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岗”早已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它为全职妈妈们量身定制,以灵活的工作时间和弹性安排,帮助她们在照顾家庭的同时能多一份收入。这种“工作与生活平衡”的模式,正在为越来越多的妈妈们打开新的可能。
不久前,小北推出了稿件 ,一群平均年龄35岁的年轻宝妈们,每天在送孩子上学后相聚于此,用毛线编织出一个个精美的小挂件、发卡和桌面摆件。这些充满创意的手工艺品,不仅为她们每年带来最高5万元的额外收入,更成为她们重拾自信、探索人生新方向的起点。
稿件受到了许多人的关注,有宝妈问如何加入,还有粉丝有感而发:“让我们这样拥有多重身份的女性逐渐找回自我,真好。”而这样的故事,正在新区的更多角落悄然发生……
看到自己的可能性
两年前,小北采访了一位学习直播带货的宝妈曹佳,推出稿件 。
这位“95后”宝妈,曾经因为照顾女儿辞去工作,成为全职妈妈。当孩子逐渐长大,她开始思考如何重新融入社会。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接触到沿江街道和“妈咪家”家庭服务中心推出的“巾帼云·女主播长成记”项目,成功入选首批主播,开启了自己的直播带货生涯。
尽管“巾帼云·女主播长成记”项目已经结束,但曹佳的职业道路却迎来了新的转折点。如今,她是“妈咪家”旗下月子会所的店长,通过在直播项目中积累的经验和对母婴行业的深入了解,曹佳成功转型为一名管理者。
现在,曹佳还通过“妈咪家”平台帮助更多宝妈实现灵活就业和职业转型。她的努力,让“妈妈岗”不再只是一个岗位,而是一个充满希望和可能性的起点。
从家庭到职业
如果说曹佳是看到自己可能性的宝妈,那么“妈咪家”家庭服务中心则是她们迈向职业化的桥梁。在沿江街道,“妈咪家”为全职妈妈们铺就了一条从家庭到职业的道路。
聚焦服务妇女、服务家庭,将社区一站式家庭服务作为发展重点,“妈咪家”开拓了家政服务新业态格局,业务范围覆盖孕婴、医疗、康复、护理、家政、美业及创客孵化等,为女性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精细化服务。
宝妈们可以通过培训,转型为催乳师、产康师、月嫂等专业从业者,或者学习美容、美甲等技能,实现低成本创业。
“很多宝妈觉得自己只能在家带孩子,其实她们的潜力远超想象。”“妈咪家”负责人宋姗姗说,现在,通过技能培训和资源对接,越来越多的宝妈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
从热爱到创业
在顶山街道,还有一位热爱公益的全职妈妈张露,2017年在街道的支持下成立了公益组织“协晨亲子服务中心”,将温暖传递到了社区。
“协晨亲子服务中心”以全职妈妈为主体,发挥她们的特长和专业知识,为社区亲子家庭提供文化和公益活动。从抗美援朝老兵的红色记忆拍摄,到为老年夫妻补办婚礼……
“社区居民的微心愿其实很简单,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能实现。”张露说。如今,她的团队活跃成员近50人,累计组织近千场公益活动,成为社区治理的一股重要力量。
无论是手工创业、直播带货、技能培训,还是成立公益组织,新区的“妈妈岗”正在为全职妈妈们打开一扇扇新的大门。从家庭到职场,从兴趣到事业,她们用双手编织着属于自己的幸福蓝图。
顶山街道吉庆社区成立“宁姐月嫂”家政服务工作站,泰山街道铁桥社区“宝妈志愿联盟”……未来,随着更多政策支持和社会资源的整合,新区的“妈妈岗”模式将更加多样化,为各位宝妈提供更丰富的选择。
详细了解“妈妈岗”
织梦空间“妈妈岗”
2021年成立,以永丰社区妇儿活动中心为核心孵化基地,2025年新增泰山街道明发社区分中心。
服务对象:覆盖辖区待业宝妈、失业妇女及手工艺爱好者。
产品体系:涵盖扭扭棒、刺绣、布艺香包等传统手工艺及非遗文创衍生品,建立“教学—制作—销售”全链条。
岗位设置:设置销售拓展岗(直播带货)、手工艺编织岗(居家/集体创作)、志愿服务岗(社区治理)三类岗位。
联系方式:邓朵朵 13851601428
妈咪家“妈妈岗”
2017年成立,以家政服务为基础,延伸至康、医、美等十二类业态,并结合江北新区“宁姐月嫂”路西、润江等五个家政服务社区工作站工作,打造公益服务与商业服务输出相结合模式,带动辖区内的待业女性上岗就业。
业务体系:康复修复、医疗门诊、生美医美、居家养老、母婴护理、身心灵瑜伽、餐饮外送、美小护陪诊、技能培训、公益超市、家政保洁、月子中心等,从业务体系中发掘“妈妈岗”职位,提升就业灵活度、降低企业运作成本。
吸纳对象:需要兼顾家庭和孩子的年轻妈妈。
岗位设置:线上咨询师、月子教练、陪诊师、瑜伽老师、餐饮配送员、 公益讲师等。
联系方式:何佩佩 13851443707
关于“妈妈岗”
你还有什么创意和想法吗?
欢迎来跟小北交流呀
素材来源 | 顶山街道、沿江街道、盘城街道
文 | 范馨儿
发布 | 徐雅莹、吴小荣
审核 | 王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