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舒城县城关镇开展“无事”找书记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激发了基层治理与服务活力,为乡村全面振兴增添推力。
不久前,杨家村村民反映,玉井组通向春秋乡的一条土路,虽路程不长,但一直坑坑洼洼、尘土飞扬,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不便。村主要负责人第一时间到现场察看并迅速落实修缮工作。通过争取项目、协调资金和加快施工,近日仅用一周时间就将200米水泥路修好。
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激活了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能动性,实现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服务”的转变。
4月21日,一场强降雨让五里安置小区低洼路段迅速积水。按照以往经验,若不及时处理,积水虽能慢慢退去,但耗时较长。为尽快消除隐患、保障畅通,五里村党员干部“二话没说”,迅速投入到疏浚抢险中。村干部们迎着大雨,冒着风险打开排水井盖,清理井内杂物和淤泥。由于处理及时,避免了小区进一步内涝。
近期,城关镇推动17个村(居)开展“无事”找书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焕发出党群互动融洽、乡亲互助和谐的“新气象”:有事“你说我办”,无事“唠嗑家常”,共叙乡村发展;民生在一线问策,服务在一线提供,难题在一线解决。
舒玉、北隅、金虎、杨家和五里等村把“议事堂”搬进村民组、田间地头,通过小组会和“小板凳”会,倾听群众呼声,征集村级发展和治理意见,记录群众诉求及所想所盼,做到服务“对症下药”。
叶少青是北隅村村民,一段时间以来苦于找不到合适工作。“我们在入户走访中了解到他的情况,便主动与他联系,牵线搭桥。安排网格长把他的求职信息在社区快聘小程序推送,很快就有3家单位与他取得联系。”北隅村党支部书记表示,村里成立了以能人大户、乡贤等为骨干的人才队伍,发挥他们的资源优势,助力村民稳定就业。
舒玉村在开展“五必访”走访中,得知部分返乡村民就业无门路。村党支部书记主动担起就业“红娘”角色,顺利引荐7人进入舒城海创、23人进入县内包装、纸箱和电子等企业工作,解决了回乡群众的就业烦恼。
“开展‘无事’找书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激发了党员干部服务主动性,变群众找上门为干部沉下去,服务效率明显提升。”城关镇分管负责人表示,通过网格管理、平台联动、机制协同,凝聚治理合力,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与服务水平。(郭登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