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李兴罡 罗轩 摄影报道
站在巴州区教育园区(一期)所在的莲山湖山上,屈均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9月1日投入使用,现在除了3栋教学楼装饰装修即将完成,其他如综合楼、体育馆和食堂都还在紧张地进行基础施工。”4月春风扑面,屈均无心欣赏风景,作为巴州区教科体局项目股负责人,深知眼前正在紧张施工的巴中二中新校区,寄托着多少人的期盼。
这所投资5亿元、占地近250亩的新校区,对地处秦巴山区、县域经济不强的巴州区来说,寄托着怎样的期望?站在新起点,它对引领老区振兴发展和满足群众对更优质均衡教育的追求,又书写着怎样的时代课题?
9月投入使用的巴州区教育园区的新校区
一所高品质县中的期待
2024年,巴州区GDP220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69亿元,投资5亿元修教育园区,巴州区凭啥?
有压力,一组数据或许说明紧迫感。
2024年9月,巴中市教育局公布的“巴中市2023-2024学年初教育基本情况(学生人数)”显示,在6个区县中(不含市直属,另外经开区无高中),常住人口第一的巴州区在校高中生人数有8729人,仅高于常住人口是其一半多的恩阳区。这些学生分布在巴中二中等8所区属公办中学和2013年引进的民办巴中棠湖外语实验学校(简称棠外)。2024年,如果仅以高考主要指标而论,巴州区实现连续12年增长,但放在全市横向比较,与巴州区作为全市经济总量第一的地位相比,则属于奋力追赶者。
巴州区是巴中市主城区,区内有多所市属中学,包括省一级示范高中——巴中中学,带动了生源的大流动。巴州建区后划转而来的巴中二中等学校被寄予厚望,这所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中学,在引领全区高中发展方面,效果与群众期待有差距。
高中教育是连接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桥梁,寄托着无数家庭朴素的教育期待。巴州区的高中教育,与这些年大家热议的“县中困境”有异曲同工之处。
巴州区教育园区正在紧张施工中(拍摄于3月20日)
3月5日,全国两会首场“部长通道”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称今年将推出“国家县中振兴行动计划”,把县中作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突破点……
这势必是一次重构教育生态与社会公平的深层变革。对巴州区来说,县中振兴事关“教育强区”行稳致远,无论是直接减少城乡学生升学机会的不平等,还是通过优质教育夯实巴州区发展的人才基础,都影响深远。
写好这份时代答卷,需要有从“追赶者”变“引领者”的魄力。
“巴州区拿出5亿元建教育园区,高起点规划、大手笔投入,目标是打造全市硬件最好、环境最优的园林式智慧校园。”屈均说,这是巴州区建区20多年来,建的一所真正意义上区属高品质中学。“这不仅是巴州区‘十四五’期间落实教育优先战略的重要体现,也是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对老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都至关重要。”
一份做强“蛋糕”的期待
巴州教育园区位于巴中城郊,距城区4公里,规划可容纳3000余名学生就读。9月份,随着城区部分高中学生搬到园区,腾出的资源将用于义务教育。
这一进一出,空间腾挪的背后,是巴州区委、区政府适应人口变动,在优化基础教育资源布局方面下的深功夫。
上体育课的白云台实验学校学生(拍摄于3月20日)
阳光下,巴州区白云台实验学校教学楼前宽敞的通道上,二年级的孩子正在上体育课。通道两侧,绿树成荫。教学楼上,“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八个大字格外醒目。
“这是一所在党委和政府精心部署下,由市委党校老校区转办的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2023年9月投用,2500个学位,全部采用小班额精品教学模式。”白云台实验学校校长李海蓉教学管理经验丰富,明白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期待容不得半点儿马虎。
“白云台实验学校是优化配置城乡教育资源、推进教育纵深发展的成果,对缓解城区‘入学难’、化解‘大班额’起着重要作用。”作为城区学生从“入学难”到“有学上”的亲历者,巴州区教科体局教育股负责人黄思也是推动者。
白云台实验学校的孩子正在上美术课(拍摄于3月20日)
近年来,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加快和对更好教育的追求,越来越多农村家长选择让孩子到城里读书。巴州区和全国很多区县一样,教育的“城挤、乡弱、村空”现象持续进行着。
2024年9月,巴中市教育局在答复李靖、张茂华等14位代表的相关建议时,列举了一组数据:“十四五”期间,全市拟撤并调整中小学(校点)、幼儿园1650所,到2025年末,全市保留的基础教育学校(校点),较2020年缩减达65%以上。
在巴州区,仅2022年和2023年两年,全区撤销村校及教学点79个,调整农村初中3所、高完中1所。“近五年来,每年有上千名学生进入巴州城区,其中三四百人是本区乡村学生,读书成为家长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
