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横山赵峁则村立足实际,创新推出“135”党建工作法,以群众增收致富为核心,通过建强三支队伍、抓实五项重点工作,切实将党建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实效,实现农村高质量发展。

聚焦“一个核心”,探索增收路径

赵峁则村紧扣群众增收主线,依托“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村党支部统筹规划,挖掘村内闲置资源与特色产业潜力,通过党支部统筹指导合作社,合作社带动群众,实现党建工作与农村经济发展互融共赢。

建强“三支队伍”,夯实发展基础

锻造过硬支部队伍。选拔熟悉产业发展、善抓资源整合、有奉献精神的优秀人才充实村党支部班子,优化年龄与学历结构,组织开展资源运营、项目管理等专题培训,提升班子统筹规划与资源盘活能力。培育先锋党员队伍。抓住党员示范户和致富带头人两个关键,引导党员立足岗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发展产业、带领群众致富,在群众中树立标杆形象。组织党员外出学习先进地区经验,拓宽视野与发展思路。储备优质后备队伍。注重在致富带头人和回乡青年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村级后备干部,建立村级后备人才库,实行动态管理,确保人才储备充足。

抓实“五项工作”,提升服务质效

产业兴村,激活发展潜力。将闲置旧学校改造为农产品初加工车间,引入企业合作建设羊肉加工厂,延伸畜牧产业链;整合300亩宽幅梯田、高标准农田资源,发展规模化特色种植;利用杏树林发展林下养鸡产业,探索“林禽共生”生态经济;推进300亩300亩盐碱地改造工程,种植耐盐作物,实现“变废为宝”,通过产业升级带动村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夯实乡村振兴物资基础。

文化润村,厚植文明乡风。建设文化广场、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等文化设施,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开展“好家风”“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以文化振兴滋养乡村精神土壤。

生态美村,扮靓乡村底色。推行“党建+人居环境整治”模式,划分党员责任区,组织党员带头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定期清理村庄道路、河道、沟渠等公共区域垃圾,引导村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加强环保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栏、广播、村民会议等形式,宣传环保知识,提高村民环保意识。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完善农村污水处理、垃圾收集转运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人才强村,注入创新活力。实施“归雁计划”,吸引乡贤、大学生返乡创业;建立“土专家”人才库,挖掘培育本土人才,构建多层次人才队伍,为乡村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法治护村,夯实治理根基。结合平时走干讲,经常读写想活动,充分发挥“五级五长六员”作用,常态化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完善村规民约,健全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提升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

(高启盼)

责任编辑:安心 审核:杨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关注西北信息报微信公众号(xbxxbwx)留言或加编辑微信号:y609235490 投稿邮箱:xbxxbxmt@163.com]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