艺术家,有着“话剧皇帝”、“稀有的表演艺术家”等诸多美誉,他以精湛演技与真诚创作,在舞台与银幕上留下永不褪色的深刻印迹。恰逢石挥诞辰110周年,电影资料馆精心策划石挥纪念专题,京苏两地陆续为大家呈现这位电影大师表导演的精彩作品,部部经典,值得重温。
4月,江南分馆已带领大家领略石挥先生表演艺术的璀璨光芒,本月,我们将继续深入这位影剧全才的创作生涯——
他是《太太万岁》(1947)油滑世故的岳父、《姊姊妹妹站起来》(1951)心狠手辣的鬼见愁、《美国之窗》(1952)美国投机商人、《宋景诗》(1955)傲慢的蒙古人僧格林沁、《情长谊深》(1957)科学实验室工人老周,千人千面,亦正亦邪。
《太太万岁》
作为导演,他以《母亲》(1949)表达对新时代现实问题的观察;透过《鸡毛信》(1954)一展少年儿童对敌斗争的英勇图景,这也是新中国第一部获国际大奖的儿童影片;并在黄梅戏电影《天仙配》(1956)大胆打破舞台框架,充分发挥电影的特效技巧和视听特性。
《鸡毛信》
从《我这一辈子》(1950)的时代变迁的人间冷暖,到《关连长》(1951)的革命豪情与人性光辉,无不展现石挥自编自导自演的深厚功底。而他的遗作《雾海夜航》(1957)刻画轮船触礁后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他的人生也留下一个迷雾般的结局,独留后世深深哀叹。
《关连长》
另外,于本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展映的、难得一见的石挥银幕首秀《返魂香》,将在不久的将来与苏州观众们见面。
怀念影人:万玛才旦
藏地风骨、诗意抒写。万玛才旦代表作《寻找智美更登》(2009)展开一段寻根之旅,围绕导演和摄影师寻找扮演“智美更登”演员的故事,跟随镜头,经历着新旧观念冲突的真实藏区随之浮现。本片将于5月8日放映,那一天是他离开的日子。
《寻找智美更登》
谨以此放映向万玛导演表示致意。故事只讲了一半,另一半我们将通过他留下的作品回味、续写。
江南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系列策划
艺术的种类在不断扩张,在电影被认可为“第七艺术”后,电子游戏、VR、电视艺术、漫画在21世纪到来之时亦紧随其后,成为艺术之列的热门选手。实际上,艺术创作的多元发展已不仅限于单一艺术门类,当代艺术因其多媒介的融合,吸纳了众多艺术种类的跨界呈现。
本专题为在苏州举办的第七届中国江南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系列活动预热,特别策划“首届中国戏剧经典保留剧目展演季——优秀戏剧电影展映”、“艺彩流光”等主题放映。现场观看是多数艺术形式的呈现方式,而电影正在对此进行无限拓展。摄影机并非阻隔艺术的屏障,相反,大银幕正在成为观众们触摸艺术的全新路径。
01
首届中国戏剧经典保留剧目展演季
——优秀戏剧电影展映
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共苏州市委宣传部主办、中国电影资料馆江南分馆承办的中国戏剧“经典保留剧目展演季”系列之“优秀戏剧电影展映”,将于2025年5月中旬在中国电影资料馆江南分馆启幕。为献礼中国电影诞辰120周年,此次展演精选9部兼具艺术突破性与时代影响力的戏剧电影,涵盖京剧、昆曲、黄梅戏、越剧、绍剧、秦腔、晋剧等7个剧种,以及1部话剧电影,串联起新中国成立以来戏剧电影发展的黄金脉络。
这9部影片分别为:
昆曲《十五贯》(1956)、黄梅戏《女驸马》(1959)、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1960)、越剧《红楼梦》(1962)、京剧《野猪林》(1962)、京剧《李慧娘》(1981)、话剧电影《茶馆》(1982)、秦腔《锁麟囊》(2011)、晋剧《傅山进京》(2013),诚邀大家共鉴戏剧与电影交织的艺术魅力。
02
“艺彩流光”主题放映
