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调研行程,已经来到了瑞士。

今天的瑞士是欧洲最富裕的国家,特产是手表、军工、医药、精密仪器。

然而几百年前,这里却是欧洲最穷的地方。

穷到什么什么程度呢?

什么物产都没有,以至于别的国家都不想打他,对他的土地丝毫不感兴趣。

当时瑞士的特产是什么呢?

雇佣兵。



他们的老百姓想赚大钱,只能去当雇佣兵。

而且为了提高价值,瑞士出产的是欧洲最能打仗,最可靠的雇佣兵。

瑞士的国旗是红底白十字,这就是雇佣兵精神的象征——瑞士雇佣兵打仗都是冲在前面,打了一整天,回家脱下衣服发现,除了胸前佩戴十字架的地方是白的,别的地方都被血染红了。

瑞士还有一个标识性的雕像叫“垂死狮子像”,被马克吐温誉为欧洲最悲伤的雕像,这个雕像就是瑞士雇佣兵的象征。

1792年,为了帮助保卫巴黎,1100瑞士雇佣兵,有760名战死,英勇异常。



那么这个国家后来为什么变富裕了呢?

答案还是战争。

只是瑞士变聪明了,不再用国民的血肉去赚钱了。

瑞士的关键一招,是宣布中立。

你们打你们的,我不站队,当然你们要搞我,我必定拿出全欧洲最强的战斗力。

瑞士土地相对贫瘠,别人都不打他,相反宣布中立后,越来越多的欧洲人才为了躲避战乱,都跑到了瑞士,尤其是一战、二战时期。

代表就是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润到瑞士后找了个专利局的事业编,专心搞科研。

我这次还特地参观了爱因斯坦的故居。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也是今天美国为什么强大的原因之一。

对瑞士来说,欧洲人才、富豪的汇聚,也让这片土地出现了质的变化。

首先是瑞士银行享誉全球。

因为安全,欧洲很多贵族都把钱存在瑞士,如此一来,瑞士就成了欧洲乃至全世界的金融高地。



然后是科技、工业。

很多瑞士的高科技企业、钟表、精工企业,其实最早都是德国、法国等国家的老板、工匠迁移过来,带进瑞士的。



所以说,瑞士的中立,看似是崇尚和平,实际上是发战争财。

而且,瑞士还把这个发财路径发扬光大——我虽然宣布中立,但是我卖武器、医药。

我还积极发展金融服务业,给富豪一个存钱、避税、洗黑钱的好地方。

战争不必在我,胜利必定有我。我们不参与战争,只是武器的批发部。

瑞士也不加入欧盟,欧盟的福利,瑞士基本都能蹭到,但欧盟国家要承担的义务,瑞士是一点都不承担,而且瑞士还把污染企业都建在边境线上。

这就很“渣”了。

有人会说,这样不是挺好的吗,要什么责任、面子,老百姓有钱就行。

但客观上讲,瑞士模式是很难复制的,因为前提是你的土地,战略位置没有什么价值。

比如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就不具备这个条件。

优良的港口、肥沃的土地,这都是吸引列强大打出手的资源。

当年为了争夺出海权,英国、荷兰、西班牙可是打的不可开交。

写到这,我想到了日本,巴菲特为什么现在重仓日本?

如果说瑞士是欧洲的避风港,那么今天的日本,某种意义上也是全球贸易动荡的一个避难所。



此外,瑞士在今天还有一大赚钱利器——旅游业。

由于刚好处于阿尔卑斯山脉的中心地区,瑞士每年都会迎来全世界大量高净值的游客,这些游客每年都会给瑞士带来大量的贸易财富。



那么,今天的瑞士,对我们又有哪些借鉴学习的地方呢?

我认为最大的借鉴,就是对环境的松绑。

瑞士的市政大楼也好,国会大楼也好,无论什么单位,都没有保安,而且这些大楼和居民区、商业街、地下灰产店融为一体。

首都政府大楼的对面就是菜市场。



瑞士的大学,老百姓、全世界的游客也是自由出入,随意拍照。

瑞士想要在首都建国际机场,首都市民不同意,觉得扰民,瑞士就建在了别的城市,非常尊重群众。

正是这种宽松自由的环境,瑞士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

人才就是科技,科技就是产业,产业就是财富!

美国最有钱的地方,就是人才最汇聚的地方——硅谷。

瑞士发家的核心原因,也是因为人才。

今天我们的一些地方也应该想想,应该创造一个怎样的环境,去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这不仅仅是给钱、给补贴、给政策那么简单的一件事。

记住:最重要的,是环境。

-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