如何根据学龄人口流动变化、结合新型城镇化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好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保障供给,需要更大魄力的改革攻坚破难。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要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久久为功的韧劲,凝聚教育优先发展合力……”巴州区委书记余斌说,全区上下将秉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的育人情怀,全力办好每一件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教育实事。
这是一场持续接力的奋斗。
仅从2022年以来的三年时间里,巴州区在着力优化校点布局,做优教育“蛋糕”方面不余遗力:巴师附小本部、白云台实验学校、区七小、鼎山小学、曾口小学等学校焕新升级,新增校舍面积12.6万平方米,新增公办学位1.5万个,公办义务教育学位较2020年增长25%以上。
2025年还将撤并调整中小学、幼儿园18所,并加快建设教育园区一期、巴师附小综合楼、区十一小综合楼,力争尽快投用;完成白云台实验学校、区九小幼儿园等改(扩)建项目,到时候将新增学位4500个,进一步缓解主城区学校“大班额”压力……
白云台实验小学楼梯间的学生作品
“这场驰而不息的奋斗,容不得丝毫懈怠。”黄思说,教育强国目标2035年实现,近期目标是到2027年要初步建立起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巴州区现在要做的是全力以赴夯实教育的“底部支撑”,不断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和群体教育之间的差距,在持续做大优质“蛋糕”的同时,努力分好“蛋糕”。
一次“上好学”的期待
“必须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在巴州全区的教育工作会议上,区委书记余斌指出,在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征程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不懈的追求。
构建十分钟教育圈,提升师资水平和地位,“一校一品”特色教学,建立共同体和组团化办学……在满足家长们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新期待中,一系列的为民承诺,变成生动实践。
这些实践带来的变化,最终变成了老百姓最真切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蒲晓舟女士的孩子明年上小学,按照学区划分应该读巴州九小:“要是以前,早就开始焦虑了,要为孩子上个好学校操心,现在每个学校都发展得不错,读哪里都一样,而且读九小每天走路上学只要10分钟左右,大人孩子都轻松。”
“‘一校一品’特色教育,目的是让每一朵儿都在阳光下尽情绽放。”巴州区教科体局德体艺卫股负责人徐嘉介绍,全区学校“五育并举”活动纷呈,孩子们在学习之外培养着更多的兴趣爱好。如今,巴师附小的清音、巴州四小的川剧、枣林小学的巴山皮影、清江小学的管乐团……都成了学校特有的名片,频频登上更大更宽广的舞台,让大巴山的孩子也有机会与大城市的孩子同台竞技。
巴师附小的孩子们课后锻炼
3月26至28日,巴州区城乡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共同体第三届高效课堂团队展评活动在巴师附小举行。活动期间,共同体内的老师们城乡联动,20个参赛团队思行并进,聚势共研,场内场外吸引了超过1500多人参加。
“此次活动是2024年3月28日巴州区教科局印发《巴州区城乡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以来,第三次高质量举行,一届比一届精彩。”巴州区教科体局副局长王坤现场见证,称为期三天的活动既是检验共同体成效的试金石,更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活动现场,巴师附小“五人团推赛课”教研模式成为可以复制的教学经验。巴师附小校长赵亚丽说,作为全省首批义务教育优质发展共同体领航学校,巴师附小带领了辖区10多个学校(校点)组成共同体,大家师资互动、教研联合、资源整合……一条内涵提升赋能城乡教育一体化融合发展的路径探索,正越走越宽。因为效果好,巴师附小领衔的共同体作为典型案例,走上了全省交流的舞台。
“这场缩小城乡教育‘温差’的行动正在全覆盖。”王坤说,从去年3月至今,巴州区分两批组建了15个共同体,并与西华师大、成都七中、浙川合作中的义乌绣湖小学等20所学校结对共建,大家目标相同:发展每一所学校,提升每一位教师,成就每一名学生。“最终目的是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期待中,交出一份人民满意的教育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