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二战中,美国印第安原住民之一的纳瓦霍人用他们独特的语言编译密电码,在太平洋战场贡献特殊力量。然而鲜为人知的是,纳瓦霍人的密电码中有不少关于现代武器的词汇是从动物身上获取灵感创造出来的。
太平洋战场上的纳瓦霍人
纳瓦霍人生活在美国西南部,拥有独特的语言和文化。然而,美国政府的“同化政策”让纳瓦霍人及其他许多印第安原住民陷入语言受禁的困境。20世纪初,大量纳瓦霍儿童被强制送往寄宿学校,他们在校内使用本族母语会遭到惩罚。这些学校的教育目标就是根除纳瓦霍人的民族语言和文化记忆,将其“改造”成符合西方社会标准的个体。在这种高压政策下,纳瓦霍语以及纳瓦霍人的文化传承岌岌可危。
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正式参加二战。随着战事推进,美军的传统密码不断被日军破解,美军急需一种全新的保密通信手段。此时,曾在纳瓦霍保留区生活过的老兵向美军军官提议,用纳瓦霍语构建军事密码。
纳瓦霍语语系复杂,除了纳瓦霍人,全球很少人会这种语言。随后,美军在纳瓦霍人中招募了首批29人进行训练,并开始用纳瓦霍语编写一套独特的密码。
当时,他们面对的一大难题就是纳瓦霍语中没有表述现代武器的对应词汇。于是纳瓦霍人从动物身上寻找灵感,将武器和动物的一些相似特性关联起来。例如,战斗机因其敏捷的飞行特点,在密电码中被称为“蜂鸟”;侦察机被称为“猫头鹰”,因其需要在飞行中尽量保持“静谧”;坦克有着厚重的外壳和相对缓慢的移动速度,就被称为“乌龟”;他们将驱逐舰称为“鲨鱼”,是因为想到其在海上行动的快速和“凶猛”。
这套纳瓦霍密码极大地提升了战场信息传递的效率和安全。在太平洋战场上,纳瓦霍密电员们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在硫磺岛战役中,6名纳瓦霍密电员共传递了800多条信息,无一差错。这些信息包括敌军火力点位置、进攻指令等,为美军的战略决策提供了充分参考。一位美军指挥官曾感慨:“如果没有纳瓦霍密电员,我们根本无法取得硫磺岛战役的胜利。”整个二战期间,日军始终未能破解纳瓦霍密码,这套密码成为美军的“秘密武器”。
尽管纳瓦霍密电员为战争胜利立下汗马功劳,但他们在战场上却因外貌与日本人相似,常常被误认为日军,有人还险些遭到枪击。
虽然立下大功,但战争结束后很长时间里纳瓦霍密电员们并未得到应有的荣耀。直到21世纪,美国政府才向首批纳瓦霍密电员授勋,其中不少人已经离世。2002年,美国电影《风语者》将这段尘封多年的历史搬上银幕。
然而有些讽刺的是,在这部讲述纳瓦霍人传奇故事的影片中,摄制者们依然沿袭了“白人至上”的观念,一名纳瓦霍密电员的白人“保镖”竟成为电影的主角。(王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