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我不是小偷,我妈妈真的需要钱救命。”年轻人跪在地上哭诉。

李玉兰放下手里的菜刀,在信与不信之间犹豫不决。

最后她还是选择相信。

给年轻人拿了2000块钱让他给妈妈治病。

年轻人感恩的嗑了好几个头。

十年后,二人再次相遇,揭开了当年隐藏的秘密……



01小偷

十月的一个夜晚,李玉兰在厨房里准备晚餐。今天丈夫张建国加班,儿子张小宇去同学家复习功课,家里只有她一个人。

窗外的天色渐暗,她习惯性地打开了院子里的灯,继续切着手中的青菜。

李玉兰今年五十三岁,在当地一家纺织厂工作了三十多年,去年刚刚退休。这个平日里勤劳朴实的女人,过着与千万个普通家庭主妇无异的生活——照顾丈夫孩子,操持家务,偶尔和邻居闲聊几句。

"咚"的一声轻响引起了李玉兰的注意。这声音似乎来自客厅,不像是风吹动门窗的声音。她停下手中的活,竖起耳朵仔细听了听。

"可能是风吧,"李玉兰自言自语道,继续切菜。

就在这时,一个更明显的声响传来,像是有人撞到了茶几。

李玉兰的心猛地一沉,手中的菜刀握紧了几分。她小心翼翼地关掉厨房的灯,轻手轻脚地走向客厅。

客厅里一片漆黑,只有门缝透进来的一丝光亮。借着微弱的光线,李玉兰看到一个黑影正在摸索着什么。

那人身形瘦削,动作小心谨慎,显然是个不速之客。

"小偷!"李玉兰心中警铃大作,但她并没有尖叫或逃跑。曾经在纺织厂当过组长的经历让她在危急时刻保持了冷静。

手中的菜刀成了她唯一的防身武器。李玉兰深吸一口气,突然打开了客厅的灯:"你是谁?在我家干什么?"

灯光骤然亮起,那个黑影被吓得一激灵,转身面对李玉兰。这是个二十岁左右的年轻男子,穿着褪色的旧夹克和破洞牛仔裤,脸上带着惊慌和恐惧。

"别、别动!我手里有刀!"李玉兰声音颤抖,但尽量让自己听起来威严。

出乎意料的是,那年轻人并没有扑上来抢夺或威胁她,

而是直接跪在了李玉兰面前,声音哽咽:"大姐,我不是坏人,真的不是坏人!我妈得了重病,急需手术费,我实在没办法了......"

李玉兰握刀的手微微颤抖,心中却生出一丝疑惑。这个年轻人看起来不像是职业小偷,倒像是被逼到绝路的普通人。

"你叫什么名字?为什么要偷东西?"李玉兰警惕地问道,刀没有放下。

"我叫陈明远,今年二十岁。"年轻人低着头,声音颤抖,"我妈得了肝癌,医院说要手术,没有两万块钱下不了手术台。

我爸早年出事去世了,家里就我和妈妈相依为命。我打工的钱远远不够,亲戚朋友能借的都借遍了......"

他的话语像是打开了李玉兰记忆的闸门。

二十多年前,她的丈夫张建国得了重病,家里穷得揭不开锅,是邻居们凑钱帮他们度过了难关。那种走投无路的绝望,她至今记忆犹新。

"你妈妈现在在哪家医院?"李玉兰稍稍放低了菜刀。

"市第三人民医院。"陈明远抬起头,眼中噙着泪水,"大姐,我知道我做错了,但我真的是走投无路了。我看见您家门没关严,就......就鬼迷心窍了......"



李玉兰注视着这个年轻人的脸,那种深深的绝望和无助让她想起了自己年轻时的艰难岁月。

她曾经也是这样无助过,也曾希望有人能向她伸出援手。

一个大胆的决定在她心中形成。李玉兰放下菜刀,转身走向卧室。陈明远跪在原地,不知所措,以为她去拿手机报警。

几分钟后,李玉兰回到客厅,手里拿着一个信封。她把信封递给陈明远:"这里有两千块钱,你先拿去给你妈妈治病。不够的话,你再想其他办法,但不要再做偷鸡摸狗的事了。"

陈明远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接过信封时手都在颤抖:"大姐,您......您这是......"

"别说了,快去医院吧。病重要紧。"李玉兰的声音温和却坚定,"我相信你是被逼无奈,但答应我,以后无论多困难,都不要走歪路。"

陈明远激动地点头,眼泪夺眶而出:"大姐,我一定会报答您的恩情!等我妈妈好了,我一定把钱还给您!"