江南分馆特别策划“艺彩流光”主题放映,精选绘画、雕塑、舞蹈、音乐、文学等艺术形式相关的影片,借由电影影像,为观众朋友们带来别样的艺术沉浸体验。
首部4K全景声粤剧电影《白蛇传·情》(2019),将传统戏曲与电影技术融合,以水墨留白重现东方美学的诗意境界;
吴天明导演的绝唱之作《百鸟朝凤》(2013)铺展开黄河岸上唢呐艺人有关传承的感人至深的故事;
《我在故宫修文物》(2016)梳理文物修复历史源流,一展文物修复师的匠人精神。
三部作品从戏曲、民乐、文物出发,构建中国艺术精神的丰美图景。
《白蛇传·情》
许鞍华导演、汤唯主演的《黄金时代》(2014)讲述传奇女作家萧红的爱情及人生经历,是彼时追求自由与尊严的女性缩影。
《黄金时代》
三部维姆·文德斯探访古典与当代艺术的纪录片将在端午期间进行特别排映,大银幕将震撼呈现这位电影巨匠与艺术的美妙邂逅。
维姆·文德斯用独属于电影的3D语言让我们在《安塞姆·基弗:流年之声》(2023 3D)中重返德国当代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安塞姆·基弗的灵感爆发现场。基弗被称为“废墟中的画界诗人”,他常以那些毫不起眼的自然材料(稻草、粘土、石头、粉煤灰、铅铁等金属)创造出最令人惊叹的艺术装置。
一部作品就是一个被定格的故事,警醒世人莫忘那些在历史与神话塑造、自然与生命历程中的创伤与沉默。那些惊世骇俗的装置外观只一眼便令人颤栗,却又散漫着柔软的生命诗意。在维姆·文德斯的3D镜头之中观看这位欧洲怪才的天才之作,或许比亲临现场更加震撼!
《安塞姆·基弗:流年之声》
皮娜·鲍什是欧洲艺术界“舞蹈剧场”流派的确立者,被誉为“德国现代舞第一夫人”。当文德斯第一次观看皮娜的舞蹈剧目表演时,便被她的生命之舞深深吸引。
《皮娜》(2011 3D)收录了皮娜的三部舞蹈作品《穆勒咖啡馆》《春之祭》《月圆》,并将镜头置于皮娜生活的城市街景。3D技术与电影语言借由现代舞与“神之在场”的皮娜达成了前所未有的完美结合,坐在舞台之下/银幕之外的观众也将因此收获一场洞穿灵魂的精神洗礼。
《皮娜》
《乐满哈瓦那》(1999)是文德斯的首部音乐纪录片,越过政治与洲界的藩篱,被世人遗忘的古巴天籁被电影纪录与见证。
当古巴乐者们的真实生活被置于瞩目的世界舞台,人们为之新奇、为之向往,这并非是平凡的日常被重新赋予了生命的意义,而是那些珍贵的奇迹一直都存在于古巴,存在于每一个灵魂舞动之处。
《乐满哈瓦那》
探戈是情人之间的舞蹈,迷人而危险。
艺术传记片《最后探戈》(2015)由阿根廷导演杰门·克拉尔执导、维姆·文德斯监制,讲述阿根廷传奇探戈舞者玛丽亚和胡安的舞蹈生涯与爱情故事。两人相伴而舞近50年,爱欲、征服、对抗、背叛、恨怨在莫测人性与探戈的相互牵动之中,最终化为一曲惊艳浓烈的涅槃之舞。
《最后探戈》
《探戈课》(1997)是一部自传色彩强烈的元电影,影片由莎莉·波特自编自导,著名探戈舞者巴勃罗·贝隆担任本片男主并负责编舞。
波特此前以《奥兰多》跳脱出传统价值架构中的性别与阶级观念,重塑女性自我。借由充满身体激情与人性引诱的探戈舞步,波特在本片中再度触及女性身份议题,在进退有度的性感与优雅之间,探索神秘的探戈法则与爱情奥义。
《探戈课》
《幻灭》(2021)改编自巴尔扎克写于1843年的同名小说,在这出资本主义的人间喜剧中,19世纪的年轻诗人离开拥有印刷主业的大家族,他前往巴黎,追寻文学抱负。文学梦从不曾遭到幻灭,巴黎之美好想象也始终不灭。青年才俊在逐梦巴黎文坛与新闻界之时,终究看清了世界运转的本来面目和真实的自我。
《幻灭》
《永恒之门》(2018) 改编自梵高的人生故事,威廉·达福倾情出演,提名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
《永恒之门》
即刻经典之作《爱乐之城》(2016) 将重现大银幕,“City of stars……”乐起,直抵浪漫而心碎的梦幻之地。
《爱乐之城》
最后,本专题为大家奉上两部惊世骇俗的“时装大秀”。
