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获取《王者荣耀》官方尚未公开的研发中新角色皮肤,此后又自行在互联网上搜集大量新角色皮肤,剪辑形成“爆料视频”发布以此获利,被查处获刑…… 4月25日,在第25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到来之际,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通气会,现场发布的《2024年成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典型案例》中,提到了这起成都法院首例知识产权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 此外,现场还发布了《关于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审判职能服务保障数字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意见》(以下简称《工作意见》)和《2024年成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
▲新闻通气会现场
首例知识产权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
男子获刑三年并赔10万
2023年初,刘某某非法获取到《王者荣耀》官方尚未公开的研发中新角色皮肤(人物外观、技能动作),此后又自行在互联网上搜集大量新角色皮肤,剪辑形成“爆料视频”发布在多个短视频平台上,以图快速增加账号粉丝数量,借此吸引流量、承接广告。为了逃避视频发布平台审核,刘某某专门给“爆料视频”添加了特效和水印。
4个月间,刘某某发布《王者荣耀》“爆料视频”33个,获取点赞178万余次,账号粉丝数量飙升至70余万,获取平台结算的广告收益数十万元。
上述行为严重干扰了游戏管线内容的原有发布计划,甚至导致部分内容不能正常上架,影响了某科技公司游戏开发进度及宣发计划,给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成都高新区人民法院受案后,合并审理附带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经当庭组织调解,某科技公司与刘某某就民事赔偿达成协议并由法院出具《刑事附带民事调解书》,确定刘某某删除全部侵权视频,公开消除影响并一次性赔偿经济损失十万元。某科技公司在协议达成当天即时取得赔偿款。针对刑事责任部分,因刘某某通过信息网络传播侵权视频所获取的直接收益无法与账号其他视频区分,法院查明短视频平台设置的用户浏览方式,依法以刘某某传播作品的实际被点击数确定其犯罪情节。2024年7月,成都高新区人民法院依法判决被告人刘某某犯侵犯著作权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并处罚金三十万元。一审宣判后,刘某某未提出上诉,本案已生效。
跨类保护“小爱同学”语音标识
成为四川司法标杆性案例
去年,蒲某平开设的“小米淼官旗自营店”淘宝店及沐某科技公司开设的“小米淼旗自营店”淘宝店,其在店名及所售卖的电动晾衣架商品的标题、详情页等显著位置中擅自使用“小米”标识,用于唤醒和操作设备的语音指令为“xiaoaixiaoai”。
对于这种行为,小某科技公司、小某通讯公司认为,蒲某平、沐某科技公司的行为侵犯了小某科技公司、小某通讯公司的注册商标专用权;被诉侵权商品使用与“小爱同学”相似的“xiaoaixiaoai”语音指令进行产品唤醒和操作,极易导致相关公众产生混淆,蒲某平、沐某科技公司的行为亦构成不正当竞争。
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小某科技公司、小某通讯公司旗下的人工智能语音助手“小爱同学”经持续使用和宣传推广,与小某科技公司、小某通讯公司的智能产品形成了稳定的关联关系,具有与其他产品相区别的显著特征,已经构成有一定影响的语音标识。
蒲某平的行为极易使相关公众误认为其所销售的商品与小某科技公司、小某通讯公司具有特定联系,故有必要认定“小米”注册商标为驰名商标并给予跨类保护。蒲某平、沐某科技公司的行为侵犯了小某科技公司、小某通讯公司的注册商标专用权;被诉侵权商品使用与“小爱同学”相似的“xiaoaixiaoai”语音指令进行产品唤醒和操作,极易导致相关公众产生混淆,蒲某平、沐某科技公司的行为亦构成不正当竞争。故判决蒲某平、沐某科技公司赔偿小某科技公司、小某通讯公司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
据悉,本案是四川首例将人工智能语音指令纳入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的标杆性案例。当下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标识”被赋予商业价值,并能够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亦可以纳入商标法以及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保护范畴。
“蓉知·蓉智”要素化审判系统
在全市铺开
白皮书显示,2024年,成都全市两级法院全年受理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案件15138件,结案13670件,结案率达90.30%。成都知识产权法庭全年受理案件3006件,其中跨区域管辖全省技术类案件1141件,占比达37.96%,案件标的总额突破16.095亿元,较2023年增长6.68%。
从案件类型来看,成都区域内知识产权案件兼具多方面特点,涉境内外数据流动、网络技术措施设置、人工智能语音指令等新领域、新类型案件持续涌现,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天府粮仓农业特色、地区著名地理标志产品等与地方特色相关案件也持续出现。
“蓉知·蓉智”要素化审判系统在全市铺开,针对放映权纠纷等类案构建一体化、智能化、协同化知识产权审判辅助平台,全年辅助受理案件929件。其中锦江法院借力智审系统审结504件涉KTV案件,案件调解撤诉率高达60%,纠纷化解效果良好。
“技术事实查明中心”创新建设取得突破性成效。成都中院创新提出全国首创、惠及四川的“技术事实查明中心”,并以“技术调查官流动站”“实物证据3D存证”“全域可视化”平台为子项目多头并进。2024年,“技术调查官流动站”已经受理技术调查案件申请92件,调派技术调查官65人次,保障庭审38次,出具报告34份,并在成都中院内部各部门之间,以及与基层法院之间,形成内部联动、上下联通的运行轨道。
红星新闻记者 戴佳佳 摄影报道
编辑 欧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