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起云龙山叠翠苍茫,北至黄河故道波光潋滟,徐州古城的中轴线上蜿蜒着一条3.5公里的城市年轮——“彭城七里”。从新石器时期的陶片兽骨,到明清时期的青石砖瓦,行走其间,彭城5000多年的历史尽在眼前。回忆历史的沧桑演变,体会先民的人间烟火。

徐州广电系列报道《行走七里,对话千年》今天推出第七期,一起探访黄楼。

往期链接:



“彭城七里”南起下圆墩北至黄楼

黄楼是“彭城七里”北端的节点


很多徐州人从来没去过黄楼

近日,黄楼展陈进入收尾阶段

大家不但可以进入黄楼

还能体验到不一样的黄楼

黄楼是徐州文脉的重要载体

和文化地标之一

当“黄楼赋碑”和现代展厅融合

会是怎样一种体验


徐州博物馆工程管理部主任 温悟宇

这次展览的提升改造,围绕黄楼沿革、黄楼文脉、黄楼价值三大主题,以“一天”“一年”“一千年”为线索打造一个全方位展示苏轼黄楼时期以及徐州历史遗存、千年文脉与精神价值的展陈空间。


展陈后的黄楼分三层

■ ⼀层主题“黄楼巍巍,⻛⾬千年”

■ 二层主题“黄楼文脉,赓续延绵”

■ 三层主题“黄楼遗爱,以民为本”

每一层的展示手法都不同

尽可能还原一个既具有历史内涵

又能给人以美轮美奂

艺术享受的展示空间


很多人都知道黄楼是文保单位

但是黄楼作为文保单位并不是因为建筑

而是因为古碑刻


黄楼建成后

苏辙写了一篇《黄楼赋》

并由苏轼亲自书写

如今保存完整的黄楼赋碑

就在黄楼一楼展陈


《黄楼赋》讲述了苏轼抗洪的前因后果

和经验教训

同时将徐州的地形做了非常完整的描述

最后又升华到了豁达的哲学观的高度

大家可以亲自去现场一探究竟



彭城七里文脉的时光丝线

自下圆墩文明星火南端缓缓抽绎

直至黄楼暮色处以苏轼的酒盏为砚

墨于黄河故道的涟漪

这般南北纵贯的册页装帧

恰似云龙山水晕染的轴卷


徐州文史专家 陈钊

中国的古人有四大理想:叫苏才、郭福、姬子、彭寿。就是像苏东坡这么多才,像郭子仪这样多福,像姬发这样多子,像彭祖一样的高寿。彭祖和苏轼都做过我们徐州的地方官,所以说这两人一南一北守住彭城七里的一头一尾,我觉得是一个非常理想的结果。

徐州广电记者 | 刘楠 王启惠 张永 孙一凯

编辑 | 李彦凝

一审 | 刘楠 蒋莉

二审 | 朱宸昕 许腾飞

三审 | 张清

转发+在看,告诉身边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