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昨天刚刚生下了个大胖儿子,但是她却在产房里哭了起来。

按理来说,喜得贵子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朋友为什么会忍不住大哭呢?

朋友这次所生的是二胎,她一直心心念念的就是能够生一个女儿,因为她家老大就是男孩。

但是没想到,肚子里所怀的仍旧是男孩。

知道是男孩后,朋友再也绷不住了,直接在产房就哭了起来。


据说,在当时医生护士看到产妇情绪激动,马上过来安慰,但是朋友什么也听不进去,一个劲儿地叹气,说着“儿子不贴心,以后娶了媳妇忘了娘”之类的丧气话。

现在很多段子都是调侃生两个儿子的妈妈们的,生两个儿子的妈妈们甚至沦为了“下等人”,老年生活悲惨。

朋友这次在产房忍不住大哭,也是因为想到儿子没有女儿贴心,提前预想到了自己的晚年悲惨的生活。

听说朋友这件事后,我看着怀里那个目前为止依旧十分粘妈妈,每天要喊上百遍“妈妈,妈妈”的小男孩,陷入了沉思。

男孩和女孩在和妈妈是否亲近这件事上,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差异的呢?

是不是每个妈妈都要接受自己的小男孩,和自己慢慢地疏远,渐行渐远这种结局?

想要男孩子长大后仍然和“妈妈亲”,难道真的是妈妈们的一种奢侈的想法吗?


在我们的固有观念里,男孩长大后就要“儿大避母”,和妈妈疏远似乎是正常的。

但其实很多人理解错了“儿大避母”的真正含义,男孩长大后确实需要独立,但是这和妈妈的亲近是不矛盾的。

有些男孩在成长过程中非常独立,他们和妈妈的关系依旧很好,和妈妈保持着一种朋友般的关系,和妈妈依旧有很多共同话题。

如果你家也有男孩,妈妈们千万别有“男孩和妈妈不亲近”这种观念。

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想要儿子长大后和妈妈关系好,依旧和“妈妈亲”,做对三件事很重要,家有儿子的妈妈们都要好好看一看。


想要男孩长大后仍和“妈妈亲”,做对这3件事很重要

✔0-3岁的关键:给足孩子安全感

在0-3岁这段时期,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都非常粘妈妈,妈妈们也没有孩子和自己不亲近的烦恼。

在这个阶段,孩子非常需要妈妈关注的时期,妈妈们要给足孩子安全感,这样孩子才能够足够信任自己的妈妈。

如果这段时期,小男孩能够从妈妈身上获取足够的安全感,能够足够信任自己的妈妈,那么他就能顺利地过渡到下一个阶段。

这个阶段妈妈们的努力,可以说是在为孩子和妈妈后阶段的持续“亲近”打基础。

在孩子最需要妈妈的时候,无条件信任妈妈的时候,妈妈们要对孩子多一些耐心,多一些关注。

要知道,我们的孩子粘我们的时间其实很短暂,就是这短短的几年。

即便是生活再累,即便是压力再大,我们也要多给孩子一点笑容,多蹲下来抱抱自己的孩子。


✔3-12岁的关键:学会沟通,尊重孩子的“自我”

这个阶段的孩子,有时候是很有主见的“小大人”,有时候又是依赖父母的小小孩。

他们一边依赖着父母,一边尝试着探索自己的世界。这个阶段的孩子是具有双重性的,他们不再那么“听妈妈的话”,很多时候会和妈妈对着干。

这个阶段,妈妈和孩子的亲近表现在妈妈和孩子之间可以好好说话。

妈妈们和孩子沟通的时候,一定要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不再是襁褓中的小婴儿,只需要喝饱就能呼呼大睡。

他也有自己的情绪,他也有自己的想法。和这个阶段的孩子沟通顺利,妈妈会成为他们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妈妈们自然也不用为孩子和自己“不亲”而烦恼。

如何和我们的孩子好好说话呢?妈妈们不妨尝试一下这四步骤,首先观察事实,接着陈述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需求,最后再提出自己对孩子的要求。这种沟通方式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来说非常适用。


✔12岁+的关键:学会放手,保持沟通大门敞开

当孩子到了12岁的时候,他又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很多妈妈在儿子12岁以后,会感觉到他们突然变了一个人。

他们可能会“屏蔽”自己的父母,不让他们参与自己的生活。他们有更多的隐私需求,有自己的世界。这个阶段,如果妈妈们不想和自己的儿子关系闹僵,就要学会放手。

在放手的同时,保持和孩子的“沟通之门”的敞开。

当孩子需要自己的时候,父母们永远在背后支持他,当孩子想要自己的空间时,父母们给孩子绝对的自由。

能做到这点,你家的男孩永远都会和你有话聊。


结语

不管是“虎妈”孩子“慈妈”,大家都不想自己的孩子和自己越来越疏远,总是希望孩子和自己是亲近的。

对于这个“亲”的解读,在孩子不同阶段,我们也有不同的理解,孩子还小的时候,“亲”是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当孩子的独立意识萌芽,“亲”是对孩子的尊重,和孩子好好说话。

当孩子长大,有了自己的世界后,和孩子的“亲”则变成了适时地放手,以及对孩子的支持。

希望我们在每个阶段,都能和我们的孩子亲近,希望我们的孩子,一直是那个和我们有话聊的男孩。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