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白芍10克,五味子5克,炙甘草10克,杏仁10克,地龙30克。

凡素来阳虚,内有痰饮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感受风寒后急性发作,咳嗽气喘加重,但尚未化热,无论有无恶寒发热,无论有汗


不少患者,尤其是小孩,在感冒初期,即用抗生素压制,炎症虽暂时被控制住了,咳嗽、气喘仍然迁延不止,变成慢性支气管炎或喘息型咳嗽,一般的止咳药罔效。如见咳痰清稀,或干咳无痰,咽中搔痒,咽喉不红,舌


一些老中医的经验,麻黄与苍术或地龙的剂量之比可为一比五,即用10克麻黄,则配50克苍术或50克地龙,只是有严重的心脏病时,麻黄须慎用,可以去原方中的麻黄,加附子10克,但出


久,即使治疗得当,有时也易留有一点尾巴,患者每天偶尔咳几声,别无不适,然而一旦受一点风寒,咳嗽又起,老人小孩尤其如此,患者大都不愿再吃药,惟“观音应梦散”颇受欢迎,因为本方乃药食两用之品,口感甚佳,患者乐于接受。用于外感咳嗽后期,迟迟不愈,干咳无痰或少痰,倦怠少气,扶正祛邪两难者,


医药者不可擅自服用。

方中药味具体分析

麻黄

【性味】辛苦,温。

【归经】入肺、膀胱经。

【功能主治】发汗,平喘,利水。治伤寒表实,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骨节疼痛;咳嗽气喘;风水浮肿,小便不利;风邪顽痹,皮肤不仁,风疹瘙痒。

桂枝

【性味】辛甘,温。

【归经】入膀胱、心、肺经。

【功能主治】发汗解肌,温经通脉。治风寒表证,肩背肢节酸疼,胸痹痰饮,经闭症瘕。

细辛

【性味】辛,温。

【归经】入肺、肾经。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行水,开窍。治风冷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

干姜

【性味】辛,热。

【归经】入脾、胃、肺经。

【功能主治】温中逐寒,回阳通脉。治心腹冷痛,吐泻,肢冷脉微,寒次喘咳,风寒湿痹,阳虚吐、衄、下血。

半夏

【性味】辛,温,有毒。

【归经】入脾、胃经。

【功能主治】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治湿痰冷饮,呕吐,反胃,咳喘痰多,胸膈胀满,痰厥头痛,头晕不眠。外消痈肿。

白芍

【性味】苦、酸,微寒。

【归经】归肝、脾经。

【功能主治】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

五味子

【性味】酸,温。

【归经】入肺、肾经,

【功能主治】敛肺,滋肾,生津,收汗,涩精。治肺虚喘咳,口干作渴,自汗,盗汗,劳伤羸瘦,梦遗滑精,久泻久痢。

甘草

【性味】甘,平。

【归经】入脾、胃、肺经。

【功能主治】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炙用,治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惊痫;生用,治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痈疽疮疡,解药毒及食物中毒。

杏仁

【性味】苦,温,有毒。

【归经】入肺、大肠经。

【功能主治】祛痰止咳,平喘,润肠。治外感咳嗽,喘满,喉痹,肠燥便秘。

地龙

【性味】味咸;性寒

【归经】归肝;脾;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势止痉;平肝熄风;通经活络;平喘利尿。主热病发热狂燥;惊痫抽搐;肝阳头痛;中风偏瘫;风湿痹痛;肺热喘咳;小便不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