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面条卖到40元一碗?甚至还一碗难求。

还记得曾经的网红面馆和府捞面吗?对年轻人而言,吃上一碗就是时尚和面子的象征。

曾经通过博取流量一夜爆红的高端面馆,在市场的内卷面前,开始逐渐暴露出它的弊端。

烧光7亿,关店近一半!“轻奢”路线到底是不是长久之计?

如今的高端面馆们,似乎正在重蹈覆辙。



曾经的光辉:网红面馆的“轻奢梦”

当“和府捞面”、"遇见小面"、"陈香贵"等新兴面馆纷纷打出高端、轻奢的旗号时,它们俨然成了上班族和年轻人的新宠。

轻奢——那种“花小钱,享大奢”的消费观念,几乎在瞬间撬动了市场。

门店精致、环境优雅,结合现代化的餐饮理念。



店内的每一处细节似乎都在告诉顾客:“这不仅是一碗面,这是一个生活态度。”

面馆不仅要填饱肚子,它们提供的是一种“品质生活”的体验。

一碗面,售价从20元一路飙升到40元,甚至更贵,而这个价格背后所包裹的,却不仅仅是食材和调料。



它所代表的,是一种让消费者感受到生活品质提升的“满足感”。

从味道到环境,从服务到包装,这些面馆的品牌策略似乎无懈可击。

尤其是那些高端商圈里的网红面馆,吸引了大量白领阶层,甚至成为商务接待、朋友聚会的新选择。



和府捞面在短短几年内,迅速扩展门店,成为业内的领军品牌。

资本蜂拥而至,融资、扩张、上市,仿佛它们的未来已经注定是一片光明。

几大投资机构争相押注,资金的注入让这些面馆品牌看似步入了一个光鲜亮丽的未来。

但在这个“资本宠儿”的背后,却隐藏着无数不为人知的隐患——依赖资本、缺乏持续盈利能力。



很多面馆逐渐依赖融资进行扩张,门店的数量不断增加,但品牌的内在竞争力却并未同步提升。

资本的双刃剑:膨胀后的“断裂”

高端面馆的成功,早期离不开资本的支持。

投资人下注之后,迅速见证了门店的扩展和品牌的快速增长。



资本不仅仅是一种推动力,它也是一把双刃剑。

当资本开始流入时,企业的发展看似进入了快车道。但随着融资的逐步减少,企业的脆弱性逐渐暴露出来。

以“和府捞面”为例,曾经的门店扩张速度惊人,目标是开设1000家门店,如今距离这一目标还远远不足。



2023年,和府捞面仅新开72家门店,相较于2021年的114家新开门店,速度大大放缓,整体业绩也未能如预期那样持续增长。

资本的推动在一段时间内给了面馆品牌一张“快速成功”的通行证,但当资本退出后,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暴露无遗——没有稳定的盈利模式和消费者的深度忠诚。

一切似乎正在变得越来越难以为继。



市场环境的剧变:消费者的“理性回归”

面对“消费升级”的号召,高端面馆的高价策略曾经一度受到了市场的热捧。

随着整体市场环境的变化,消费者的购买力开始下降,尤其是在2023年,随着白领的收入缩水和生活成本的上升,曾经的高端面馆开始逐渐失去了吸引力。

消费者的选择开始趋向理性,许多曾经为“品质生活”买单的顾客,发现自己其实更倾向于选择性价比高的餐饮。



调查数据显示,很多消费者的餐饮预算已经大幅压缩,原本的30元一碗的高端面,变得越来越难以吸引消费者的目光,特别是在年轻人和打工人中间。

那些价格亲民、味道鲜美的面馆,如“重庆小面”、 “兰州拉面”等,凭借其低价且有特色的产品迅速占领了市场,抢走了原本属于高端面馆的市场份额。

许多高端面馆的面味并未与其高价形成真正的匹配,许多消费者从虚荣心中摆脱:“面就是面,价格贵了也只是心理安慰。”

消费者的反思与反馈,将许多面馆暴露在了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品牌背后的困境:资本流入后“缺乏造血能力”

为什么网红面馆能火一时,但却始终未能撑得住一片天?

资本注入显然是其快速崛起的重要推手,但随着资本逐步退出,品牌的运营难以为继。



面馆品牌未能建立起足够的自我造血能力,这使得它们的“崩塌”显得愈发不可避免。

许多投资者也开始对面馆行业产生质疑——一个品牌是否能够长期维持其市场地位,并非仅仅依靠资本注入。

在资本支持的泡沫背后,品牌是否具备持续的市场竞争力?



这些高端面馆缺乏独立的创新和盈利模式,依赖资本维持门店扩张的策略,最终只能陷入困境。

未来的市场:能否逆袭?

现在的高端面馆面临着重重困境,但市场的潜力依然存在。

根据行业报告,中国的中式面馆市场依然处于增长轨道,未来的市场空间巨大。



在消费者日益理性消费的今天,餐饮行业将进入更加激烈的竞争,如何在这个市场中脱颖而出,成为品牌生存下去的关键。

未来的面馆行业,如果想要逆袭,必须做出根本的改变:从依赖资本的模式转向自我盈利,构建稳定的客户基础。

面对消费者越来越挑剔的口味和需求,如何在保证性价比的同时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体验,将是面馆品牌能否突破困境、继续前行的关键。



高端面馆的命运,折射出整个餐饮行业的发展脉络。

从资本的推动,到市场的剧变,再到品牌的困境,这一切都表明了一个道理:真正能长久的品牌,必须依赖于内生的竞争力和持久的市场吸引力,而非一味依靠资本的推波助澜。

面食新品牌的未来,或许注定要从虚火到真金,才能在这片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扎稳脚跟。

文/编辑:小阳咩咩咩

信息来源:北京商报 2025-04-22 21:48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