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肺癌治疗面临诸多挑战,高龄患者的治疗需求不断上升。如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成为医学界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癌痛管理和多学科团队协作在提升治疗效果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本次专访中,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倪斌教授深入分享了其在高龄肺癌患者手术风险评估、疼痛管理及MDT协作方面的宝贵经验与创新做法。

❖特邀嘉宾❖


倪斌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科室副主任

主任医师,副教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总教研室副主任

学术型、临床型硕士研究生导师

临床型博士研究生导师

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

江苏省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委员

江苏省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胸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江苏省肿瘤防治联盟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肿瘤医学论坛》: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高龄肺癌患者的治疗需求日益增加。对于高龄肺癌患者,您是如何评估手术风险并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的?

倪斌教授:

如今,高龄患者的数量显著增加。在苏州市,人口的平均年龄已达到83岁。过去,人们常说“人生七十古来稀”,70岁以上的患者通常对治疗的意愿不强。然而,现在我们每年接诊的80岁以上高龄患者数量不断增加。因此,我们在治疗意识和方法上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高龄患者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身体机能的下降以及较多的合并症。我们通常在术前会对高龄患者进行更加详细的检查,特别关注心脏和脑部的问题。如今,针对高龄患者,我们术前常规进行心脏冠脉造影检查,尤其是冠脉CTA。通过这些检查,我们发现很多患者存在冠脉狭窄的问题,有些是轻度的,但也有中重度的,这对手术方案的制定可能产生影响。

对于脑部,我们常规进行CTA加CTP检查。有些患者在脑部存在重度狭窄,随时可能发生脑梗,这类患者在术前需要特别关注和处理。

在手术方案的选择上,我们根据高龄患者的特殊性进行个性化制定。对于一些肿瘤生长非常缓慢的患者,例如某些磨玻璃结节型肺癌,可以选择观察而非立即手术。对于确需手术的患者,我们会结合他们的肺功能以及心脏和脑部的状况,制定合适的手术切除方案。有些患者可以选择亚肺叶切除,减少切除范围,通过精准的肺段切除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我们对高龄患者围手术期的关注需要更加细致。术前,我们评估患者的营养和呼吸状况,并进行营养支持或呼吸功能锻炼。术后,对于有心脑血管狭窄风险的患者,我们及时进行抗凝治疗,采用单抗或双抗的抗凝方法,以避免术后出现促凝血的问题。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希望为高龄肺癌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肿瘤医学论坛》:癌症晚期患者的疼痛治疗一直是医护人员所面临的难题。在您的临床工作中,如何对肺癌患者的疼痛进行系统评估和个体化治疗?在癌痛的预防和规范化治疗方面有哪些建议?

倪斌教授:

疼痛确实是术后的重要并发症,也是患者惧怕手术的重要原因之一。疼痛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活动和咳嗽,还可能导致术后肺部感染和肺不张等并发症,因此疼痛管理在临床工作中尤为重要。

首先,疼痛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手术切口和胸管放置两个因素。手术切口的长度及肋间肌的损伤程度直接影响术后疼痛的强度。此外,胸管放置在肋间,在患者咳嗽和深呼吸时,对肋间神经的刺激也会加剧疼痛。

为了有效控制疼痛,我们在手术方式上进行了优化,普遍采用微创手术,尤其是单孔手术,这相比于传统的双孔或三孔手术能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同时,在手术操作中,我们精细化每一个步骤,确保在术中仔细检查并修补肺部的任何破口,以缩短术后漏气时间,从而实现早期拔管,进一步减轻疼痛。

我们中心还引入了肋间神经阻滞技术,手术结束前使用布比卡因脂质体,这种药物可以提供长达72小时的持续止痛效果,显著减轻术后前三天的疼痛程度。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力求在术后三天内拔除胸管,最大限度地减少疼痛的持续时间和程度。

此外,在药物治疗方面,我们采用了一套规范化的方案,包括非甾体类药物、弱阿片类药物和强阿片类药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止痛药物。通过这些综合措施,我们努力确保患者在术后不会出现明显的疼痛,从而促进术后康复。

《肿瘤医学论坛》:肺癌的有效治疗通常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协作。您能否介绍一下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多学科团队如何协作来为肺癌患者制定全面的治疗方案?

倪斌教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有一个高效的多学科诊疗(MDT)团队,可以给肺癌患者提供优质的治疗服务。这个团队由多个专科组成,包括肿瘤科、胸外科、呼吸科、放疗科、病理科、影像科、麻醉科、康复科、疼痛科以及心理科等,各科室通过紧密协作为患者制定全面的治疗方案。

在手术阶段,MDT团队的协作显得尤为重要。外科医生负责实施手术,而从术前准备到术后恢复,麻醉科、康复科、疼痛科和心理科等科室也都积极参与其中。通过这些科室的共同努力,患者可以顺利渡过手术期,并在术后获得更好的恢复。

对于不能手术或需要术后进一步治疗的患者,MDT团队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单纯的手术治疗效果有限,团队通过结合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化疗和放疗等多种手段,为患者制定综合的治疗方案,从而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特别是对于中晚期患者,团队采用围手术期治疗策略,即在手术前进行新辅助治疗,手术后再进行辅助治疗,这种“夹心饼干”式的治疗模式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时间。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精准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面对多种可用的药物选择,包括靶向药物、抗血管生成药物、免疫药物和化疗药物,MDT团队需要密切合作,综合各科室的专业意见,选择最合适的药物组合和治疗策略。

指导专家:倪斌教授 编辑:momo

素材来源:江苏先声医学诊断有限公司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为了解资讯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信息被用于了解资讯以外的目的,平台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