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紫云自治县白石岩乡,阳光明媚,在幸福园村广袤的田野间,一派繁忙的春耕景象正徐徐展开。村民韦小孟熟练地操控着微耕机翻整土地,为即将开始的玉米和红芯红薯套种做准备。
“玉米和红芯红薯套种,得先用微耕机把地块起垄。垄上用来栽种红芯红薯,垄下则种植玉米。”韦小孟一边劳作一边介绍道,“现在种下玉米,等玉米发芽进行施肥管护时,培育好的红芯红薯苗也正好能移栽了。”
白石岩乡人大主席李树贤告诉记者,该乡在总结往年薯粮轮作经验的基础上,今年大力推行薯粮套种新模式,旨在进一步挖掘土地潜力,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实现薯粮双丰收。
据了解,薯粮轮作曾有效解决了同一地块连年种植红芯红薯导致品质和产量下降的难题,而薯粮套种,则巧妙结合了玉米与红芯红薯的生长特性——玉米属高杆作物,种植早、采收早,红芯红薯为藤本作物,移栽晚、挖收晚,两者套种互不干扰,反而相得益彰。
为推广这一模式,白石岩乡通过召开院坝会、群众大会,组织干部走村串户等方式,积极向农户宣传动员。
同样采用套种模式的幸福园村村民黄明秀算了一笔清晰的经济账:正常情况下,1亩地可收获600斤玉米,按市场价1.5元1斤计算,玉米亩产可达900元;套种的红芯红薯,每亩产量约1500斤,以平均3元1斤的价格出售,亩产值高达4500元。这意味着,通过薯粮套种实现“一地双收”,每亩每年总产值可达5400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玉米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保障着粮食安全,红芯红薯则是紫云颇具特色的农产品,市场前景广阔。两者套种,既稳定了粮食产量,又显著增加了农户的经济收入。
李树贤介绍,自今年开春以来,白石岩乡积极行动,全力推进玉米与红芯红薯套种工作。目前,全乡薯粮套种面积已达1500亩。未来,白石岩乡将持续优化种植模式,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助力农户实现更大的收益,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声明
以上信息来源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
记者@姚福进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