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对我国实施了严厉的经济遏制,当时我国属于社会主义阵营。
美国为封锁我国经济,陆续禁止向我国出口石油、电信器材等急需品,并相继管制铜、铅等金属物资的出口。
针对此情况,我国迅速作出反应,以相同方式予以回击。特别是猪鬃,成为了我国对抗美帝策略中的关键资源。
【一、猪鬃派上“大用场”】
谈及猪鬃,不少人感到诧异,疑惑这看似普通的猪鬃竟能在战时发挥重要作用?
事实上,二战前后,猪鬃已成为西方国家市场上的重要战略物资,备受追捧。
猪鬃从猪脊背刮取,质地坚硬且耐潮湿、高温、强酸,制成的刷子用途广泛,尤其适用于武器上漆、清理及保养。
我国因喜食猪肉,猪鬃产量颇丰。二战前,西方国家所需的猪鬃刷子几乎全赖中国供应,使得我国猪鬃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一。
当时,美国占总出口量约80%。二战期间,猪鬃刷更被美国列为A类战略物资,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A类物资中的猪鬃刷,在美国战时物资中地位堪比军火,属于极为紧俏的物资。
猪鬃在市场上始终紧缺,即便和平年代亦如此,猪鬃刷仍供不应求,因为并非每头猪的所有毛发都适合做刷,资源有限。
战争年间,民众颠沛流离,导致猪鬃刷产量剧减,然而,众多参战国家对猪鬃刷的需求却持续增长,未见衰退。
制作战时装备时,猪鬃刷虽小,却因其独特特性在工业中占据重要地位。猪鬃紧缺时,美国甚至颁布法令限制民间使用,以确保军用猪鬃供应充足。
二战时期,美苏、中美间关系尚缓和。尽管美国支持国民党影响猪鬃进口,但出口未全面受阻,关口并未完全关闭。
二战结束后,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猪鬃在此期间展现出了其独特且重要的作用。
【二、抗美援朝的重要“武器”】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为打压苏联阵营的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极端恶劣的手段。
其中,美国对我国打击尤为严重,不仅禁止出口我国急需的十大类物资,还管制多种物资出口,此举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面对美国欺压,应朝鲜金日成求助,我国决然出兵朝鲜,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了长达两年多的抗美援朝战争。
这一点显然出乎美国意料,新中国历经多年内战,经济与军事力量均不强。志愿军初入抗美援朝战场时,美国并不认为他们能给予朝鲜实质帮助。
志愿军首次入朝战役结束后,美国惊愕不已。随后的第二次战役中,美军在与志愿军的交锋中再次频频受挫。
对此,美国在后方的政府再生事端。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途,美国商务部长提议封锁我国全海岸线,意图统制我国进出口物资。
美国此举显然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对此,我国未选择沉默,而是迅速以相同方式进行了有力回击。
此次打击对美国而言,最为致命的是禁止了猪鬃等关键物资的出口,这些物资对其至关重要。
抗战时,我国爱国商人拒出口猪鬃,致美猪鬃紧缺。新中国成立后,猪鬃出口全由我国掌控,近乎切断美猪鬃来源,成为对抗美的重要筹码。
抗美援朝期间,因猪鬃供应大部中断,美国被迫在出口物资管控上做出进一步放宽调整。
当时,为对抗社会主义国家,美国不仅自身对我国实施出口限制,还迫使多国参与。这些国家随后也在我国的反制措施下,纷纷怨声载道。
斯里兰卡经历了一段被迫“禁运”时期后,遭遇严重粮荒,遂在未与我国建交前,即签订长达五年的橡胶换大米合同。
日本、英国等多国在“禁运”后不久,即在抗美援朝战争尚未结束时,便派遣代表与我国签署了贸易协定。
抗美援朝结束后不久,美国对我国海岸线的封锁与经济遏制便名存实亡,仅余虚名而已,未过数年,这些举措已彻底失去实效。
【结语】
在抗美援朝与二战时期,猪鬃在我国外交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其作用无可替代。
因猪鬃等关键物资出口受阻,美国为获取这些资源,不得不放宽对我国的出口封锁政策。
这也表明,在各国交往中,众多物资与天然资源的使用已深度融合,彼此依存,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关系。
若某国试图“一刀切断”供应,必将反噬自身。此理不仅限于猪鬃,抗美援朝时,美国急需的桐油(当时全球90%产自中国)亦面临同样境遇。
外交中,追求霸权与垄断终将被历史摒弃,唯有秉持互助合作精神,推动共同发展,方能确保持久繁荣。
封锁与应对:抗美援朝时期的经济较量。通过实施封锁策略与采取反制措施,双方在经济战场上展开了激烈博弈。
抗美援朝期间,猪鬃因独特用途成为“对抗美国的重要战略物资之一”。文汇网报道,2020年10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