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公共空间

代表着人与人的相遇

而城市公共文化空间

塑造着我们的集体情感与共同记忆

让我们能够从身体出发、从情感出发

来认知我们所在的世界


近日,2024年长三角及全国部分省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颁奖典礼在上海举行。全国19个省级行政区的149座城市、10个自治州共计2212个公共文化空间参赛角逐,经过资格初审至大赛终评,最终,彭州海窝子三加二读书荟获得“百佳公共文化空间奖”

从物理场域到精神联结

公共文化空间如何重构城市叙事


在万物互联的语境下,文化艺术将成为未来城市公共生活的主题。城市公共空间指面向所有公众免费开放的公共领域,是人们享受自然、进行户外活动和社交活动的重要场所。作为城市公共文化生活的载体,公共文化空间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一种“城市空间架构的文化维度和高级表现形式”,不仅强调空间的文化性,而且突出空间的公共性。


上世纪黑白老照片展、早期理发票据展、不同种类的怀旧系列藏品展……这个复古感十足的公共文化空间就是海窝子三加二读书荟。



海窝子三加二读书荟通过“互助式公益”和“读书荟+公益书馆+志愿者”的模式,推出流动书屋、公益讲座、托管农家书屋、阅读伴成长等品牌公益项目,打通了乡村阅读的“最后一公里”,让村民能够在家门口阅读。


同时,为进一步发掘夜间消费新场景,通济镇还在海窝子读书荟举办夜校活动,既有专家学者大咖的文化历史讲座,又有通济镇辖区内知名商家和品牌运营商的经验介绍;既有党的方针政策的深度解读,也有群众、商户意见建议比较集中领域的知识讲解,旨在为当地群众和消夏避暑游客提供更多“夜生活”选择,通过夜校课程,推动镇村一体化项目的大融合。

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

彭州公共文化空间的多元图景


随着彭州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对于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营建,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彭州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涌现出一个又一个城市公共文化空间,除了新晋的海窝子三加二读书荟、昌衡书院、“梨花读·乡村图书馆”、“领报修院”公共文化阅读空间也早就荣登往年长三角及全国部分城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获奖名单。

昌衡书院

“百佳公共文化空间奖”


昌衡书院是成都市首家下沉式农家书屋,面积近700平方米,内有藏书18566册,坐落于四川省传统村落和四川省历史文化名人尹昌衡故居片区内,文化底蕴深厚、周边环境优美。曾获评全国最美农家书屋、四川省彭州史志阅览室、成都市社区美空间、成都市家庭教育示范基地、彭州市儿童友好研学基地。


从田野间的小道向书院走去,就能看到立体三角玻璃房设计的昌衡书院,在这一派田园风光中,一边阅读,一边感悟辛亥革命先驱尹昌衡的生平事迹,体验现代艺术和历史文化的完美融合。


借助下沉式空间改造、内涵化品质提升,通过文献挖掘、实物展示的方式,昌衡书院以推广本土历史文化、名人旧居、文创产品等文旅特色资源作为主线,搭建打造了以舒适环境为特点的书香阅读区、以文学体验为中心的读书活动区、以历史研究为载体的昌衡文献区及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文创展示区,将艺术审美感带入阅读空间的同时,促进旅游文化资源宣传推广相互融汇。

梨花读·乡村图书馆

“百佳公共文化空间奖”


梨花读·乡村图书馆是葛仙山镇熙玉村结合“居游共享·五业共融”乡村旅游发展定位,依托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打造的文化共享空间。如果说整面书架墙如一首隽永小调,那多变的装置便是这乐曲的变调。


梨花读·乡村图书馆以“乡村图书馆+乡村展示馆+乡村社交地+文化艺术基地+网红打卡点”为整体定位,以传统文化与休闲娱乐为载体,运用传统材料和乡村建造技术,结合现有绿道、栈道系统,采用鸟巢造型,将坡屋顶、茅草等川西林盘建筑元素与现代风格相融合,回味千年农耕文化,找寻田园生活记忆。


自2021年1月建成以来,“梨花读·乡村图书馆”吸引了众多游客和读者到访,被誉为“香雪梨花海,诗意栖居地”,被成都市评为“全市首批社区美空间”,被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评为“四川100个赏春踏青点”,被中央电视台、人民网、四川日报等媒体多次报道,取得了良好的阅读效益、宣传效益和社会效益。

“领报修院”公共文化阅读空间

“优秀公共文化空间案例”


“领报修院”公共文化阅读空间位于彭州市4A级旅游景区白鹿镇,“领报修院”于1895年动工修建到1908年竣工,全院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建筑既有典型欧洲罗马式和哥特式的特征,又兼有中国四合院落的结构,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领报修院”公共文化阅读空间让游客在旅游的同时享受到舒适、高雅、具有艺术气息的公共文化服务,有效地推进了行走阅读、休闲阅读、全民阅读的发展,提升了旅游的内涵品位、精神价值和人文含量,体现了彭州新时代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公共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文化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

如何更美好、更有品质地生活

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追求

让我们共同期待

在彭州

涌现出越来越多的

优质公共文化空间

免责声明:

★品鉴彭州微信公众号推文内容仅在品鉴彭州今日头条号转载,其他平台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文中配图支付相应稿费,若不同意使用,请告知删除!

期数:3381期

文字:刘代萱 品鉴彭州

图片:张勇 乔刚 通济镇 品鉴彭州

编辑:刘代萱 责编:邓茹月 编审:杨华

有一种成都生活,叫彭州!








“品鉴彭州”微信征稿啦!

弘扬天府文化,传播城市精神!

亲爱的小伙伴们,“品鉴彭州”微信面向全网征集优秀稿件啦!

主办:彭州市委宣传部

主编:王玉岩

副主编:杨华 祁文静

首席编辑:刘倩

责任编辑:梁丹 龙洋

编辑:刘代萱 邓茹月

出品:彭州市融媒体中心

彭州市融媒体中心举报电话:028一68611355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