纪录片《天衣无戒:马丁·马吉拉》(2019) 将揭开当今最神秘的时尚设计大师马丁·马吉拉的“真实样貌”。他从来不曾刻意创造神话,却始终在打破旧的规则,建立全新的时尚航标。
他的服装设计不拘一格,从废弃的材料、粗糙的剪裁设计到随意的秀场地点,在这些充满戏谑与令人惊诧的作品之中,他只是做了最简单的事情——诚实的自我表达。
《天衣无戒:马丁·马吉拉》
亚历山大·麦昆是创造时尚聚光灯的艺术天才。纪录片《亚历山大·麦昆:浮生如秀》(2018)将光束投向他短暂却传奇的一生。
“浪漫”“天马行空”“黑暗”成为他作品最显著的标签,然而,麦昆的独特与伟大之处在于,他把对于宏大历史与文化的思考也融入其作品当中。从伦敦东区普通的工人家庭到巴黎、伦敦等顶级秀场,我们将沉浸其中,跟随麦昆的不同人生节点,同频于这份孤独的奇诡之美。
《亚历山大·麦昆:浮生如秀》
江南艺术电影节专题内的绝大多数影片都将迎来在江南分馆的首秀,大银幕难得一见。期待观众朋友们加入这场盛大的艺术盛宴。
姑苏戏苑
优秀戏剧电影展映中,《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红楼梦》《野猪林》等作品皆取材于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姑苏戏苑专题将接续这一题材,精选两部取材于《三国演义》的京剧佳作——《群英会》(1957)与《借东风》(1957),两片均由岑范导演,萧长华、马连良、谭富英、叶盛兰等京剧名家出演。
《群英会》
特别策划:戛纳群星闪耀时
戛纳,即将在五月汇聚全球电影人与影迷们的期待目光,江南分馆邀请影迷朋友们通过“特别策划:戛纳群星闪耀时”共享这场电影节盛会的欢聚时刻。
本专题汇集法国喜剧大师雅克·塔蒂,意大利电影大师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和费德里科·费里尼,“新德国电影四杰”之沃尔克·施隆多夫与维姆·文德斯,更有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埃米尔·库斯图里卡、努里·比格·杰兰、迈克尔·哈内克、阿基·考里斯马基、安德烈·兹维亚金采夫、侯孝贤、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滨口龙介等导演,众多经典作品与口碑新作将令观众朋友们心意满足、大饱眼福。
雅克·塔蒂是中国观众最熟悉的法国喜剧电影大师之一,他在1953年创作的“于洛先生”的形象堪称经典。塔蒂在影片中自编自导自演,他高大的身形搭配着短半截的裤脚、小礼帽、大衣、烟斗,还有时不时出现的踢脚动作。借由滑稽的于洛先生,塔蒂犀利冷静地观察着周围的世界。《我的舅舅》(1958)是“于洛先生三部曲”的第二部。
《我的舅舅》
费里尼经典代表作《甜蜜的生活》(1960 4K)荣获戛纳金棕榈奖,上演甜蜜生活尽头的奢华与颓靡。
《甜蜜的生活》
安东尼奥尼的情感三部曲之首《奇遇》(1960)摘得戛纳评审团大奖。
《奇遇》
为纪念反法西斯胜利80周年,江南分馆将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的5月8日以及次日,放映由沃尔克•施隆多夫执导的战争反思寓言《铁皮鼓》(1979 4K)与迈克尔·哈内克反思战前德意志文化与教育的重要代表作《白丝带》(2009)。
前者包揽戛纳金棕榈大奖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后者则勇夺戛纳金棕榈奖、费比西奖和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
《白丝带》
《牺牲》《勒阿弗尔》《八座山》《完美的日子》将迎来在江南分馆日常放映的首次亮相,期待大家先睹为快!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最后杰作《牺牲》(1986 4K)一举斩获戛纳主竞赛单元评审团大奖、费比西奖、最佳艺术贡献奖与天主教人道精神奖。在熊熊燃烧的火焰中孕育永恒之光,在游动的时间之海中语述生命与希望。