"去吧,路上小心。"李玉兰轻轻推了他一下,送他出门。

望着陈明远远去的背影,李玉兰长出一口气。

她知道,这个决定可能会让丈夫和儿子生气,但她无法对一个如此绝望的年轻人无动于衷。

"但愿他真的是去给母亲治病,而不是骗我的......"李玉兰低声自语,关上门,继续准备晚餐。

这个不寻常的夜晚,在她平凡的生活中留下了不同寻常的痕迹。

02嘲笑

晚上八点半,张建国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一进门就闻到了饭菜的香味。李玉兰已经把晚餐准备好,正坐在餐桌旁等他。

"今天怎么这么晚?"李玉兰关切地问道,给丈夫盛了一碗热气腾腾的米饭。

张建国叹了口气:"厂里的订单赶得紧,加了会儿班。"他是当地一家机械厂的技术主管,工作强度不小。

李玉兰点点头,欲言又止,不知该不该把今晚的"不速之客"告诉丈夫。

"你怎么了?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张建国敏锐地察觉到妻子的异常。

李玉兰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如实相告:"今天家里来了个小偷......"

"什么?!"张建国惊得放下了碗筷,"你没事吧?报警了吗?"

李玉兰摇摇头,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丈夫,包括她给了陈明远两千块钱的事实。

"你疯了吗?"张建国听完后,脸色由惊变怒,"给小偷钱?你怎么知道他说的是真的?万一是骗子呢?"

"我看他不像是撒谎,那种绝望是装不出来的。"李玉兰试图为自己的决定辩解。

张建国恼怒地拍了桌子:"老李,你太天真了!这年头骗子多得是,演技好的能把你哭得稀里哗啦还觉得他可怜。那两千块钱是我们辛辛苦苦攒下来的!"



"可是他说他妈妈得了肝癌,需要手术费......"

"鬼才信!"张建国粗暴地打断她,"你忘了王阿姨被骗的事了?也是这招,说家里有人生病急需用钱,结果呢?钱打了水漂,人影都没见着!"

正在这时,儿子张小宇推门而入,听到父母的争吵声,疑惑地问道:"怎么了?吵什么呢?"

张建国气呼呼地把事情告诉了儿子。张小宇听完,表情比他父亲还要震惊。

"妈,你居然给小偷钱?"张小宇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你是不是傻啊?现在的骗子手段多着呢,专门骗你们这些心软的中老年人!"

"小宇,你怎么说话的?"李玉兰皱起眉头,对儿子的态度感到不满。

"我实话实说啊!您太容易上当了!"张小宇一脸恨铁不成钢,"那两千块钱够我复习班的费用了,您就这么给了一个陌生人?"

李玉兰感到一阵心酸。她知道家人的担忧不无道理,但他们的嘲笑和责备让她感到委屈。

在他们眼中,她的善良成了愚蠢,她的同情心成了被骗的根源。

"我觉得那孩子是真的有困难......"李玉兰小声辩解。

"你觉得?靠感觉做决定?"张建国冷笑道,"这两千块钱就当买个教训吧,以后可别再这么傻了!"

"是啊妈,您也太好骗了。"张小宇摇摇头,"现在的骗子一个比一个会演戏,您这么轻易就相信,不是等着被骗吗?"

李玉兰默默低下头,不再争辩。

她心里有一个声音告诉她,她做的是对的,那个年轻人眼中的绝望不是假的。

但面对家人的嘲笑和质疑,她无力反驳。

晚饭在沉默中结束。之后的几天,家里的气氛都有些凝重。张建国和张小宇时不时拿这件事打趣,把它当成李玉兰"愚蠢"的证据。

"妈,今天路上有人向您借钱了吗?"张小宇经常这样调侃她。

"老李,我跟你说,咱们钱不多,可不能再随便给陌生人了。"张建国也时常念叨。

李玉兰只能默默承受着这些嘲笑和唠叨。

她去过第三人民医院打听,却没找到叫陈明远母亲的病人。这让她也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的上当了。

时光飞逝,转眼十年过去了。

李玉兰的生活没有太大变化,依然是那个默默付出的家庭主妇。

张建国退休在家,张小宇大学毕业后在市里的一家公司工作,已经结婚生子。

家庭生活平静如水,唯一的波澜就是那个早已被大家遗忘的"小偷"事件。

然而,命运的齿轮有时会在你最不经意的时候转动,把生活引向意想不到的方向。

03熟悉

十年后的春天,李玉兰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百无聊赖地切换着电视频道。张建国出去下棋了,家里只有她一个人。



突然,一个新闻节目吸引了她的注意。画面上是一位年轻有为的企业家在接受采访,他西装革履,谈吐不凡,正在介绍自己公司的新项目。

"我们公司的'明远科技'致力于开发中老年人使用的智能健康监测设备,希望通过科技手段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得到及时的健康关注......"

