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胡  健  王云娜


中山快维中心执法人员开展现场检查。 中山快维中心供图


数据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2025年3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办事群众在中山快维中心服务台咨询、投诉等。 魏伟建摄


中山快维中心内,一场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案件正在进行调解。 中山快维中心供图


中山市古镇镇,灯饰产业众商云集。 卢岳韶摄

引 子

面积约52平方公里的广东中山市古镇镇,现有灯饰照明生产企业3万余家,灯饰销量占国内市场约七成。

抢注商标、专利侵权……由于灯饰产品推陈出新快、设计生产周期相对短且容易模仿,早些年,一些不正当竞争行为频发,一度制约当地产业发展。

2011年6月,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指导下,古镇镇设立了全国首个知识产权快速维权机构——中山(灯饰)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迄今助力全镇2万余件专利获得快速授权,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逾2亿元。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提出,“建立完善知识产权仲裁、调解、公证、鉴定和维权援助体系”。目前,已有29个省(区、市)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77家、快速维权中心48家。

在4月26日第二十五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即将到来之际,记者走进中山(灯饰)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探访。

授权“快车道”

备案准入,快速预审、加快审查,最快7个工作日完成外观设计专利授权

为一盏灯申请外观设计专利,需要多久?

在中山(灯饰)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以下简称“中山快维中心”),从提交预审申请到获得外观设计专利授权,最快只要7个工作日。相较于此前近半年的周期,授权速度大幅提升。

走进位于古镇镇的中山市松伟照明电器有限公司,一款样式新颖的吸顶灯格外显眼。这款灯于今年3月上市,首月销量即突破5000套,销售额逾1500万元。

“产品设计灵感来自雨后初晴的彩云,紧扣年轻客群喜好和流行元素。”松伟公司董事长谢伟介绍,“这款灯问世后,很快便获得外观设计专利授权,赶上了销售旺季,我心里的石头也落下了。”

“心里的石头”从哪来?

“设计师前后画了数十稿,耗费大量心血。为防止抄袭仿制,获得外观设计专利前,公司只能把这款设计‘锁在箱子里’,直到取得专利,才敢公开。”谢伟坦言,每年3月、9月是灯饰行业的销售旺季,若不能及时获得专利,错过了热销期,销量和价格都可能大打折扣。

受流行趋势变化影响,灯饰产品的销售周期通常仅为3至6个月。相较于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先前外观设计专利近半年的授权周期显得有点慢。

“过去,设计出一款好产品,要么推迟上市等授权,要么不等授权、做好被抄袭的心理准备。”谢伟说,不管怎么选,企业都“吃暗亏”。

其实,外观设计专利属于形式审查,过程并不复杂。授权周期较长,主要在于由国家知识产权局统一审查,一旦申请扎堆,排队等待时间就会拖长。

创新之困如何解?

国家知识产权局充分调研古镇镇灯饰行业对专利保护的需求。2011年6月,中山快维中心成立,对灯饰产业集群内符合条件的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建立完善备案准入、快速预审、加快审查等制度。

“我们对拟进入快速审查通道的企业实行动态备案管理,并将名单上报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山快维中心负责人梁德健说。

松伟公司是首批备案企业之一,获得快速预审资格。今年1月底,按照国家专利申请有关要求,松伟公司提前准备了新款吸顶灯的外观设计专利请求书、外观设计照片、外观设计说明等材料,登录国家知识产权局预审管理平台,提交预审申请,两天后便收到预审通过的通知。

预审通过后,松伟公司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申请通道提交正式申请,几天后便获得授权。

增加了预审环节,为何专利授权还能“极速达”?

“快速预审,起到提前把关作用。”中山快维中心预审员胡锦棠介绍,收到松伟公司预审申请后,他仔细查看灯饰外形,并在国家知识产权局认证的相关数据库中进行新颖性检索,开展外观设计方面的“查重”。

确认数据库中不存在已有设计或高度相似设计后,胡锦棠再次审核申请材料,查看照片拍摄是否规范、投影关系是否正确、产品细节表达是否清晰等,之后交由另一名预审员开展预审质量交叉检查。通过预审的专利申请,将被转入国家知识产权局加快审查、授权。

目前,中山快维中心的平均预审周期为2.2天,专利预审一次性授权量达99%以上。“我们的预审员,均通过国家组织的专业审查培训及考核。他们严格把关,确保预审质量。”梁德健说。

