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娱乐信息充斥的时代,一些关乎生命与社会公平的悲剧却被忽视。2024 年,娱乐热搜不断,而#南宁规培生#词条却被隐匿,年轻生命的消逝令人痛心。
规培生自杀:沉重的现实困境
2 月 24 日,湖南省人民医院 25 岁规培生曹丽萍自杀。她考上湖南师大后参加规培,按规定需 3 年培训拿证才能执业。然而,她长期加班,连续加班 42.5 小时(数据源于该医院规培生工作时长统计),工资仅 70 多元(依据工资发放记录),休病假都没时间看病。她无奈被困神经内科,为了规培证默默忍耐。 曹丽萍自杀后,医院让规培生签保证书;4 个月前郑州一小学女老师自杀后,学校让教师“加班”写心得。这些形式主义的处理,凸显对年轻生命痛苦的漠视。
南宁悲剧:接连不断的绝望
湖南规培生自杀不久,南宁也发生悲剧。3 月 14 日,一名麻醉科规培女生割颈自杀,疑因规培协议矛盾;6 天后,一名 22 岁实习生烧炭自杀。若网传属实,南宁一院一周内两名规培生离世,但规培制度和实习生困境依旧未改。
行业困境:并非个例的悲剧
医学领域,规培生悲剧多次上演。2017 - 2022 年,多所医院有规培生自杀或猝死。如今“劝人学医,天打雷劈”成医学生共识。这不是个人心理脆弱问题,而是规培、用人等制度全面溃败的体现。
对比之下:社会的不公与冷漠
在规培生自杀的同时,三位“大人物”落马。副部长儿子、医院院长女儿、亿万富豪孩子不会面临规培生的压力。底层年轻人累死、自杀,而权贵阶层却疯狂压榨,社会的不公可见一斑。
社会之病:亟待拯救的年轻生命
像卡车司机金德强、女教师、大厂员工等,他们的死亡呐喊着对公平和权益的渴望。但贪官奸商逍遥,社会精英漠视底层苦难。如果一个民族失去共情和担当,将没有希望。
社会贫富差距和资源分配不均,让寒门子弟逆袭艰难,公平正义维护手段减少,社会疗伤系统丧失。这是当下社会急需解药的重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