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情报网讯:中医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等方面均有其独特优势,是具有悠久历史传承的医药学体系,也是中国医疗体系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中医药产业在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和科技创新的多重驱动下,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成为健康中国建设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一、中医药行业概况
中医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天然药物(中药)、针灸、推拿、气功、食疗等多种手段,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并调节人体机能的医学体系。中医药相关产品主要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中医器械等。中医药产品兼具传统特色与现代创新,从汤剂饮片到智能设备,从治疗药物到养生文创,形成了覆盖预防、治疗、康复的全产业链体系。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中医药产业链上游为中药材种植及交易;中游为中药材精深加工,主要分为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中药大健康产品等;下游为药品流通及服务。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中医药行业发展政策
近年来,我国对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日益重视,出台了《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医药标准化行动计划(2024—2026年)》《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十四五”中医药信息化发展规划》《“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支持中医药产业发展,将中医药发展规划上升至国家层面。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中医药行业发展现状
1.中药材种植面积
中药材是中医药的源头,当前我国中药材的供应能力持续提高,生产布局进一步优化,全国已经形成了东北、华中、西南等七大道地药材产区。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中医药市场需求预测及发展趋势前瞻报告》显示,全国中药材种植面积保持在五千万亩左右,2024年中国中药材种植面积约5690万亩。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中国中药材种植面积将达到5700万亩。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中医药产品市场规模
中国中医药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我国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中医药市场需求预测及发展趋势前瞻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中医药产品市场规模达到4805亿元,较上年增长6.4%。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中国中医药产品市场规模将达到5061亿元。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3.中药饮片市场规模
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的标准化预加工产品,在临床实践中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可直接用于调剂或制剂。在加工方法的技术进步和对标准化、便捷的中药治疗需求不断增长的推动下,中药饮片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中医药市场需求预测及发展趋势前瞻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中药饮片市场规模达到3038亿元,较上年增长8.97%。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中国中药饮片市场规模将达到3249亿元。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4.中成药产量
近年来,在医保控费、重点监控辅助用药、限输令、新药审批从严等政策影响下,我国中成药的产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中医药市场需求预测及发展趋势前瞻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中成药产量为195.3万吨,较上年减少7.26%。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中国中成药产量将降至185.5万吨左右。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5.中药新药批准上市数量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中医药市场需求预测及发展趋势前瞻报告》显示,我国在推动中药新药研发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中药新药上市不断加快。2024年度受理中药临床试验申请共100件,新药申请40件,全年共批准12个中药新药上市。2025年以来,已经有8个中药新药获准上市,与去年同期相比有较大幅度增加。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四、中医药行业重点企业
1.步长制药
山东步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中成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同时也在化药、生物药及疫苗等领域进军与扩张。在中药领域,公司依托深厚的行业底蕴和独特优势,产品广泛覆盖心脑血管、妇科、泌尿、糖尿病、恶性肿瘤、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等大病种治疗领域,产品包括脑心通胶囊、稳心颗粒、丹红注射液、前列舒通胶囊、头痛宁胶囊、康妇炎胶囊等。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5.14亿元,同比下降14.71%,实现归母净利润3.13亿元,同比下降66.18%。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分产品来看,2024年上半年,步长制药主营产品中,中成药收入40.46亿元,占比74.49%。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华润三九
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是大型国有控股医药上市公司,主要从事医药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相关健康服务,产品主要包括999感冒灵、999皮炎平、参附注射液、注射用头孢、免煎中药、三九胃泰颗粒、正天丸等。中医药方面,华润三九高度重视中药传承创新,持续关注中药经典名方、中药配方颗粒标准及药材资源的研究,目前在研经典名方二十余首。2024年,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76.17亿元,同比增长11.63%,实现归母净利润33.68亿元,同比增长18.05%。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公司的主要业务为医药行业,占比高达85.82%,主要产品包括自我诊疗(CHC)、处方药、传统国药(昆药),自我诊疗(CHC)收入124.8亿元,占比45.20%,处方药收入60.06亿元,占比21.75%,传统国药(昆药)收入52.13亿元,占比18.88%。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3.以岭药业
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是专利创新中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在开展创新中药研发的同时,公司积极布局化生药和健康产业,构建了专利中药、化生药、健康产业协同发展、相互促进的医药健康产业格局。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63.65亿元,同比下降25.76%,归母净利润为5.55亿元,同比下降68.46%。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分产品来看,2024年上半年,步长制药主营产品中,心脑血管类收入23.14亿元,占比50.25%,呼吸系统类收入12.84亿元,占比27.88%。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4.云南白药
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始终致力于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持续深挖传统医学产品的内生潜力,推动传统中医药融入现代生活,不断为品牌及产品注入新的生命力,形成40个品类、416个品种的产品布局。在医药产品领域,拥有567个药品批准文号、316个品种,其中含222个中成药品种,包括43个独家品种。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0.33亿元,同比增长2.36%,归母净利润实现47.49亿元,同比增长16.02%。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云南白药以药品、健康品、中药资源、云南省医药公司四大事业群为生产经营核心底座,2024年中药资源事业群实现对外收入17.51亿元,同口径下同比增长约3.13%。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5.同仁堂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中成药的生产与销售,拥有包括中药材种植、中药材加工、中成药研发、中成药生产、医药物流配送、药品批发和零售在内的完整产业链条。公司常年生产的中成药超过400个品规,产品剂型丰富,覆盖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类别,以安宫牛黄丸、同仁牛黄清心丸、同仁大活络丸、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为代表的产品以及众多经典药品家喻户晓。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5.97亿元,同比增长4.12%,实现归母净利润15.26亿元,同比下降8.54%。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024年同仁堂主营业务中,医药工业收入119.1亿元,占比64.05%,医药商业收入112.3亿元,占比60.39%。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五、中医药行业发展前景
1.国家政策支持中医药发展
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不断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国家多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卫生健康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要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医药融入生产生活;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2024 年重点工作任务》,提出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支持中药工业龙头企业全产业链布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中医药标准化行动计划(2024—2026 年)》,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关于促进数字中医药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旨在利用数字技术赋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伴随各项政策的出台,中医药产业朝着规范化道路前行,中药工业龙头企业加快全产业链布局,行业资源进一步整合,推动产业升级步伐加快。
2.市场需求增长推动产业发展
随着健康观念的转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人们对中医药的需求不断攀升,特别是在慢性病治疗和养生保健方面,中医药凭借其独特优势受到热捧。年轻消费群体的崛起也将助力中药产品向零食化、便捷化转型,推动市场规模持续扩容。从地域维度来看,国内市场对中医药的接受度高且需求稳定增长,而国际市场对中医药的认知度和认可度也在逐步提升,为中医药产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中医药产业数智化转型升级加速
中医药产业正不断与现代科技融合,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升研发效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产品质量和疗效,拓宽服务范围和受众群体。中医药产业正在向数智化方向转型升级,迎来“中药工业4.0”的智慧制药阶段,通过数据整合、分析、挖掘,实现制药过程精准控制。在中药新药研发方面,我国在推动中药新药研发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中药新药上市不断加快,技术创新为中医药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中医药市场调研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行业研究报告、行业白皮书、行业地位证明、可行性研究报告、产业规划、产业链招商图谱、产业招商指引、产业链招商考察&推介会、“十五五”规划等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