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由成都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都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主办的2025“蓉漂人才日”活动在成都举行。红星新闻记者现场了解到,活动发布了中组部、团中央第25批赴川博士服务团人才服务清单,同时发布成都市重点产业链、重点产业园区、重点实验室人才需求榜单,以及成都市人才创新创业场景清单。


“组织部门按照博士服务团不同团员的专业特长,精准匹配四川各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服务四川经济社会发展。”中组部、团中央第25批赴川博士服务团团长,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战略规划部/董事会办公室副总经理吕伟在采访中透露,“博士团的挂职时长原则上是一年,来川以后,博士团的全体团员积极了解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把在中央单位和东部地区工作的政策素养和专业积累,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宽厚土壤,转化为推动四川各地发展的有益养分和强劲动力。”


▲吕伟

吕伟认为,成都在四川经济发展中的分量举足轻重,“今天来参加‘蓉漂人才日’活动,我们也切身感受到成都创业的良好氛围、奋进包容的优秀文化,以及天府之国宜居宜业的深厚基础。”在他看来,成都在人才吸引力方面独具优势,“我们赴川博士服务团也将深耕四川,积极为四川服务,当好蓉漂、川漂的‘护航队’和铁杆‘友军’。”

活动现场,还举办了“蓉漂杯”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颁奖仪式,为低空电子对抗装备、超声指纹识别芯片、TGV金属化专用装备、可穿戴人工肾、AI流程智能技术、AI感知与特种成像等项目进行颁奖。


▲颁奖仪式

“此次我们‘藏粮于草’的项目获得了大赛的三等奖,项目立足于四川农业大学,目前还在初创阶段,未来计划在成都落地生根。”四川农业大学“藏粮于草”项目代表谷妍告诉记者,成都为青年群体在创业、求学等多方面搭建了优质的平台,“活动现场发布的众多创业场景清单,对我们而言都是实实在在的发展机遇。在生活节奏上,成都也为青年人提供了张弛有度的舒适空间,所以未来我也会留在成都创业、发展。”

“我们的项目是做角蛋白酶解技术的,把羽毛角蛋白转化为氨基酸肥等高附加值产品,覆盖多领域,此次项目获得了大赛的二等奖。”合酶生物市场负责人王诗颐告诉记者,企业致力于打造以合成生物学与酶工程技术为核心的综合创新平台,以酶制剂开发为基础,解决中国每年超1000万吨羽毛废弃物的资源化难题,“与全国其他城市相比,成都在生物医药、绿色农业方面都具备先天的优势条件,目前项目已经进入了中试阶段,也期待能够在成都进行落地和发展。”

在她看来,成都具备吸引青年科技人才的强烈优势,无论是人才,还是项目,都能在此找到舒适发展的空间和机会,“成都针对不同层级、不同发展阶段的项目都有支持政策,例如,此次成都发布的一系列人才政策,其中就有单人最高400万元、团队最高1000万元的补贴。目前,我们的项目投资已经超过了千万,团队以博士和博士后人才为主,这类‘真金白银’的支持,对我们这种资金需求较大的项目而言,是帮助度过前期研发阶段的重要力量。”

红星新闻记者 吕佳羽 摄影记者 杨译焮

编辑 成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