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记者 严利君 通讯员 武朝旭)在宜君县尧生镇车村,两株历经870余年风雨沧桑的古槐树依旧枝繁叶茂。虬曲的枝干向天空舒展,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4月21日,这两株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古树迎来了一批特殊访客——宜君县文旅局文旅资源普查工作人员。
普查团队抵达车村后,第一时间架起高清摄像机、拿起无人机,对古槐树的整体形态、枝干纹理、周边环境进行全方位影像拍摄,细致记录古树的每一处细节。随后,他们与当地村民、村委会及镇政府取得联系。村民们热情地围拢过来,你一言我一语,讲述着古槐树的传说与故事。普查人员一边用录音设备收录口述内容,一边快速记录关键信息,为古槐树的档案增添了丰富的人文色彩。
结束古槐树的普查工作后,普查团队马不停蹄地前往宜君县苜蓿沟摩崖石刻造像。前往目的地的道路状况极差,土路泥泞不堪,车辆根本无法通行。工作人员向当地村民借来三轮车,在颠簸的山路上艰难前行。抵达摩崖石刻造像现场后,大家顾不上满身泥泞,立即投入工作。他们仔细测量石刻的尺寸,认真记录每一处雕刻细节,对摩崖石刻的整体风貌、局部雕刻、保存现状进行多角度、多维度拍摄,确保每一处纹理、每一道裂痕都被完整记录。同时,对石刻的保存现状进行全面评估,检查是否存在风化、破损等问题;梳理已采取的保护措施,分析其有效性;深入挖掘石刻的开发历史,探寻其背后的文化价值。
回到办公室,普查人员的桌上整齐摆放着《宜君县志》《宜君春秋》《宜君民俗》《宜君古树》《宜君文物》等各类典籍资料。他们手持现场记录的笔记本,逐页翻阅古籍,将古槐树的历史记载与村民口述内容相互印证;对照摩崖石刻的照片,在泛黄的书页中寻找相关线索。完成资料梳理后,工作人员又打开文旅资源普查网络系统,将基本信息、性质与特征、进出条件、保护与开发现状、开发利用方向、资源评价等内容一一录入。遇到存疑的数据,便再次核对现场笔记和文献记载,确保每一项信息精准无误。最终形成完整、规范的文旅资源档案。
据悉,自宜君县文旅资源普查工作开展以来,文旅资源已累计登记613条。每一条资源的背后,都凝聚着普查团队的辛勤汗水。他们不畏艰难,跋山涉水,用脚步丈量宜君的土地,用专业和执着挖掘每一处文化宝藏,为全面摸清宜君县文旅资源家底、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此次文旅资源普查,不仅是对宜君县历史文化遗产的系统性梳理,更是推动县域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石。摸清资源底数,能让宜君精准把握文旅优势,为科学规划、合理开发筑牢根基;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则可激活沉睡的历史记忆,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助力乡村振兴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未来,宜君县将以此次普查为契机,持续深挖文旅资源潜力,完善配套设施,创新营销模式,全力打造具有地域特色与市场竞争力的文旅品牌,让千年文明与山水风光交相辉映,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让宜君成为更多游客向往的诗与远方。
编辑:杨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