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市白云区凤和村一条宁静的小巷里,“光荣之家”的铭牌镶嵌在白色的外墙上。阳光透过新换的窗户,照亮了退役老兵江桂炉刚刚翻新的家。

江桂炉今年91岁高龄,参加过抗美援朝战役。退役后,他便回到凤和村,务农为生。四十余年来,他一直居住在这栋老房子里。房屋年久失修,给他生活造成了不便。2月底,白云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发现这一问题后,立即申请红棉老兵帮扶关爱基金帮助江桂炉进行旧屋翻新。

4月23日,南都记者跟随白云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工作人员来到江桂炉家进行回访。坐在窗明几净、安全舒适的“新居”内,江桂炉精神矍铄,脸上洋溢着朴实的笑容。


坐在窗明几净、安全舒适的“新居”内,江桂炉精神矍铄,脸上洋溢着朴实的笑容。

走访发现老兵居住困境

旧屋改造变“新房”

2025年春节前夕,白云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黄海来到了老兵江桂炉家走访慰问,看见屋内光线昏暗、电线裸露老化、墙壁因年久失修渗水导致斑驳,便立即征求老人对房屋改造的意见。

得到江桂炉的同意后,白云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迅速行动,将江桂炉的情况纳入议事日程,决定利用社会募集的“红棉老兵帮扶关爱基金”,为他进行房屋翻新。

“当时看到老人家居住环境比较简陋,安全方面也存在隐患,我们就想着一定要帮帮他。”参与走访的凤和村党委副书记曹佩民回忆道。


卧室翻新前(图左)后(图右)。

2月24日,曹佩民带领施工队来到江桂炉进行了实地调查并确定施工方案。

旧屋卧室的床铺上方及侧方墙壁,一下雨就潮湿漏水。考虑到老人的身体状况,翻新工程重点解决这一问题。

“你看,以前这里漏水,墙面都发黑了,江伯自己用雨布在床边简单隔挡了一下,但作用不大。翻新后我们采用了环保的防水隔板,下雨天再也不会有雨水渗漏到床边了。”曹佩民指着卧室墙壁介绍。

施工队不仅解决了房屋漏水、渗水的问题,还更换了生锈的窗户和老化的防盗网,重新铺设了全部电线,安装了新的开关和灯具,连楼顶都加盖了简易棚顶,用于隔热和进一步防水。屋子内外也都刷成了“大白墙”,干净清爽。

从2月底拍照定方案,到3月中旬完工,二十几天的时间,之前墙面发霉、斑驳的老房子焕然一新。考虑到老人未来可能需要照顾,翻新时还为家属在二楼预留了空间。

当被问及看到房子焕然一新时的心情,不善言辞的江桂炉只是连连点头表示:“全都喜欢!装得很漂亮!谢谢,谢谢。”

“老人虽然言语不多,但心意都体现在行动上。”曹佩民回忆道,“每次来访,他都早早在巷口迎候;每次离开,他也必定坚持送到巷口目送我们远去。”

设立“红棉老兵帮扶关爱基金

解决退役军人急难愁盼问题

支持江桂炉进行房屋翻新的资金来自“红棉老兵帮扶关爱基金”。2024年,白云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成功向社会募集了58.6万元,设立“红棉老兵帮扶关爱基金”,专门用于帮助生活困难、遭遇急难问题的退役军人。

这一基金的设立,为更灵活、更及时地解决退役军人的实际困难提供了有力支持。除江桂炉外,春节前后,已为12名因病或生活困难的老兵申请到每人3000元的基金帮扶。

不仅如此,白云区还建立健全了常态化联系服务机制。区、镇(街)、村(社)三级服务体系联动,确保每位退役军人都有人联系、有人服务。对于像江桂炉这样的重点优抚对象,更是有专人定期上门走访,关心他们的生活起居和身体状况,及时跟进解决困难。

白云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表示,将不断探索和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通过常态化走访、关心关爱帮扶退役军人、免费体检和短期疗养、义诊服务等措施织密白云区退役军人的服务保障网。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杨伽 实习生黄俊

出品:南都政务新闻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