《牺牲》
此次4K修复版本的放映,是继去年11月苏州修复影展之后,本片的最高视听规格版本在江南分馆的首次放映。该修复版本以原始35毫米底片为基础进行4K扫描,由博洛尼亚的光影重现工作室进行修复。
在大银幕上拨开影像的蒙尘与迷雾,直抵那被遗落的哭泣的历史。
阿基·考里斯马基总能将看似无趣的生活故事拍得意味盎然,又在忍俊不禁之中直指生活的本质。
尽管转站法国,《勒阿弗尔》(2011)依旧是影迷们所熟悉和喜爱的考里斯马基风味。或许正是因为身处浪漫之国,本片几乎成为考里斯马基最温情暖心的影片。考里斯马基入乡随俗,在本片中探讨欧洲的难民议题,最终斩获戛纳费比西奖。
《勒阿弗尔》
《八座山》(2022)荣获戛纳主竞赛单元评审团奖,讲述两个男孩围绕着一座山分分合合持续了一生的动人友情与成长故事。绵延三十年时光,生活终将引领我们去往命定之地。不可撼动的高山承载着男孩/男人与父亲之间细腻而惆怅的深刻联系。
《八座山》
《完美的日子》(2023 4K)被影迷们调侃为关于“文艺男青年的中老年理想生活”。实际上,在维姆·文德斯强劲内敛的导演功力与役所广司精湛的表演中,影片呈现了平凡的普通人对于安稳日常的美好向往。我们将跟随影片,进行一场东京城市巡礼,随心随性地感知生命的节奏。影片获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提名,役所广司凭借本片摘得戛纳主竞赛单元最佳男演员大奖。
《完美的日子》
本专题内还将放映资料馆的镇馆之宝之一、埃米尔·库斯图里卡摘得戛纳金棕榈大奖的代表性作品《地下》(1995 4K)、努里·比格·杰兰荣获戛纳最佳导演的全方位成熟之作《三只猴子》(2008)、安德烈·兹维亚金采夫继承塔式诗性气质夺得戛纳最佳编剧奖、深刻讨论当代俄罗斯社会与家庭议题的《利维坦》(2014)。
《利维坦》
侯孝贤斩获第6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的《刺客聂隐娘》(2015)、阿彼察邦拿下戛纳评审团大奖的灵性震撼升级之作《记忆》(2021)、狂揽包含戛纳主竞赛单元最佳编剧奖等国际奖项的滨口龙介集大成之作《驾驶我的车》(2021)、以及横扫电影颁奖季的印度现实主义口碑力作《想象之光》(2024),都将与江南分馆的朋友们再续前缘。
《刺客聂隐娘》
《想象之光》
本专题内大部分影片都将在五一假期里进行惊喜排映,影像之力冲破银幕,引领观众们重温戛纳荣耀时刻。
大师回顾
本专题将呈现黄建新、贝拉·塔尔、宫崎骏三位大师级导演的7部佳作,风格各异,精彩纷呈。
黄建新导演的“先锋三部曲”在当代都市背景下展开寓言讲述,本月,《黑炮事件》(1986)、《错位》(1986)与《轮回》(1988)将联袂呈现。
《错位》
世界电影大师、被誉为“匈牙利电影新浪潮”的灵魂人物贝拉·塔尔今年是北影节“注目未来”单元的评委会主席,他也现身本届电影节特别放映片目《都灵之马》的映后现场与影迷朋友交流。
贝拉·塔尔
京苏两地遥相呼应——本专题中,江南分馆的观众们将在五一期间欣赏到贝拉·塔尔千禧年以来最负盛名的两部长镜头神作《鲸鱼马戏团》(2000 4K)、《都灵之马》(2011)。
本次将放映《鲸鱼马戏团》的最新数字修复版本,全片长达146分钟,仅有39个镜头,在浮动不安的世纪之交,创造一部虚幻而深厚的末世寓言。
《鲸鱼马戏团》
贝拉·塔尔的《都灵之马》摘下柏林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如果世界即将毁灭,文明即将陨落,人应何去何从……
《都灵之马》
江南分馆将在5月中旬的周末对这两部旷世神作进行第二轮排映。千万不要错过如此史诗级的影迷必修之作。
《幽灵公主》宣布定档今年五一,江南分馆将锦上添花——《天空之城》(1986)与《哈尔的移动城堡》(2004)将在六一儿童节为观众朋友们惊喜排映!传奇动画大师宫崎骏的艺术创造无需赘述。让我们一起重温年少时的纯真理想,开启动人心魄的异世界之旅!
