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姬薇
常言道“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嗓音常被认为是我们的第二张脸。很多人都希望拥有健康动听的声音,能在交流中更加自信从容。但在季节交替、天气多变的时候,却有不少人会被急性咽炎困扰,出现声音嘶哑、咽干、咽痛,甚至感觉咽口水都像是“针扎”一样。
面对急性咽炎的威胁,我们该如何应对?4月16日是第23个“世界嗓音日”,在《医师报》举办的咽喉健康守护行动-呼唤健康嗓音直播上,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王嘉玺教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耳鼻喉-头颈外科主任董频教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耳鼻喉中心主任周慧芳教授共同将实用的咽喉健康知识传递给公众。
揭开急性咽炎的“真面目”
急性咽炎是一种以咽部黏膜急性炎症为特征的病症,通常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也可能是由于过度用嗓、过敏、吸入刺激性物质或气候变化等因素诱发。
“《素问·评热病论》中所言,‘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王嘉玺教授表示,在中医看来,急性咽炎属于“喉痹”的范畴,是人体在遭受外界邪气(如暑湿燥火等)侵扰时,所表现出的咽喉部位红肿热痛等一系列不适症状。
体质虚弱者及职业用嗓过度者是急性咽炎高发人群
季节交替、气候变化无常时,易使人咽部受刺激产生疼痛。在免疫力低下、饮食作息不规律时,机体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诱发疾病。
此外,慢性病患者等体质虚弱者及教师、歌手等职业用嗓过度者也是急性咽炎的高发人群。因此,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免疫力,对于预防急性咽炎至关重要。
急性咽炎的症状
“咽部淋巴组织丰富,当咽部黏膜及黏膜下组织出现炎症时,患者通常出现咽痛、咽干、灼热感、吞咽疼痛,还可能伴有低热、头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此病可单独发生,也可继发于急性鼻炎或急性扁桃体炎。”董频教授表示,与慢性咽炎不同,急性咽炎部分患者有明确病原体,常由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等病毒或是链球菌感染、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症状一般持续3~5天,部分患者可一周内自愈。若患者感到咽部疼痛剧烈,难以忍受,或伴有寒战、高热等全身症状,应及时就医。
感冒与急性咽炎的区别
周慧芳教授表示,急性咽炎与感冒有一定区别。在病因上,急性咽炎由病原体感染、理化因素和过敏因素等造成,而感冒主要由病毒引起。在症状上,急性咽炎主要是咽痛,感冒除了咽痛外,还有鼻塞、流鼻涕、打喷嚏,部分患者有全身肌肉酸痛、头疼发烧等症状,非鼻部症状更明显。在治疗上,两者也会根据病因不同有所差异。
急性咽炎的三个中医证型
中医在治疗急性咽炎时,强调辨证论治。王嘉玺教授表示,急性咽炎分为风热外侵、风寒袭肺及肺胃热盛三个证型。
治疗上,风热外侵证用疏风清热法,如银翘散加减方;风寒袭肺证用偏温药物,如六味汤加减方;肺胃热盛证则用偏寒凉的药物,如清咽利咳汤。除内治法外,中医还有外治,如放血疗法、针灸、拔罐理疗、局部封闭、中药含漱及雾化吸入等疗法,均能缓解急性咽炎症状。
增强免疫力是预防关键
咽喉是呼吸和进食的必经之路,也是健康的第一道防线。三位专家分享了各自的护嗓经验。
王嘉玺教授表示,中医强调“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因此,维护身体正气,增强免疫力是预防的关键。生活中注意劳逸结合,保持情绪平稳,避免饮食不节、起居无常。同时,建议大众合理安排运动时间,避免过度或突然增加运动量,以免造成肌肉拉伤或关节损伤,影响免疫状况。在家庭药箱的准备上,可常备一些咽喉含片、具有清热解毒、利咽消肿功效的口服液,以缓解局部症状。
针对儿童、老人及职业用嗓群体的建议
董频教授给出护嗓建议:家长要引导儿童科学用嗓,帮助从小养成保护嗓音的好习惯;老年人因心肺功能下降,感染后易引发嗓音相关并发症,生活中需多关注咽喉健康;而像教师、歌手等长期过度用嗓的职业人群,易出现声带小结、息肉等问题,建议定期做电子喉镜检查,40岁以上者也要警惕声带白斑或喉癌风险。
常见护嗓误区
“临床上,我们也常遇到因护嗓不当而引发问题的患者。”周慧芳教授分享了常见的护嗓误区。例如,不少年轻人喜欢含薄荷、冰片的润喉片清新口气,但这类含片含糖量高,长期使用会刺激咽喉黏膜,加重咽干。胖大海、罗汉果泡水虽能润喉,但性凉,脾胃虚寒者要慎用,过量可能导致腹泻、伤脾胃。饮水也要适量,每天1500~2000ml即可,过度饮水会稀释唾液,降低咽喉自我保护功能。
此外,咳嗽时避免过度用力,剧烈咳嗽会加重咽部充血和水肿,此时应小口饮水或用绕舌动作刺激唾液分泌缓解咽干。
聚焦 “不换三代社保卡影响医保、养老金”系谣言
4月23日,北京市人社局辟谣“2025年起,部分人员必须更换三代社保卡,否则影响医保、养老金”为不实信息,第一或第二代社保卡不会停用,不设有效期,也不影响本人养老金发放,社保、医保等功能可继续使用。
聚焦 北京开展“预住院”费用医保支付试点工作
近日,北京市医保局发布《关于开展“预住院”费用医保支付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自4月26日起,在北京市医疗机构试点推行择期手术患者“预住院”费用医保支付模式。参保患者办理“预住院”登记手续后至正式入院期间,在同一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术前检查检验及相关费用将纳入住院费用统一结算。
《通知》指出,“预住院”模式适用于诊断明确、病情稳定且符合住院指征的择期手术患者,涵盖该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及异地来京就医的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
工人日报客户端《乐健康》第603期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