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春耕时节,广袤的田野处处涌动着生机与希望。在庐江县罗河镇,一场以耕地保护与乡村振兴为目标的变革正蓬勃开展。该镇吉桥村积极响应国家耕地保护政策,探索创新“合作社+农户+种植大户”新模式,为这片土地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让乡村振兴的梦想照进了现实。
精准摸排,唤醒沉睡土地
为扎实推进耕地恢复工作,罗河镇组织各村深入田间地头,对全村土地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摸排。位于罗河镇最北边的村落——吉桥村,组成了一支由村干部、党员和志愿者组成的调查小组,他们顶着烈日,穿梭在乡间小道,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详细记录每一块土地的使用状况、面积大小和位置信息。
经过数日的努力,调查小组发现,村里存在不少闲置、撂荒的土地。这些土地因劳动力外流、耕作条件差等原因被搁置,逐渐失去了往日的生机。村委会意识到,唤醒这些“沉睡”的土地,是保障粮食安全、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步。于是,一场集中整治行动迅速展开。村干部带领村民们一起清理杂草、平整土地、修复水利设施,一块块闲置土地恢复了往日的平整与肥沃,重新具备了种植条件。
创新模式,实现多方共赢
土地整治好了,如何让这些土地发挥最大的效益成为当务之急,吉桥村委会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决定采用“合作社+农户+种植大户”的模式,由村集体牵头,依托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充分发挥其组织协调和资源整合的优势。
村委会工作人员挨家挨户上门,与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协议。他们耐心地向农户讲解土地流转的政策和好处,打消了农户的顾虑。对于一些年龄较大、劳动力不足的农户来说,土地流转既能获得稳定的租金收入,又能从繁重的农活中解脱出来,安心享受晚年生活;对于一些有外出务工意愿的农户,土地流转让他们没有了后顾之忧,可以放心地外出打拼。
在农户的支持下,分散的土地被集中起来,村委会再以规范的租赁合同统一租给种植大户。种植大户凭借丰富的种植经验和先进的技术,对这些土地进行规模化经营。他们运用科学的种植方法,合理规划作物布局,采用现代化的农业机械进行耕种、施肥、灌溉和收割,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这一模式实现了多方共赢。农户通过土地租金获得稳定收入,还能在种植基地务工,赚取额外报酬。一位村民高兴地说:“以前自己种地,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现在把土地流转出去,每年有租金拿,还能在基地打工,收入比以前多了不少。”种植大户得以规模化经营,提升了经济效益;吉桥村根据市场需求,种植产量高、销量好的农作物获取收益,用于村内公共事业建设,如修建道路、改善水利设施等,进一步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初见成效,展望美好未来
目前,罗河镇已流转57000余亩地。在种植大户的精心管理下,这些土地上种植的农作物长势喜人。村民们的收入显著提高,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村里的变化大家有目共睹,曾经闲置的土地如今变成了希望的田野,村民们的生活也越过越有盼头。
展望未来,罗河镇信心满满。该镇将继续完善“合作社+农户+种植大户”的模式,扩大种植规模,发展特色农业。计划结合本地的土壤、气候等条件,引进更多适合本地种植的特色农作物品种,如特色水果、中药材等,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品牌。同时,加强与农业科研机构的合作,邀请专家进行技术指导,不断提升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
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罗河镇正以坚定的步伐,用“合作社 + 农户 + 种植大户”的模式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杨洁 欧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