"明远?"李玉兰眯起眼睛,仔细打量着屏幕上的年轻人。那张略带儒雅的脸庞,那双坚定而温和的眼睛,怎么看都有些眼熟。

"这不是......不可能吧?"李玉兰自言自语道。她想起了十年前那个跪在她家客厅的年轻人,那个自称陈明远的"小偷"。

电视上的这位企业家,真的会是他吗?

李玉兰摇摇头,觉得自己太过异想天开。十年时间,足以让一个人的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再说,一个曾经走投无路的年轻人,怎么可能在短短十年内成为知名企业家?

采访最后,主持人问道:"陈总,听说您有一个特别的习惯,每做成一笔大生意,都会捐出一部分利润给慈善机构,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我相信,善良是会传递的。"屏幕上的陈总微笑着回答,"十年前,一位素不相识的阿姨在我最绝望的时候给了我两千块钱,

救了我母亲的命,也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我一直在寻找那位恩人,希望能当面感谢她。"

李玉兰的心跳加速了。陈总?陈明远?两千块钱?这未免太过巧合了。她抓起遥控器调大音量,想要听到更多细节,但采访已经结束,电视切到了广告。

"真的会是他吗?"李玉兰喃喃自语,陷入了回忆。

正在这时,门铃响了。李玉兰起身去开门,是快递员送来一个包裹。

"李玉兰女士是吗?您的包裹。"快递员递过一个纸盒。

李玉兰接过包裹,疑惑地看了看:"我没买东西啊,会是谁寄来的?"

快递员耸耸肩:"不清楚,签收一下就行。"

李玉兰签了名,关上门,仔细查看这个没有寄件人信息的包裹。盒子上只写着:"感谢十年前的恩人"。

这行字让李玉兰的心猛地一跳。她颤抖着手拆开包装,里面是一个精致的红木盒子,看起来价值不菲。

盒子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纹,透着一股高贵的气息。

"这是......"李玉兰小心翼翼地打开盒子,发现里面放着一款看起来很高档的手表,还有一张卡片。



她拿起卡片,上面写着:"十年前您的援手之恩,让我母亲得以康复,也让我有机会改变命运。

这份恩情,我永远铭记在心。今天特奉上一点心意,不成敬意。若方便,请于本周六下午三点到城东茶馆一叙,我想当面道谢。——陈明远"

李玉兰的手微微发抖,这真的是那个"小偷"!时隔十年,他不仅记得她,还特意送来礼物想要当面道谢。那么,电视上那个成功的企业家,真的就是当年的陈明远?

她小心地拿起盒中的手表,款式低调奢华,表盘上镶嵌着小钻石,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李玉兰不懂手表,但也能看出这块表价值不菲,很可能要几万元。

"这...太贵重了。"李玉兰被这意外的礼物惊得不知所措。她把手表放回盒子,思考着该如何处理这件事。

正当她犹豫不决时,张建国回来了。看到妻子手中的红木盒子和名贵手表,他惊讶地问道:"这是什么?谁送的?"

李玉兰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丈夫,包括电视上看到的那个可能是陈明远的企业家。

"你确定是他?"张建国半信半疑,"十年前那个小偷怎么可能成为企业家?再说了,就算是他,为什么突然想起来感谢你?这里面会不会有什么陷阱?"

"我不知道。"李玉兰摇摇头,"但卡片上说想在周六见面,我在想要不要去......"

张建国皱起眉头:"别去!现在骗子的手段越来越高明了,说不定是设局骗你。这块表看着值钱,说不定是假货。"

李玉兰沉默不语。十年前丈夫和儿子嘲笑她被骗,如今他们依然不相信陈明远的诚意。但她心里有一个声音告诉她,这一切都是真的。

"我想去见见他。"李玉兰最终决定道。

"你啊,还是那么容易上当。"张建国摇摇头,但也知道拗不过妻子,"那我陪你一起去,免得你被骗。"

李玉兰点点头,心中却五味杂陈。她想起十年前那个绝望的年轻人,又看了看盒子里价值不菲的手表,心中充满了疑问和期待。

她不知道的是,这次会面不仅会解开十年前的谜团,还会彻底改变她和家人的生活。

04重逢

周六下午,阳光明媚。李玉兰和张建国早早来到了城东茶馆,选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



李玉兰穿着她最好的一套衣服,略施薄妆,看起来精神焕发。张建国则一脸警惕,像是准备随时揭穿什么骗局。

"你别那么紧张,我就是来见个老朋友。"李玉兰看着丈夫紧绷的表情,无奈地说道。

张建国哼了一声:"什么老朋友,不过是个曾经的小偷罢了。你确定今天来的真是当年那个姓陈的?"

