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界河”到“一家亲”

——聊城市打造鲁豫毗邻地区合作发展“桥头堡”

泰嵩两岳峻,鲁豫一河邻。

“山东省里有个河南县,河南县里有个山东镇,山东镇里有个河南村,河南村里住着山东人……”在莘县、范县交界当地流传的一首民谣,形象描绘了鲁豫毗邻地区既关系密切又泾渭分明的情状。

当“行政边界不再是发展边界”成为共识,当地缘“好邻居”变成发展“一家亲”,当“山河”携手同行、共启新程……鲁豫毗邻地区首次联席会召开之地——聊城,正以破圈、跨界之姿,踩着合作新拍,书写协同新章,打造鲁豫毗邻地区合作发展的“桥头堡”。

蓝色火苗闪耀民生突围

金堤河,黄河下游一级支流,也是鲁豫两省、聊城濮阳两市的界河。梁山好汉“菜园子”张青的故里——莘县樱桃园镇张青营村,就在金堤河畔。


金堤河

本就不大的村子,被河道拦腰分成南北两半儿。村民段存岭,住在金堤河以南,虽是山东人,却生活在河南地界。当河北岸的乡亲们开始用上市政电、自来水时,生活在河南岸的他却只能另外扯电、打井喝水。

金堤河南岸,有着莘县19个村庄、6000余户群众。他们同段存岭一样,不同程度地面临用水、用气、上学、看病等不便问题。“河两岸的乡镇、县一直在谈协调、谈合作,但就像一锅灶台上的水,一直在咕嘟,始终没烧开。”聊城市人大代表、樱桃园镇谷疃社区党总支书记李瑞杰一直在基层任职,他发现,民生断点问题在河两岸尤为突出。

转机,始于两地人大代表的“跨界行动”。去年11月20日,聊城市人大常委会和濮阳市人大常委会正式签订《发挥人大职能作用助力鲁豫毗邻地区合作发展框架协议》,共同启动跨省人大代表联络共建行动。

很快,8处鲁豫毗邻地区人大代表交流联络平台,就在聊城莘县及濮阳市范县、濮阳县的乡镇扎下了根。

“每周三,联络平台就会安排两名人大代表进站,接待群众,收集意见,县级人大常委会定期调度、转办交办,并监督落实。”莘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俊蒙介绍。

经两县研究磋商、积极协调,莘县4个镇2万多名群众用上了范县的水电,并实现了义务教育就近入学、医保跨省缴费报销。

无独有偶,在金堤以南,阳谷县十五里园镇郑街村有1400亩耕地,存在行政区划外省级“飞地”现象。如今,经与濮阳市台前县城关镇协商共建,八里庙闸投入使用,控制放水量,解决了困扰村民多年的生产生活问题。

如今,当段存岭拧开炉灶,看着蓝色火苗跃动,他真切感受到,南岸北岸“两片天”的日子终于过去了。

一区多园见证产业共舞

古云镇,位于莘县最南端,几乎被河南包围。在思考自身发展路径时,该镇党委书记吴文国已习惯将河南濮阳市范县、濮阳县的产业布局考虑在内。濮阳是中原油田所在地,带动起鲁豫边界多个化工产业园区;莘县盐矿资源丰富,也带动起一大批盐化工企业。两地企业往来密切,互有投资。在古云镇附近,已初步形成化工产业集群。


莘县华祥盐化有限公司

坐落在古云镇的莘县华祥盐化有限公司,是盐化工产业链上游企业,其生产的氯气、氢气、烧碱等是基础工业原料,广泛应用在造纸、印染、医药、建材等众多行业领域。县人大代表、公司总经理魏禄聚粗略数了数:“仅范县王楼镇濮王化工产业园里,就有8家企业的基础原料是我们提供的。”

先前,尽管企业间一直有合作,但由于行政边界的存在,企业还是在不经意间被划归为不同的利益主体,进而诱发人才、资金、项目等的争夺。

随着跨区域发展机制的不断顺畅,大家的想法发生了转变:“携手才能共进……”

“我们和濮阳市王楼镇、柳屯镇多次探讨,建立了三镇化工领域人才共享合作机制。”古云镇党委副书记谢村介绍道,新机制下,三地党委、政府监督,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招引的人才在企业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共同使用,让有限的人才最大限度发挥价值。

在企业层面,政府搭台组织起了跨省企业家联谊站。通过联谊站,华祥盐化与可利威化工有限公司等4家濮王化工产业园内的企业签订液氯、烧碱长期采购协议,年增收6500万元。

目前,莘县、范县、濮阳县正依托莘县古云化工产业园、范县濮王化工产业园、濮阳县户部寨化工园区,按照“一区多园”的合作模式,探索打造鲁豫省际高端化工产业合作区,推动产业链原料互供、资源共享、产业共促。

产业相融,协同释放新势能!聊城市推动莘县与范县、阳谷县与台前县建立跨地区协商会商机制、联合执法机制,成功解决跨省、跨县“飞地”的历史遗留问题,积极探索“飞地经济”,建设“共管产业园区”。

一哨双响畅通流域之治

崭新的柏油路、挺直的法桐树……4月7日,阳光照耀下,金堤河河水依依,碧波荡漾,南小堤不时有行人穿过。


金堤河畔

回想起先前范县启动南小堤工程时的情景,莘县樱桃园镇人大副主席张安群颇有感慨:“工程涉及我镇15个村庄的清障工作,我们积极开展群众工作,最终,协助范县拆除了7座养殖棚、11间房屋,清理树木1.2万棵,迁移机井30眼,迁坟80余座……”

聊濮毗邻地区地缘相近,水系相连。南小堤,让范县防洪又多了一层保障。

过去,由于两地治理不同步,金堤河河道淤积、行洪能力减弱等问题突出,每逢汛期,沿河居民都提心吊胆。

莘县与范县加强合作,对金堤河12公里河道进行清淤,重建金堤河姬楼段危桥,建设钢坝闸,有效提升了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和河道防洪能力。同时,莘县樱桃园镇、范县城关镇还将挖出的淤泥就地培堤,新增沿河耕地800余亩。

自此,“水患河”成了造福周边群众的“幸福河”。

黄河,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流经鲁豫大地,将两省紧密相连。在市级层面,围绕跨省流域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跨省水利事业发展、边界河湖管理保护合作、毗邻地区湿地生态协同保护等,聊城市与濮阳市签订多项协议,建立生态环境联合执法机制,开展重点企业联合监管。

一纸协议,跨越边界,激荡起携手向前的千层浪涌。

从黄河流域生态治理的共同守护,到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的畅通无阻;从产业链跨区域协作的深度融合,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不断完善,再到民生领域合作的持续推进……江北水城、两河明珠——聊城,这座见证着岁月流转的千年古城,在波澜壮阔的时代大潮中,正展现出无限向上的发展动能。

当“聊城熏鸡”遇上“濮阳壮馍”,碰撞出的,不仅是味道,更是无限可能……作为山东省西通内陆、北接南联的桥头堡,聊城市正以开放互通、共融共进的心态和作为,不断续写着区域协同发展的精彩故事……

(转自《聊城日报》,作者:贾新伟 王保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