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足迹映照初心,砥砺奋进展现新颜。春日里,站在紫云自治县火花镇龙头村甲西坡观景台上远眺,赤望高速火花特大桥横跨沟壑河谷,将两岸山峦紧紧相连。行驶其上的车辆冲破清晨云雾,携着融融春意扑面而来。俯瞰桥下,田园村庄如诗如画,在桥梁与蓝天的映衬下,勾勒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赤望高速火花特大挢

  大桥旁,在建的隆(昌)百(色)铁路火花特大桥施工现场,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进行钢筋绑扎、桩基挖掘、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等作业 。

  鲜为人知的是,如今建成的赤望高速紫云至望谟边饶段,以及在建的隆百铁路甲西至播东段,正是90年前中央红军长征的途经之地。1935年4月15日,中央红军军委纵队前梯队、红一军团直属部队长征经过紫云自治县火花镇龙头村甲西坡。夜幕降临时,部队在此留宿,中央红军指挥部驻扎在甲西老寨,红一军团司令部则设于甲西坡前的腊岩。

  火花镇龙头村村民罗爱金指着甲西老寨一栋由土墙木瓦房改建而成的两层砖混小平房回忆道:“这栋房子的主人是卢尚炳,他如今已搬离老寨。上世纪80年代初,国家实施包产到户政策后,卢尚炳父亲卢仲方一家经济条件改善,便将土墙木瓦房进行了改建。听老人们说,中央红军指挥部驻扎甲西老寨时,毛主席就曾住在这栋土墙木瓦房里。”次日清晨,红军归还借用物品,对损坏物件向物主道歉赔偿,并仔细打扫驻地卫生后,才向南朝着喇叭屯、纳寒、石龙关、纳建方向进发,前往播东。

  1935年4月16日,中央红军军委纵队前梯队、红一军团直属部队从甲西出发继续南行,当晚抵达望谟县边饶镇播东布依族山寨休整。

  “在老人们的记忆中,那时这里不通公路,从甲西到纳寒(现磨安)再到播东,是一条沿着羊架河岸、穿行于山涧的羊肠小道,部分路段更是紧邻悬崖峭壁。”火花镇龙头村党支部书记卢小恒介绍道。

  老人们回忆,红军经过甲西布依老寨时,一位红军干部向群众宣讲革命道理,还唱起《红军纪律》:“红军纪律最严明,出发、宿营样样要记清;上门板,捆稻草,房屋打扫干净;借物要送还,损坏要赔偿;解溲找茅坑,不搜俘虏身;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个个要执行。”

  时至今日,红军爱民护民的精神在当地代代传承,激励着后人自力更生、攻坚克难。曾经崎岖难行的羊肠小道,如今已蜕变为宽阔平坦的康庄大道。

  2020年1月1日,紫望高速建成通车。作为《贵州省高速公路网规划》“678”网中赤水至望谟高速公路的末段,紫望高速是安顺南出口的交通干线。这条全长74公里、总投资110亿元的高速路,其中紫云段约23.67公里,投资37亿元。它不仅是安顺南出口的交通动脉,更是全省西南地区的重要运输通道,有力促进了安顺农特产品向东南沿海及东南亚地区的外销流通。昔日中央红军从甲西急行军一整天才能抵达的播东,如今从火花匝道上紫望高速,20多分钟就能到边饶匝道,下高速后再行驶10余分钟便可抵达。



在建的隆百铁路羊架河特大桥桥墩

  而在建的隆百铁路于2024年5月30日开工建设。位于甲西老寨旁的羊架河特大桥,桥梁全长2428米,是隆百铁路(贵州段)最长的桥梁,也是贵州段的重难点工程。该桥共有57个墩台,其中最高墩达117米,相当于39层楼的高度。隆百铁路建成后,将结束紫云县域不通铁路的历史,显著改善当地交通环境,为紫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来源:安顺日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