"不确定,所以才来见面啊。"李玉兰说着,目光不时扫向茶馆门口,期待陈明远的到来。

正说着,一辆黑色轿车停在了茶馆门前。车门打开,走下来一位西装革履的年轻男子,举止优雅得体。

李玉兰一眼就认出来了,这正是电视上采访的那位企业家,也是十年前那个走投无路的年轻人——陈明远。

陈明远环顾茶馆,很快发现了李玉兰。他的眼睛亮了起来,快步走向他们的桌子。

"李阿姨,终于找到您了!"陈明远激动地说道,向李玉兰深深鞠了一躬,"十年了,我一直在寻找当年救命的恩人,没想到终于找到您了!"

李玉兰也十分激动,站起身来:"陈明远,真的是你?你...你现在......"

"是我,李阿姨。"陈明远微笑着点头,然后注意到了一旁的张建国,礼貌地伸出手,"这位是伯父吧?您好,我是陈明远。"

张建国半信半疑地和陈明远握了握手,仔细打量着这个年轻人。不得不承认,眼前的陈明远举止得体,气质不凡,完全看不出十年前那个落魄少年的影子。

三人坐下后,服务员送上茶水点心。陈明远亲自为李玉兰和张建国倒茶,一举一动都透着教养和礼貌。

"李阿姨,这十年来我一直在寻找您。"陈明远诚恳地说,"当年如果不是您给的那两千块钱,我母亲可能就没命了,我也不会有今天。"

"你妈妈现在还好吗?"李玉兰关切地问道。

陈明远点点头,眼中闪烁着感激:"多亏了您,我妈妈手术非常成功,现在身体很好。她一直想当面感谢您,但我们不知道您的具体地址。"

"那你是怎么找到我的?"张建国突然插话,语气中带着质疑。

陈明远解释道:"其实是个偶然。上个月我参加一个商业论坛,碰到了一位姓张的先生,

他说他儿子在富阳小区附近工作,我就想起当年李阿姨家就在那一带。后来我派人打听,终于确认了李阿姨的地址。"

李玉兰点点头,这个解释合情合理。她看向张建国,见丈夫依然一脸狐疑,便转移话题:"陈明远,听说你现在是做科技企业的?"

"是的,我创立了'明远科技',专注于老年人健康监测设备的研发。"陈明远的脸上流露出自豪,"公司现在发展得不错,去年销售额突破了三亿元。"

张建国听到这个数字,眼睛都直了。他虽然仍有怀疑,但陈明远谈吐不凡,举止大方,确实不像是骗子。

"那你是怎么走上创业这条路的?"李玉兰好奇地问道。

陈明远的眼神变得深邃:"当年母亲手术后,我发誓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我一边照顾母亲,一边自学编程技术。

后来幸运地获得了一个IT公司的实习机会,从基层做起。

三年后,我开发的一款健康监测软件获得了风投青睐,于是我创立了自己的公司。"

"真是了不起。"李玉兰由衷地赞叹道。

"这一切都要感谢李阿姨。"陈明远真诚地说,"如果不是您当年的帮助,就不会有我的今天。所以我想......"

他话锋一转,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个文件夹:"李阿姨,这是我的一点心意。这里有一套位于城中心的公寓,我已经办好了过户手续,就等您签字了。"

李玉兰惊讶地睁大眼睛:"这...这太贵重了,我不能接受。"

陈明远看出李玉兰的坚持,微微一笑:"李阿姨,您的心意我明白。那这样吧,我们公司正在寻找一些中老年顾问,

测试我们的健康监测产品,提供使用反馈。

这是一份有薪水的工作,月薪一万元。您愿意来做这份工作吗?"

这个提议让李玉兰心动了。自从退休后,她一直觉得生活单调,缺乏存在感。如果能有一份工作,既能贡献自己的经验,又能获得收入,何乐而不为?

"这......"李玉兰犹豫地看向张建国。

张建国眼中闪烁着欣喜:"老李,这是好事啊。你一直说退休太无聊,现在有份工作不是正好吗?"

李玉兰思考片刻,点头同意:"那好吧,我可以试试。但那套公寓,我真的不能接受。"

陈明远尊重她的决定:"那就这么定了。关于公寓的事,我们以后再谈。"

他从包里拿出一份合同,"这是聘用协议,您可以仔细看看,如果没问题,就签字吧。"

李玉兰接过合同,仔细阅读起来。

然后陈明远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小盒子,递给李玉兰:"李阿姨,这是当年您给我的两千块钱。

我一直留着它,作为我人生转折点的纪念。今天,我想把它还给您,因为它对我来说意义非凡。"

李玉兰接过盒子,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躺着一叠已经有些旧的百元钞票,正是当年她给陈明远的那两千块钱。

她正想说些什么,却发现盒子的底部还藏着一样东西,一张泛黄的照片。

李玉兰取出照片,当看清上面的人时。

她的双手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脸色瞬间变得苍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