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正常吞咽活动是进食的基本保障,对人体至关重要,如果出现吞咽障碍,留置鼻胃管虽能解决部分进食问题,但因其带来诸多不便和痛苦,被患者无奈称为“大象鼻”。
文登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科为多名吞咽障碍病人成功开展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胃肠喂养法(IOE),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案例1:55 岁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昏迷的王阿姨,其经三个周期康复治疗后神志转清,顺利拔除气切套管和鼻饲管,采用 IOE 技术过渡进食,经过系统化吞咽康复后,现在王阿姨已经可以经口进食啦!
案例2:脑干出血遗留多病症、因长期留置胃管致鼻腔及口腔黏膜严重损伤的张大爷,拔除鼻饲管改用 IOE 技术后,一周内恢复经口进食。
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胃肠营养法(IOE)可以显著减轻患者痛苦,改善营养与吞咽功能,提升生存质量,获患者及家属认可。
什么是吞咽障
我国每年有约37%~78%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吞咽障碍。吞咽障碍是由于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管等器官结构功能受损,不能安全有效地把食物输送到胃内的过程。
吞咽障碍可导致吸入性肺炎、脱水、营养不良和社交障碍等并发症。普遍解决方法是通过鼻胃管饲法和胃造瘘术等方式进食,但是这种解决方法不但会增加胃食管反流风险,而且影响外观、自尊,对于患者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身体和心理影响;胃肠造瘘不但难护理,而且有创伤;那有没有更优的选择方法呢?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胃肠营养法(IOE)来帮您。
传统留置鼻胃管 无奈选择的困境
过去,长期留置鼻胃管是解决吞咽障碍患者进食问题的常用方法。通过将胃管经鼻腔插入胃部,借助灌注器注入食物和水,维持患者营养供给。但这种方法弊端明显。
生理层面,长期留置的胃管会持续压迫鼻腔、咽部及食管黏膜,易引发黏膜损伤,出现溃疡、出血等问题,还可能导致食管狭窄,影响食管正常功能。而且,胃管会使贲门肌肉松弛,增加胃食管反流风险,食物反流又易引发误吸,形成恶性循环。
心理和社交层面,外露的胃管严重影响患者外观形象,让患者在社交场合感到自卑、尴尬,逐渐自我封闭,对心理健康造成极大负面影响。同时,鼻饲管也给患者日常活动带来诸多不便,降低生活质量。
间歇口胃管 康复新希望
IOE,即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胃肠营养法,是在患者进食时,将特制间歇口胃管经口腔插入食管,注入营养物质后随即拔出,流质营养物质通过该导管注入食管内,通过自身胃肠消化吸收,提供机体营养支持的方法。
优势显著,全面改善生活:
1. 减少并发症,守护健康:间歇口胃管不在体内长时间留置,大幅降低对鼻腔、咽部及食道黏膜的损伤风险,有效减少反流性食管炎、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
2. 刺激吞咽功能恢复,助力自理:插入间歇口胃管过程中,会刺激舌根、咽部及环咽肌等部位,有助于这些部位肌肉和神经功能恢复,促进吞咽功能改善。许多患者使用一段时间后,吞咽能力逐渐增强,部分甚至能重新自主经口进食,实现生活自理。
3. 提高舒适度,重塑信心:进食后即拔管,避免鼻腔黏膜持续受压的不适。患者日常活动更自由,睡眠质量提高。而且,没有“大象鼻”困扰,患者外观与常人无异,自信心大增,更愿意参与社交活动,生活质量全方位提升。
4. 确保营养供应,符合生理规律:间歇口胃管喂食量与正常人相近,能更好满足营养需求,且符合人体正常进食生理规律,利于胃肠道消化吸收营养物质,为身体康复提供坚实物质基础。
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营养法为吞咽障碍患者带来了全新的康复选择,不仅有效解决了营养摄入问题,还减少了传统留置鼻胃管带来的不适和心理负担。通过科学操作和个性化护理,患者能够重拾自信,改善生活质量,甚至逐步恢复自主进食能力。
自2023至今,医院先后派出多名康复骨干到郑州医科大学吞咽障碍研究所进修学习,进一步提升我院吞咽障碍诊疗技术及临床服务能力提升,从而惠及更多的吞咽障碍患者。下一步,我院将不断提升康复医疗技术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为全区人民提供更优质、更先进、更便捷的康复医疗服务。
来源:威海市文登区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