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国货遇“假”
NEWS
看检察机关如何助力反击?
在守护知识产权的征途上,每个步履坚定的检察人都知道,我们守护的不仅是某个商标、某项专利,更是创新火种的生存土壤,是让每一个智慧星火都能安然燎原的永恒春天。
当乡镇小作坊
成为“品牌硫磺皂”生产地;
当“山寨皂”低价现身市场上……
被侵犯的不仅仅是
附着着金黄皂体上的注册商标,
更是挤占了一家老牌企业
用数十载岁月建立的品质信任。
当老字号遇"假",
看检察机关如何助力反击?
ANQING
简要案情
2021年8月,罗甲成立了某日化公司,专门生产销售肥皂类产品。2022年4月至2023年8月期间,罗甲、刘乙为获取非法利益,在未获得商标权人许可的情况下,从他处定制近似知名国货品牌商标标识的硫磺皂包装后,在自己的工厂大批量生产假冒知名国货品牌硫磺皂,并通过多处知名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
JIANCHA
破局时刻
从“行”到“刑”监督立案
2023年8月,永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接到举报,称网络上某公司销售的是假的知名国货品牌硫磺皂,疑似假冒伪劣产品,但现场查扣的硫磺皂价值不足5万元,尚未达到假冒注册商标罪的立案标准,该案是否仅作为一般行政案件处理?
检察机关在日常开展两法衔接工作中注意到了该案件,发现该案中使用的知名品牌硫磺皂商标标识外包装连卷袋超过2万个,达到非法制造注册商标标识罪的立案标准,于是向永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送《建议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函》,三日后,永安市公安局经过审查,决定进行立案侦查。
JIANCHA
证据突围
引导侦查构建证据闭环
案件移送到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后,检察机关从笔录及取证材料等证据中发现,销售数量和涉案金额尚未完全查清,如何引导侦查机关对相关销售数额的证据进一步补强?
检察机关引导公安机关精准锁定原材料供货前端和电商平台销售终端两个方向进行补充侦查,进一步调取源头产家相关包装袋销售记录、涉案公司网络后台销售记录等客观性证据,并对补充调取到的前端和终端数据进行比对,将梳理出的数额明细制成表格经由犯罪嫌疑人一一进行确认,至此所有主客观证据能互相印证,形成证据闭环,最终统计出罗甲、刘乙的具体销售数额。
JIANCHA
立体追责
惩护并举开展综合履职
检察机关对罗甲、刘乙以假冒注册商标罪依法向法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请求法院判令罗甲、刘乙承担查扣的假冒品牌硫磺皂及外包装的无害化处置费,要求二人在地区级以上公开媒体向社会公众赔礼道歉。
同级法院经审理,以罗甲、刘乙犯假冒注册商标罪,分别被判处刑罚;检察机关附带公益诉讼提出的两点诉求也均获得法院支持,罗甲、刘乙分别在《三明日报》、《福州晚报》、《解放日报》上向社会公众赔礼道歉。
在审查起诉阶段,承办检察官还主动与被侵权企业对接,通过提供法律意见、帮助调查取证等多种方式支持企业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敦促犯罪嫌疑人赔偿损失,最终促成双方调解,罗甲、刘乙主动赔偿该企业经济损失,被侵权企业表示谅解。
JIANCHA
治本之策
检察建议参与社会综合治理
为进一步加强对假冒伪劣产品网络销售的监管,检察机关向行政执法部门发出检察建议,要求逐步建立线上线下同步监管模式,引导、教育相关市场主体规范经营。检察建议发出后不久,行政执法部门就落实检察建议的相关重点难点与检察机关展开探讨,并通过书面正式回复检察建议落实情况,进一步强化相关产品线上线下知识产权监管及消费者权益保护。
结语
结案不是终点,而是进一步保护的起点。
或许这起案件只是检察机关在保护知识产权浪潮中的一粒砂砾,但个案中夯实的每寸法治土壤,必将持续滋养着每一个埋头创新的企业,当越来越多的守护连成经纬,国货品牌终将在法治的框架中,淬炼出历久弥新的光芒。
来源:永安市检察院
转发:福建检察新媒体
责编:贺华锋 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