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工作进入攻坚阶段(引题)

新发现文物调查“四个全覆盖”(主题)

天津日报讯(记者 张帆)昨天,天津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在市文化和旅游局举行。自天津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工作开展以来,各区普查机构加强组织协调,集中优势力量,高效推进实地调查工作。同时,会议对普查第二阶段工作特别是新发现文物调查工作进行了再部署再推动。

截至2024年底,全市16个区外业复查全部完成,共复查三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文物2082处,复查率100%,国家文物局给予充分肯定。新发现文物类型涵盖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近现代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等单位,开展天津海域水下文物实地调查工作,纳入普查新发现。

为更好地开展普查工作,市普查办从天津市相关文博单位抽调精干专业技术人员补充到技术指导组,指导服务各区普查工作。天津大学、天津城建大学等高校师生积极参与实地调查,为普查工作补充了新生力量。天津市16个区组建普查队伍82支,组织普查队员455人,全力推进实地调查工作。组织各区普查骨干参加了国家普查办举办的2025年度调训,举办了2025年度全市文物普查培训,结合落实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围绕普查总体要求、加大新发现力度、提升普查数据质量,以及我市近现代建筑、工业遗产、乡土建筑认知与调查等分类讲解,针对专项调查方法、普查登记表常见问题、普查软件系统使用等进行交流,对普查骨干领会工作要求、掌握工作方法、交流实践经验起到重要作用。

当前,普查进入实地调查的攻坚阶段。下一步,各区要采取有力措施,扎实做好新发现文物调查工作,做到四个全覆盖。一是既有调查成果全覆盖,包括之前开展的长城、大运河、石窟寺石刻、革命文物调查和2012年以来考古新发现等成果,将既有成果与新发现成果全普查、全纳入;二是重点区域全覆盖,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村落等,做到地毯式普查,符合文物认定标准的全部调查登记;三是重点行业全覆盖,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行业遗产名录和管理使用文物全调查,普查成果建立专门清单,反馈成员单位;四是地域特色资源全覆盖,各区根据区域发展历史与资源特点,明确重点类型文物,开展补充调查,加大新发现力度。积极拓展文物线索征集和反馈渠道,对市普查办前期推送的文物线索,逐一开展实地调查,对符合文物认定标准的普查对象做到全调查。

同时,针对天津市历史文化资源特点,市普查办将会同住建、规资、水务、农业农村、工信、国资等相关成员单位和各区普查办,组织大运河、海河文化带、引滦入津工程、工业遗产、近现代代表性建筑、乡土建筑等专项文物调查。

来源:天津日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