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并不是无缘无故的,而是有缘有故的。
富有,并不是无缘无故的,而是有缘有故的。
一开始,大家都是穷人,可为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差距会越来越大呢?
因为选择不同,所做的事儿不同,所以最终的结果也就不太一样。
选择什么,去做什么,有什么结果,然后继续选择什么,继续做什么,继续有什么结果......如此,形成了一个闭环。
穷人,陷入到贫穷的闭环当中。而富人,正处于富贵的闭环当中。
没有钱的人,总喜欢做这些傻事,结果只能是越来越穷。
一、努力打工,只能越来越穷。
努力本身,是没有错的。但是,努力打工本身,终究是存在问题的。
努力为老板打工,要么领着固定的死工资,要么35岁就被职场淘汰。毫无出路。
这就是很多穷人感慨“努力没有回报”的根源。
其实,不是努力没有回报,而是努力打工没有回报。你想想,公司真赚取到利润,那些利润,究竟是属于老板,还是属于员工呢?
毫无疑问,利润完全属于老板。既然如此,为什么要努力打工,为老板拼死拼活呢?
既然为老板打工没有出路,那我们该怎么做,才有出路呢?
只有“为自己打工”才有出路。比如说,自己当老板,自己出来单干,自己闯出一条康庄大道。
与其帮别人打工,不如帮自己打工。这才是真相。
二、人云亦云,陷入到随大流的漩涡当中。
有一个愚蠢的行为,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听到别人说什么,自己也跟着说什么,迟早会被人欺骗;看到别人做什么,自己也跟着做什么,迟早会被人收割。
你猜猜,市场最喜欢收割什么样的人?
毫无疑问,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没有主见的普通人。
别人说“现在是上车的好时机”。你信不信,肯定有一堆人掏空家底上车。当他们掏空家底的那一刻,他们已经输了。
别人越是宣传,现在是上车的好时机,说明这不是好时机,而是一个大坑。
要记得,肥水不流外人田。真有好处,别人是不会天天宣传的,只会自己独吞。
永远都是“XX反着买,别墅靠大海”。一帮人都去做的事儿,未必就是对的。毕竟, 无数人都是韭菜本韭。
三、越是自卑、懦弱、怕事,越是很难熬出头。
每一种性格都有好坏之分。唯独“懦弱”的性格,只有坏,而没有好。
你想想,一个穷人,身处于“底层互害”的修罗场当中,如果他过分懦弱,那他如何保护自己,如何突出重围呢?
汉高祖刘邦,一身游侠精神,胆子大的离谱,所以他后发先至,熬出了头。
明太祖朱元璋,简直就是狠人中的狠人,为了利益目的,可以不择手段,神挡杀神,佛挡杀佛那种,所以他从乞丐爬上了九五高位。
这就是社会的“筛选淘汰”机制。
要么你淘汰别人,要么别人淘汰你。而被无情淘汰的那个人,基本都是性格怕事、软弱的弱者,毫无竞争力。
人穷,就不该自卑,而应该奋起一搏。
道理很简单。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既然一无所有,为什么不去搏一把呢?搏输了,依旧一无所有,毫无变化,而搏赢了,那就咸鱼翻身了。
四、认知肤浅,不懂得透过现象看本质。
既然谈到做事,就不得不谈到认知。
何谓认知?就是一个人对于世界、社会、人性、各行各业的了解程度。
了解越深,越是认知深刻。而了解越肤浅,越是认知浅薄。
从古至今,只有认知深刻的人,才能够混出头。而没有见过,哪一个认知肤浅的人,能够混出头。
你看三国时期的司马懿,深知曹魏集团的脆弱性,所以他一直在等,等曹操死去,等曹丕死去,等曹叡死去,也就一举夺权曹魏。
并不是司马懿的能力有多牛逼,而是司马懿的认知,早已看透了曹魏的本质。
今时今日,不也是如此吗?你想赚钱,就需要搞清楚各行各业的门路。
能够在一秒钟内看透事情真相的人,跟一辈子也看不透事情真相的人,不会是相同的命运。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