一件灯饰的竞争力,不仅体现在原创外观设计上,更体现在光源研发等的技术创新上。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随着灯饰行业朝着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研发光源、生产灯珠的上游企业也在不断适应市场、改进技术,这些企业对实用新型专利的快速审查需求强烈。”梁德健介绍。

凭借外观设计专利快速预审积累的丰富经验,2022年10月,中山快维中心成为全国首个实用新型快速预审业务试点,开通实用新型专利预审通道。

中山市光圣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的一项LED光源封装技术,通过快速预审,不到40天便获得专利授权。

“授权速度超乎我们预期,产品也开辟了更广阔的市场。”公司总经理夏正浩信心满满,“这让企业坚定了不断创新的决心。”

截至目前,中山快维中心已助力2.1万余件外观设计专利、200余件实用新型专利获得快速授权。

维权新机制

行政执法委托授权,快速立案调查,专利侵权纠纷结案周期缩短2/3

成立22年,松伟公司累计获得1500多件外观设计专利,覆盖数千个单品。在谢伟看来,“这得益于快速维权机制,近年来抄袭等侵权现象少了。今年春季新品上市以来,还没有发现被侵权。”

过去可不是这样。产品被侵权的情况时有发生,维权成本也高。谢伟慨叹:“等到维权成功,已过去一年半载,产品销售损失无法挽回,设计师们的创造热情很受打击。”

如今,机制创新,推动解决维权慢、维权难问题。

毗邻佛山市、江门市,古镇镇距中山市市区较远,灯饰企业聚集在古镇镇及周边,执法权又长期属于市级执法队伍。2012年,中山市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委托中山快维中心,行使中山市灯饰领域专利行政执法权,搭建快速维权新机制。

“我们建立由外观设计预审员、执法人员和侵权判定专家组成的专业队伍,快速取证、快速审理、快速结案。”梁德健说。

对此,中山市艾美斯特灯饰有限公司设计师李静感触颇深。

2022年,她以紫荆花为原型,开发出一款名为“吊灯配件(紫荆花)”的灯饰配件,并迅速申请了外观设计专利。

“这款灯很受欢迎,但仿制也随之而来。”李静告诉记者,2024年7月,同事偶然发现,在当地一家商场,古镇镇一家灯饰生产企业销售的一款吊灯,其配件外观与“吊灯配件(紫荆花)”很相似。

如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李静和同事选择向中山快维中心投诉举报。在工作人员指导下,他们快速提交了涉案专利证书、涉嫌侵权线索等证据。

投诉是否准确?核实工作很关键。

中山快维中心执法组专业执法人员代卫琴和胡锦棠等预审员一道,检索了相关数据库,确认“吊灯配件(紫荆花)”外观设计专利的真实性、稳定性。随即,执法人员有了初步的侵权判断:涉嫌侵权产品与涉案专利均属于灯饰配件类,二者设计形状、图案等高度趋同;涉嫌侵权产品的元素和专利中的一模一样,属于“完全复现”。

越早结案,就能越早为企业挽回损失。

完成核实当天,代卫琴和两名同事组成执法小组,前往被投诉企业的门店和仓库现场勘验,发现涉嫌侵权的50片吊灯配件,执法人员抽样取证1片封存,并依法对企业负责人开展询问。

被投诉企业很快下架了涉嫌侵权产品。2024年8月,中山快维中心组织双方调解,达成一致:被投诉企业给予艾美斯特公司一定赔偿,且不得再制造、销售侵权产品。前后不到一个月,这一侵权案件的处理画上句号。

“有快维中心帮着核查取证、保驾护航,我们的维权周期和成本都大大降低了。”李静感叹道。

中山快维中心成立以来,累计结案专利侵权纠纷案件3900余宗,调解成功2700余宗,专利侵权纠纷结案周期从3个月缩短至1个月内。

协作聚合力

行政与司法无缝衔接,跨区域联合执法,快速维权“朋友圈”不断扩大

在古镇镇星光联盟商场一楼,中山市马斯登照明电器有限公司门店内人来人往,生意红火。

“公司每年平均申请三四十款外观设计专利,难免遇到专利侵权等烦心事。但近些年,无论投诉还是起诉,诉累都减轻不少。”马斯登公司设计人员张悦莹说。

变化,源自中山快维中心不断扩大的“朋友圈”。

2014年12月,作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设立的全国首批3家知识产权专门法院之一,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挂牌,跨区域管辖广东省内除深圳外的专利一审民事案件。次年,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在中山快维中心设立中山诉讼服务处,方便企业起诉,并实现了远程立案、视频庭审、诉调衔接等功能;2020年4月,又在中山快维中心设立巡回审判法庭,双方合作更加紧密。

