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陶春燕 崔宇晴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4月22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木皮工技能大赛在聊城市茌平区菜屯镇举行,厂房里喧嚷走动的人群带起地面的浮尘浅浅飞扬,阳光透过树林洒下,空气里混杂着新鲜木材独有的清香,70名工人选手各赴赛场摩拳擦掌。经过一番速度与质量的较量,69岁的李保生摘得了木皮晾晒项目的桂冠,谈及成功的诀窍,这位年近七旬的冠军略显混乱的朴实话语间表达出来的是如卖油翁一般的从容坦然:
“无他,唯手熟尔。”
黄河故道林业重镇
一片木皮富一方人
黄河水曾在此改道,沉积而成的沙化土地种粮食产量低,种树却得天独厚,菜屯镇因沙得林,意外孕育出了郁郁葱葱的林业资源。1958年,由于防风治沙工作成绩突出,菜屯镇成为了茌平区新中国第一个受国务院表彰的村庄,那面由周恩来总理亲笔签署的国务院奖状,村民们至今引以为豪。防风固沙种树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2000年,菜屯镇有杨树为主的速丰林2.6万亩,全镇森林覆盖率47%,这两个数字现今仍在保持。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而坐拥丰富林木资源的菜屯镇,就在这片树林子里打起了“致富主意”。“当时在河北邢台看见人家做木材加工,可咱这里树多啊,咋不能自己做自己挣钱。”2003年,一次外地出行让张永明萌生了“生意经”,他从外地买来机器,开始在自家门口创业,成立了桂红木皮加工厂,是镇上首批做木材加工的“小老板”。2005年,意识到木材产业能强镇富民,镇政府开始大力发展,5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越来越多的“皮子厂”建成,菜屯镇逐渐发展成为了一个以杨木单板为主导产品的林产加工特色乡镇。
经过20多年的发展,菜屯镇现有各类加工户1000余家,带动本地及周边10余个乡镇农民就业2万人,日产单板2200多万张,年综合产值超40亿元,能同时供应1000家制板企业,是长江以北最大的杨木单板加工产业集群,如今穿行镇区,空气中浮动的木香与机器轰鸣声连绵不绝,“刺啦刺啦”的旋切声此起彼伏。受益于特色产业的发展,菜屯镇成为了聊城市第一个农民人均纯收入过万元乡镇,2024年末全镇农民存款余额超过16.5亿元,人均超过5万元。
“技能大赛”以赛代训
“熟练工”月可过万
产业是就业的保障。厂子多了,用工量就大了。“木皮工”是木材产业链中的核心劳动力,主要从事木材找圆、旋切、晾干、打包等技术工作。菜屯镇木皮工数量稳定在2万人左右,务工形式以长期工为主,平均每年工时可达2000余小时,部分为季节性临时工。主要来自于当地和周边乡镇,其中熟练工占比超过60%。
“这些熟练工对我们产业的帮助很大,他们整体的劳动效率高,对分拣、打包的方式,包括对质量的把控,都形成了一定的经验,摸索出来的一些土办法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菜屯镇党委书记左中原称,为了让这些优秀的行业经验被广泛学习,镇上从去年开始举办木皮工技能比赛,想要通过优秀的技工引领,以以老带新的方式,调动起木皮工的学习积极性,进行推动产业整体劳务工人的技能提升。
木皮打包比赛
今年的技能大赛选取了占据80%用工量的两大核心环节:木皮晾晒与打包。比赛场地就选在张永明的加工厂,没有刻意搭建的舞台,工人们使用的是朝夕相伴的操作台和工具。但大赛的消息一出,木皮工们便热情高涨,百余人争先恐会报名,最终70人拿到入场券,经过多轮竞赛,69岁的李保生和35岁的时丽丽分别摘得木皮晾晒和木皮打包的单项冠军。“这次木皮晾晒比赛的第一名,是去年的第二名。今年的比赛他踊跃报名,个人成绩提高了,这也反映出他生产效率提高了,对他自身和这些小老板们都是受益的,这是比较有意义的。”左中原说。
李保生和时丽丽都是附近的村民,在木材加工行业都已经工作了十余年,木皮晾晒要立正不倒,木皮打包要整洁美观,俩人都是一把好手,忙碌时节,一天能挣到200元的工资。张永明回忆称:“以前的小厂子,一天生产不到10吨木头,工人每天六七块的工资,现在一天能生产四五十吨,工人每天工资160到180元,效率高了,产量大了,工资涨了。”经过测算,菜屯镇木材产业每年能够增加产值约3个亿,其中有一半以工资的形式发放给就业工人,近年来,随着木皮加工技术的升级和市场需求的扩大,木皮工的务工收入稳步提升,月均收入可达3000-8000元,熟练工甚至可达万元以上。
“产业+技能+就业”多元发展
创建“菜屯木皮工”劳务品牌
20多年的时间,无论是“皮子厂老板”还是“木皮打工人”,菜屯镇的木材加工产业经历了两代人,有了“木二代”。木皮工们对于加工环节的各项工作精益求精,有技巧、有能力、有恒心,“菜屯木皮工”成了一块产业的“活招牌”。菜屯镇借势突出“产业+技能+就业”多元化驱动发展模式,今年年初,建立了“菜屯木皮工”典型劳务品牌,并上报省人社厅参与国家、省劳务品牌典型案例评选工作,目前正在等待评审。
“原来的时候工人流动性比较大,现在我们通过这种劳务品牌,想要引导工人和加工户固定起来,形成相对固定的劳动关系,让工人多年来形成的劳动熟练程度、技能的核心竞争力,包括他们的劳动权益的保障,都能够结合起来。”左中原称,创建劳务品牌的初衷,是想要架起木材产业与务工人员双向奔赴的桥梁,充分发挥60%熟练工的传帮带作用,形成了“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良性循环,同时给予木皮工们充分全面的劳动保障。
目前,菜屯镇在木材产业公共管理服务中心正在建设首个“木皮工服务站”,预计五月份将正式投入使用,将为从业人员提供技能提升、权益维护、职业规划等多元化服务和充电、饮水、免费网络等暖心服务,“首席法律专家”定期开展法律讲座,为木材加工企业和就业群众提供合同把关、企业体检、矛盾调处等法律服务,让服务站成为木皮工群体的“暖心之家”和“成长驿站”。
四月春日里,菜屯镇的遍地林木正在茁壮成长,绿意盎然,木皮工们干劲十足,有力有速,让即将到来的劳动节有了最为真切的意义。李保生的冠军奖品是一件太空被,站在既是比赛赛场也是干活工厂的这方林地上,他想着,夏天快要来临,以后午间休息的时候,就盖着这条被子小憩,那就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