《天空之城》
西奥·安哲罗普洛斯诞辰90周年纪念
今年是世界电影诞生130周年,也是希腊殿堂级导演西奥·安哲罗普洛斯诞辰90周年。
戴锦华教授的个人著作《雾中风景》的名字直接源于安哲影片的中文译名。她曾说:“看安哲的电影是一种沉浸式的体验,期待的不是剧情该如何推演,珍贵的是能够沉浸在一种独特的氛围与调性当中”。
江南分馆从安哲罗普洛斯四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特别精选他的9部经典作品:《流浪艺人》(1975)、《猎人》(1977)、《塞瑟岛之旅》(1984)、《养蜂人》(1986)、《雾中风景》(1988)、《鹳鸟踟蹰》(1991)、《永恒和一日》(1998)、《哭泣的草原》(2004)、《时光之尘》(2008 4K),邀请影迷们一同浸入这场光影流转之美。
《流浪艺人》(1975):安哲罗普洛斯“希腊近代史三部曲”之二。本片是安哲奠定大师地位的顶级神作,标志着安哲电影美学走向成熟,获戛纳电影节费比西奖等多项大奖。
《猎人》(1977): “希腊近代史三部曲”之三,入围戛纳主竞赛单元。
《猎人》
《塞瑟岛之旅》(1984):安哲罗普洛斯“沉默三部曲”(又称“漂泊三部曲”)首作,获戛纳电影节最佳编剧奖、费比西奖。
《养蜂人》(1986):“沉默三部曲”第二部,是该系列的重要作品,意大利国宝级男演员马塞洛·马斯楚安尼与安哲惊艳合作。
《雾中风景》(1988):“沉默三部曲”终章,本片是安哲作品中最为影迷钟爱的杰作之一,勇夺威尼斯电影节银狮奖。
《雾中风景》
《鹳鸟踟蹰》(1991):安哲罗普洛斯“巴尔干三部曲”(又称“边境三部曲”)首作,聚焦难民议题,关注巴尔干半岛区域的隔阂与纷争。
《永恒和一日》(1998):安哲罗普洛斯“巴尔干三部曲”(又称“边境三部曲”)终章,本片斩获戛纳金棕榈大奖,在诗意影像中沉淀时间之永恒的哲学思考。
《永恒和一日》
《哭泣的草原》(2004):安哲罗普洛斯的集大成之作,以卓绝的影像表达和深厚的历史视野再现经典的希腊神话,在个体与家庭的颠沛命运中照见时代变迁。
《哭泣的草原》
《时光之尘》(2008 4K):安哲遗作,既是跨越历史与国境的野心之作,亦是时光灰烬中温柔的电影之梦。
《时光之尘》
安哲的9部作品将于5月中下旬在江南分馆集中排映。机会珍贵,仅此一轮,敬请珍惜!
让我们一同在大银幕感受到关于艺术与政治、个人与历史之间的连接,体悟安哲作品的伟大魅力所在。
经典重现
本专题精选多部经典中外佳作,形成具有美学价值和学术趣味辉映的放映专题。
吕克·贝松的热门之作《这个杀手不太冷》(1994)重现大银幕!品尝人间灿烂,浇灌柔情的生命之光。
《这个杀手不太冷》
在立夏时节回味北野武自导自演的《菊次郎的夏天》(1999),迎接悠悠夏日的到来,度过五一长假最后一天。
《菊次郎的夏天》
米家山导演的《顽主》(1988),带来扑面而来的时代气息以及“顽主”的处世哲学;跟随《李米的猜想》(2008)踏上一场寻找生活真相的旅程,周迅演所饰演的李米,为爱执着、动人心魄。
《李米的猜想》
《路边野餐》(2015)和《地球最后的夜晚》(2018 3D)带大家再度沉入毕赣如梦似幻的影像世界之中。
《地球最后的夜晚》
由奥利弗·希施比格尔执导的《帝国的毁灭》(2004 4K)以纪实的精神,呈现了第三帝国覆灭前最后的故事。影片提名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布鲁诺·冈茨在片中奉上了他名垂影史的精湛演绎。借由镜头,我们将不断逼近真实而残酷的历史真相,反思淹没在历史尘灰之中的人性深渊。此次,本片的4K修复版将亮相江南分馆。
《帝国的毁灭》
《风声》(2009)演绎一出惊心动魄、人性博弈的谍战故事;《罗曼蒂克消亡史》(2016)书写战争之下阵痛与曙光。
《罗曼蒂克消亡史》
本专题中的影片《风声》《罗曼蒂克消亡史》《帝国的毁灭》都将在反法西斯胜利纪念当周集中放映。
借由影像之镜,铭记战争之殇,呼唤和平白鸽。
开票时间:4月28日(周一)中午12:00
售票平台:中国电影资料馆APP/淘票票
预祝大家购票&观影愉快!
江南分馆艺术影院5月观影日历
*图中标红色的为活动场,表内有星号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