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一个诗歌的黄金时代,一个诗人辈出,佳作如云的时代。
《全唐诗》收录了2200多位诗人的48900多首诗,这是一部浩瀚如海的诗歌宝库。
然而,在这众多的诗作中,有一首作品,明代胡应麟曾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流畅婉转,出刘希夷《白头翁》上。
谭元春说:春江花月夜,字字写得有情、有想、有故。
清末著名经学家、文学家王闿运先生在《论唐诗诸家源流(答陈完夫问)》中说: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闻一多先生在《宫体诗的自赎》中评价《春江花月夜》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后来关于这首诗的评价演变成“孤篇盖全唐”。
不论这首诗是否足以“盖全唐”,它都是一篇毫无疑问的杰作。
《春江花月夜》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春江花月夜》写于唐代,红于明代
在文学史或艺术史上,有许多大家,生前寂寂无名,死后名扬千古。
梵高、卡夫卡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春江花月夜》也有类似的遭遇。
据文史学家程千帆先生考证,今存唐人选唐诗十种、唐人杂记小说,宋代《文苑英华》《唐文粹》《唐百家诗选》《唐诗记事》,元代《唐音》等唐诗选本,均未收录这首《春江花月夜》。
不仅唐诗选本无载,而且在由唐至明的二十余种诗话中也无一字提及。它第一次被收录是在宋代人郭茂倩选编的《乐府诗集》中,收录的原因仅仅是《春江花月夜》这个题目,是乐府旧题,理应收入《乐府诗集》。
是金子总会发光,《春江花月夜》坐了几百年的“冷板凳”后,终于有人看到它的光芒。
明朝的时候,陆续有诗集收录这首诗,无数的明代诗人学者,开始盛赞《春江花月夜》。
写于唐代的《春江花月夜》,在明代迎来了属于它的春天。
《春江花月夜》好在哪里?
为什么说它“孤篇盖全唐”?
· 将唐诗带入了一个阔大的境界
蒋勋说:张若虚拉开了唐诗的序幕。
此时,没有李白,没有杜甫,没有王维,除了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壮阔的大唐,需要壮阔的诗作。
初读第一句,便能感受到《春江花月夜》的壮阔。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春江如海平,海上明月生。
月光之下,千里万里,何处不受月之照射。
所见之景阔大浩渺,令人心胸开阔。
更难能可贵的是,面对着明月,张若虚生发出的哲学思考。
他叩问宇宙:月亮是何时出现的?第一个照耀的是谁呢?
这些问题,时至今日,依然找不到答案。
但是,却是人类前进的开端,有了疑问,方有探索。
正如屈原三千年前的《天问》,是疑问!如今,嫦娥升空、天宫建成,是探索。
壮阔的胸怀之后,他感伤人世易逝:月亮永恒,可人生呢?
人也一代一代传承,与月亮永恒相伴。
当人再次凝视月亮,不再是孤独、寂寞、感伤,更是对人生、甚至人类、宇宙、生命的另一重思考。
只是一首普通的诗,却有永恒的深度,怎会不令人久久回味呢?
· 语言美,意境美,音乐美,是初唐诗声律化最成功的典范
凡是读过《春江花月夜》的人,都不得不承认一件事,它太美了。
语言足够美,意境足够美。
春天、江水、花儿、月亮、夜晚,只一个意象,已经足够美丽。
而张若虚,将春、江、花、月、夜交叠在一起,构成了壮阔、美丽、深邃的意境。
就算是不懂诗的人,只要读完《春江花月夜》,都会感慨:真美啊!
所以,闻一多先生赞道: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
音乐声律美。
在《春江花月夜》中,春、花、月、江、夜五字反复出现,回旋复沓。
清代学者范大士说:层层灵活,如剥焦心,全不觉字句牵合重复。
像极了《诗经》,而众所周知,《诗经》最早是民歌,是唱出来的。
诗意之处,《春江花月夜》如一曲美妙的乐曲,久久回旋在心中。
· 许多唐诗宋词,没有脱离《春江花月夜》的内容
《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第一首以月为中心媒介,同时写男女双方两地相思,探索宇宙和人生哲理于同一首诗的作品,对后代诗歌创作有重要的启蒙作用。
《春江花月夜》中有好多名句被后世诗人所引用或化用。
比如,崔颢的“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很可能是“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的化用;
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可能是根据“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化用而来;
李白的“青天明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都有化用“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痕迹。
得到无数大诗人的化用,这样的诗是当之无愧的经典。
时至如今,无数的人读着《春江花月夜》抒发思念,无数人听着《春江花月夜》,思考人生。月是永恒的,而《春江花月夜》让我们在望月时,找到情感的抒发口,思念不绝。
◎本文来源:“诗词世界”“古诗词大赏”,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