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感觉去医院看病越来越难了?带孩子去儿科,有时候晚上都得排到好几百号。其实这只是冰山一角,整个医疗系统都面临着医生资源紧缺的巨大压力,8万名医生,要扛起14亿人口的医疗重担。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民间更有“劝人学医天打雷劈”的警示语,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医生这么稀缺?是原本的医生都不干了,还是新的医学生都不敢当医生了?



医生缺口敲响警钟

很多当父母的都知道,流感季带孩子去医院看病,那场景用“人山人海”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

候诊室里到处都是抱着孩子、一脸焦虑的家长,孩子们的哭闹声此起彼伏,好不容易排到号,有可能一等就是好几个小时。

进了儿科诊室,医生三言两语问完病情开完药,整个过程不到五分钟,感觉就像在赶场子一样。



这种“快餐式”的就诊体验,让家长们既无奈又担忧,也凸显了儿科医疗资源的紧张现状。

这种紧张确实存在,并且通过数据就能感受出来,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儿科医师数量已经达到20.58万人。

这些数字虽然比2015年增长了七成以上,但儿科医生紧缺的局面依然存在,这主要是因为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



而且儿科医生流失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今年在两会上有人就提出,其实现在基层儿科医师的流失率都已经超过9%了。

这说明就算培养了更多的儿科医生,如果留不住他们,最终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儿科医生紧缺的问题。

其实儿科只是医疗系统资源紧缺的一个代表,整个医疗系统都面临着医生资源不足的困境。



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医生数量大约在8万名左右,而需要服务的总人口却高达14亿,这就是目前医疗环境的严峻现实。

这个比例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相当大,如果医生资源持续匮乏,会直接导致医疗质量下降,患者就医体验恶化,甚至可能延误病情,危及生命健康。

怎么有效解决医生资源短缺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为什么医生会这么少

医生为什么这么少?还真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楚的,学医之路比起其他专业来说漫长许多,五年本科打底,很多专业还要再读三年研究生,甚至博士。

等熬出头,年龄都已经奔三,或者有些人都三十好几了,这期间要面临的是堆积如山的医学教材,还有各种考试、实习,睡眠严重不足是常态。

网上流行的那句“劝人学医,天打雷劈”,虽然是句玩笑话,但也反映了医学生们学习的艰辛和压力。



好不容易毕业了,以为能松口气了,结果接下来还要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

好医院的职位就那么多,一堆高学历的医学生抢破头,僧多粥少,竞争压力可想而知。

就算幸运地找到了工作,也不一定能拿到理想的薪资,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还要承担巨大的医疗风险,但收入却可能与付出不成正比。



就拿儿科医生来举例,他们之中有些人每个星期工作的时间会超过50个小时,折算到每一天来说,单日接诊量可能会有100个孩子。

有时候工作特别忙,接诊过程中就会被孩子的家长抱怨,每个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家长自然受不了被医生兼顾地少,所以儿科的医生稍有不慎就容易被投诉。

除了学习和就业的压力,紧张的医患关系也是导致医生短缺的重要原因,医闹事件时有发生,医生不仅要治病救人,还要时刻担心自身安全,身心俱疲。



这种不安全感,让很多人对医生这个职业望而却步,此外基层医疗资源的匮乏也加剧了医生短缺的现状。

大城市的三甲医院,医疗资源集中,医生待遇相对较好,自然吸引了大量的医疗人才,偏远地区的基层医院,由于条件艰苦待遇较低,很难吸引到优秀的医生。

这种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导致大城市医生超负荷工作,而基层缺医少药,进一步加剧了整体的医生短缺问题,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这也难怪有数据统计,每年培养的几十万医学生之中,大约只有六分之一会持证当上医生治病救人。

所以说,想要让医生的数量增加,以上这些问题都是亟待解决的,必须把医生的待遇提高上来,有安全的工作环境,才能增加他们的就业欲望。



AI会取代医生吗?

AI技术日新月异,医疗领域也掀起了一股AI浪潮,特别是像医疗AI大模型DeepSeek这样的新技术的出现,更是引发了人们对AI是否会取代医生的讨论。

枣庄市政协副主席王凌委员对这个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她认为“人工智能加上医疗”的模式,好处多多。

它能够把优质的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让更多偏远地区的人们也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这对于解决医疗资源不均的问题,意义重大。



虽然AI可以帮助医生提高工作效率,例如快速分析病例、提供辅助诊疗方案,甚至进行一些初步的诊断,从而节省医生的时间和精力。

但是它无法取代医生和患者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毕竟医学不仅仅是冷冰冰的科学,也需要有人的感情在里面。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而不是简单地“对症下药”,而做到这一点,往往需要和患者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

更重要的是,医疗伦理AI也无法取代医生的判断,这是一个复杂敏感的领域,需要考虑很多问题。



所以与其把AI看作是医生的竞争对手,不如把它当作得力助手,未来医生和AI的协同合作,可能会成为医疗领域的新常态。

AI可以承担一些重复性、机械性的工作,让医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患者的需求,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当然也不会影响未来医学生的就业,只要有强大实力,一定能在这个行业里救死扶伤。



结语

医生资源短缺真的是个大问题,医生不好当,学医更难,漫长的学习生涯、巨大的就业压力、紧张的医患关系、不匹配的待遇,都让医生越来越少。

AI的发展虽然给医疗行业带来了新的希望,但它无法完全取代医生的作用。

说到底,解决医生短缺问题,还是要从多方面入手,提高医生的待遇和社会地位,改善医患关系,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医疗行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