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姜雨晴 通讯员 叶良浩
4月22日是第56个世界地球日。在中国绿发当天举办的“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世界地球日主题活动上,国内首个规范企业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的系列团体标准发布。同时,中国绿发联合中国科学院在千岛湖华美胜地落位全国生物多样性研学示范基地,打造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文旅运营结合的创新示范。
为科学推进生物多样性领跑企业建设,中国绿发编制发布生物多样性领跑企业“1+3”技术标准,确定生物多样性领跑企业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流程、评价方法等,并围绕公司主营的新能源、房地产、文旅商业等业态经营特征,分别制定光伏发电、居住社区、生态旅游建设活动采取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技术规范。
在光伏发电领域,标准规定了光伏发电企业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总体要求、规划设计、建设施工、运营管护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从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估,到场站选址布局,再到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作出了详细规划。标准指出,制定保护方案要明确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和任务措施,要明确就地、迁地保护和连通性措施,要制定实施生态修复方案以及监测计划等;从前期规划到落地执行给出了标准。
在居住社区领域,标准主要强调了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在建设施工标准、海绵设施利用、韧性景观、绿色景观、生态修复等层面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制定要求。另外,标准在运营保护层面也做出了详尽规划,如实施物种保护及栖息地保护、防控环境污染、提升气候韧性、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开展生物多样性宣传教育、社区共建共管等,将生物多样性保护贯穿到规划、建设、运营、服务的全过程。
生态旅游领域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尤为重要。标准指出,要结合地域环境建立适合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友好经营链条,以及物种保护和栖息地保护规划;在日常管理和巡护检查中做到对生物多样性进行实时准确监测;另外,积极组织生物多样性宣传教育活动,努力创造全民共建、全民参与的生态旅游新面貌。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