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3日,是《义勇军进行曲》诞生90周年的日子。
4月27日-29日,原创民族歌剧《义勇军进行曲》作为西岸大剧院开幕演出上演。上海徐汇作为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地,将通过一系列精彩文旅活动,带领市民游客重温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
“青春战歌”穿越革命风云
由上海歌剧院与上海市徐汇区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制作的原创民族歌剧《义勇军进行曲》,是国家艺术基金 2024 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委约项目、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艺术发展基金资助项目。这部作品成功塑造了以田汉、聂耳、夏衍等进步青年为代表的左翼文艺工作者群像,生动演绎了《风云儿女》及其孕育的“风云歌曲”。
该剧导演廖向红表示,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义勇军进行曲》诞生90周年,“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我觉得歌剧《义勇军进行曲》的演出,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当我们通过这部歌剧了解《义勇军进行曲》诞生的始末,就会更加理解这首歌曲诞生的历史背景,以及创作出《义勇军进行曲》的这些革命文艺前辈的初心。”
谈及为何会采用歌剧这种艺术形式表现这段历史时,上海歌剧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赵蕾表示,“首先因为歌剧是一种体系比较宏大的剧种,比较适合全面展示《义勇军进行曲》诞生的宏大历史背景。其次,上海歌剧院拥有全编制的交响乐团、合唱团,以及优秀的歌剧演员,完全能够承担完整歌剧的制作。最后,这个题材属于上海,又和上海歌剧院本身的红色血脉息息相关,所以我们有责任和义务用歌剧的形式来完美演绎《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的历史过程。”
创作源起于纪实文学作品
原创民族歌剧《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源起于党史专家吴海勇的纪实文学作品。剧中扮演田汉的上海歌剧院男中音歌唱家何超,回忆起初读这部作品时受到的震撼,依然历历在目。“以完全纪实的模式来讲述上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这一批左翼文化人,包括田汉、夏衍、聂耳、司徒慧敏、许幸之、王人美等等有文化、有担当的文化青年,他们的故事极富感染力,最后形成了这部歌剧的一个群像戏。”
这段风起云涌、激情澎湃的历史,同样也深深感染了参演这部歌曲的所有青年演员,剧组曾多次实地走访《义勇军进行曲》灌制地纪念馆(百代小楼)、国歌纪念馆、田汉故居、夏衍旧居等等历史遗迹,仔细了解历史人物的生平故事,深入体会他们的思想脉络,并融入每个角色的舞台表演之中。
在剧中饰演聂耳的上海歌剧院男高音歌唱家李新宇表示,为了演好聂耳这个角色,自己不但调整了舞台动作和眼神,还多次观摩电影《聂耳》,从表演艺术家赵丹的表演中汲取养分,潜心研究舞台表现手法。
红色历史光芒闪耀申城
赵蕾和廖向红都表示,自原创歌剧《义勇军进行曲》上演以来,主创团队一直在根据观众反馈,对剧作进行优化和调整。此次西岸大剧院版的《义勇军进行曲》,经过主创团队的精心打磨,时长从原来的两个多小时,精简至110分钟左右,节奏更加紧凑,剧情更有张力,角色更为丰满,期待广大观众走进剧场,观摩这部好剧。
同时,廖向红导演介绍,主创团队还对舞台布景进行了设计优化,使这部歌剧不但在西岸大剧院这样的大舞台上演出,还可以改成中剧场、小剧场、音乐厅甚至快闪等“版本”,在不同的演艺空间内上演。
此外,新一轮《义勇军进行曲》演出也将继续此前的“传统”,与“文艺党课”的形式相结合,走进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让更多市民观众有机会从另一个角度近距离和历史人物“对话”,走进这段催人奋进的历史风云。
另外,为纪念《义勇军进行曲》灌制90周年,承载着厚重历史的百代小楼即将以全新展陈形式亮相。此次展陈焕新,将运用装置化、视听化的创新手法,全方位呈现《义勇军进行曲》从诞生到成为国歌的光辉历程,还会展示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启蒙与觉醒之歌。观摩歌剧之余,一定要逛逛百代小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