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治日报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丁国锋 通讯员 张睿 杜拥军
“在打造具有行业特色的新质生产力进程中,检察机关的精准司法保障,让企业在技术升级、产品迭代等法律风险防范中更具底气。”近日,在江苏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检察院与X公司所属集团召开的检企共建联席会议上,集团负责人在现场这样说道。作为拥有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等多元业务的龙头企业,其核心产品技术水平稳居全球第一方阵,旗下核心企业X公司正是此次跨省诈骗案的关键突破口。
2024年10月,X公司监测到租赁给杨某某的起重机GPS定位显示在云南某口岸,与“设备不得出境”的合同约定严重不符。待工作人员赶至时,同型号设备已被转移至越南境内,经验证确为涉案租赁设备,企业随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同年12月23日,公安机关正式立案侦查。2025年2月,经开区人民检察院在侦查阶段依法提前介入,引导公安机关侦查取证期间,陆续发现多台疑似被骗设备。至此,一个针对工程机械企业的专业化诈骗链条逐渐清晰。
经查,“职业背债人”孙某2023年10月以65万元低价将名下价值216万元的分期泵车“抵押”给了陆某某,随后该设备被转卖至越南,孙某因以没钱为由拒绝支付剩余贷款被厂家起诉。这种通过小额分期支付获得设备、之后再以数十倍价格“抵押”出去的“一本万利”买卖,不仅让孙某尝到了巨大甜头,还让其与陆某某建立了“合作”关系。之后,孙、陆二人又以同样方式完成两笔“交易”。
因个人征信问题影响作案,孙某又发展潘某某、杨某某等“下线”,传授骗贷技巧。陆某某则借助自己的进出口贸易公司,通过虚构报关单上的车辆信息将设备运输出境售卖。
截至X公司设备被骗案发,该团伙已通过上述手段骗取7台工程机械设备,涉案金额约2000万元,目前已查明涉案人员10人,检察机关依法批准逮捕4人,并建议公安机关对在逃人员采取上网追逃、发布通缉令等措施,案件正进一步深挖中。
这并非第一起针对工程机械企业实施的合同诈骗。2024年以来,徐州检察共计办理涉工程机械产业链合同诈骗案11件15人,其中10件14人系通过融资租赁形式骗取工程机械设备,涉案金额合计约6000万元。作为“中国工程机械之都”,此类犯罪不仅直接造成企业经济损失,更对产业链核心技术研发、新质生产力培育构成潜在威胁。
徐州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王琦介绍,为守护好徐州的这块“金字招牌”,徐州市检察机关在依法严厉打击针对这些工程机械企业实施的合同诈骗犯罪的同时,开展了涉工程机械产业链案件专项监督,移送涉拒执等犯罪线索4件,职务犯罪线索1件;还制定了多项举措服务工程机械产业链:在工程机械产业链设立法治副链长,解决链上企业反映的案件久拖不决、权益保护等问题11项,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3件;出台《服务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工作方案》,落实强化提前介入、积极借助技术辅助和外脑助力涉企案件办理等5类工作机制;结合办案,开展精准法治宣传,预防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