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江西频道
赣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以文化赋能共建“苏区振兴”思政大课实践育人基地
4月19日,赣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与江西铁山垅钨业有限公司携手合作,共建“苏区振兴”思政大课实践教学基地,积极探索“矿区即课堂、文物即教材”的红色基因传承范式,力行探索“一链”融合、“四维”解码、“三联”赋能的大思政实践育人落地路径。
“一链”融合:打造溯历史源头、铸价值根基的思政育人样态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坚持党建引领,突破传统边界,与铁山垅钨业有限公司携手共建“历史溯源→情感激发→价值引领”的育人链条,通过数字化技术对“共和国第一国企”“红色中国第一矿”中华钨矿公司旧址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让矿区的工业遗迹华丽转身,成为生动的“大思政课教材”。进一步完善政产学研用合作机制,实现红色资源向育人元素的转化,为培养红色传人筑牢根基,为区域特色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企业方代表深有感触地说,中华钨矿公司所承载的苏区奋斗精神,是无比鲜活的思政素材。此次合作是苏区精神从历史记录向实践课堂的创新转化,企业将基于理论指引,全力推动苏区产业资源与高等教育的跨界融合。
“四维”解码:创设在场式走读、在地化走心的实践育人课堂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探索建立“四维解码”实践育人教学体系:以实物遗迹解码奋斗基因,以历史档案解码初心密码,以场景复原解码精神谱系,以实践感悟解码时代价值。在饱含历史印记的矿区,学院创新推出“场景化实践教学机制”,打破传统教室的限制,将思政课程创新性地植入矿区实景,重塑实践育人的“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形态。同时,创新推出红色班级瑞金班“整班轮训制”,让全班学生有序参与,学生的参与感与使命感得到显著提升,使思政教育从 “观摩式” 转为 “在场式”,从“零散化” 升级为 “系统化”,让苏区精神真正融入青年学生的精神血脉。
“三联”赋能:共建文化活起来、文旅火起来的协同育人场域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通过实地研学、实景教学、座谈交流等形式,探索校企党建合作“联学联建联创”新路径,推动学校与社会融合、专业与产业融合、党建与育人融合。在矿区现场,江西铁山垅钨业有限公司“中华钨矿公司旧址”讲解专家华峰研究员生动地讲述着苏区建设与钨矿开发的峥嵘岁月,从苏区经济建设的艰难探索到钨矿产业的兴起,再到其对革命斗争的关键支援作用,这段历史是拼搏的记录,更是奋进的动力源泉。学院专任教师结合钨矿开发历史与苏区精神展开深入的现场教学,让苏区红土的精神密码与矿区的历史遗迹相互交融,使矿区文物“活”起来,苏区故事 “火”起来,成为铸魂育人的文化赋能“利器”。
此次活动是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落地举措,是学院弘扬苏区精神、深化校企协同育人的生动实践,围绕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生动案例,以“三讲一悟”新范式打造“苏区振兴”思政大课。(陈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