“经中山快维中心调解,我们公司与一些侵权企业和解,并就地开展司法确认,确保侵权方履行调解协议内容。”在马斯登公司从事设计工作6年,张悦莹深知设计工作的艰辛,对知识产权保护十分关注,“这种一追到底、落到实处的保护,让我们很受鼓舞。”

“‘调解优先’是法院与中心达成的共识。”代卫琴告诉记者,调解成功的案件,根据当事人申请,可将调解协议移交广州知识产权法院,进行司法确认。如果当事人不履行,法院可根据调解书强制执行。

如果当事人不愿调解或调解不成功,中山快维中心在作出行政裁决处理后,将协助企业把案件资料快速移送广州知识产权法院中山诉讼服务处。

“行政程序中固定的证据可直接用于司法诉讼,避免重复取证,缩短时间成本。”代卫琴说。

中山快维中心还与巡回审判法庭建立了信息共享、定期沟通等常态化协同保护机制。对一些疑难复杂的新类型案件,双方共同讨论,明确审理方向,推进案件处理。

2022年6月,中山快维中心接到投诉:一名专利权人声称,中山市一家灯饰卖场正在销售的一款吊灯,涉嫌侵犯自己在2021年12月申请的一项外观设计专利权。

按照“快速受理、调解优先”的快保护机制,执法人员第一时间开展现场勘验。然而,被投诉侵权的企业负责人刘路却提交了公司未侵权的证明材料。原来,早在2021年8月,刘路公司下属研发中心、营销中心工作人员,就已通过微信传送了涉嫌侵权产品的设计图以及产品上市表。当年10月,公司销售人员又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了带有涉嫌侵权产品图片的宣传海报。

刘路认为,这一产品并非侵权,而是属于专利法中规定的“现有设计”,公司享有这一设计的先用权。

现有设计,是指专利申请日以前在国内外为公众所知的设计。如果一项外观设计与现有设计相同或者近似,那么该外观设计就可能因为缺乏新颖性而无法获得专利权。即便获得了专利权,也无法直接确认侵权事实。

“调解过程中,对刘路提出的先用权抗辩和现有设计抗辩,双方当事人存在较大争议,争议焦点主要是微信朋友圈内容能否作为‘公众所知’的证据认定。”代卫琴回忆,中山快维中心依托常态化协同保护机制,第一时间咨询资深法官,精准把握微信朋友圈证据的司法认定新标准。

法官明确,若公司销售人员以推广产品为目的,在朋友圈发布信息,可高度推定其朋友圈未设查看权限,符合专利法中“为公众所知”的公开要件。据此,2022年7月,中山快维中心给出结论:刘路所在公司主张现有设计的抗辩成立,产品不涉及侵权。

“一方拥有现有设计和先用权抗辩,另一方手握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专利证书。是否涉及侵权,确实难以判断。”代卫琴说,中山快维中心及时将司法认定新标准融入调解工作,并与法官共同探讨,给出证据认定结论,保障了企业的合法权益,也让投诉方服气,没有提起上诉。

“行政与司法无缝衔接,有效维护了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梁德健介绍,中山快维中心通过与司法衔接,推动案件开庭审理517件。

“朋友圈”扩大,还体现在服务地域的扩展。

2024年5月初,中山快维中心接到一名专利权人投诉,但涉嫌侵权的公司位于中山市横栏镇,超出了古镇镇的辖区范围。怎么办?

梁德健与中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接,提出跨区域执法协作申请。几天后,这一申请获批,中山快维中心联合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一同前往横栏镇涉事企业开展现场检查,及时制止了侵权行为。当月月底,在中山快维中心,当事双方达成和解协议。

不仅是中山市内。古镇镇灯饰产业辐射周边的佛山市、江门市,在广东省知识产权局牵头下,中山联合佛山、江门,建立了跨区域专利行政执法协作机制。凡属于协作区域管辖的相关案件,均可投诉至中山快维中心,并开展联合执法检查。近两年,中山快维中心办理跨区域案件22宗。

如今,知识产权保护的“古镇模式”,已在中山市多点开花:截至目前,全市建成1个国家级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1个市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4个市级知识产权快速维权服务中心,以及23个镇街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服务站。

(文中李静、刘路均为化名)

《 人民日报 》( 2025年04月25日 13 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