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时候,我们总想弯道超车,总想着走捷径,总想通过差异化的选择,走上不一样的道路,往往这么想的时候。你的心力已经跟不上了,你开局可能已经输了。

今天写一点关于留学的感悟,个人觉得,留学这趟旅程中,还是要挑选困难模式才有出路,要选门槛高的,壁垒高的然后闯出来。这条路上没有捷径,想躺着吃红利,对大部分人来说都不现实,没那个命。

No.1 读完选择留下来,也不要选那种三宝专业!

现在的留学生,很多其实都想留下来,无论是去英国还是来澳洲的,有些留学生已经在考虑去读三宝专业这种了,护士,护工,幼教这种的。



说实话,看上去好拿到visa留下来。但未来前景基本也封死了,只是为了留而留罢了,前面轻松的东西,后面基本是又苦又累的。我个人是不建议的。

你想留,还是得去卷四大,在商科领域留下来,还是得卷3.87w要求年薪的工作。只有突破这第一层防御,你才有机会继续登高,往年薪15w胖继续前进。光这样还不行,海外毕竟税高,年薪高这个程度,税都要超过45%了。你还可以继续运营自己公司,有了公司很多东西就可以合理地去规避。打工人交的税和开公司交的税真的是两种模式。后者不是不交,而是可以控制在个人收入的5%左右。

但凡你留学后能把模式跑出来的,基本都是这些在留学期间就卷出来的人。有的学生甚至都用不到所谓的psw签证去过渡,硕士的时候,就这一年里面,就通过了ac,拿到了工签。



所以,想留在英国或澳洲这种,就读门槛搞点的专业,比如社工这种,要么雅思要求高,要么学费巨贵,要么很难读下来,要么特别苦特别累。高门槛后面才高回报。

No.2 能去美国还是建议去美国!

学习没有捷径的,好的东西就是在有限的地方的。虽然美国现在搞留学生劝退,搞针对,当下来说是困难模式。的确读起来会有一定风险系数。

但你如果是理工类,敏感类专业,ai或算力这些的专业,你不来美国这种人才聚集地,还有什么可以真正可以取代的地方?



环顾一圈,其实还是没有。如果你有心在这些热门和敏感类型的专业领域发光发热,还是得拼命往这里挤。越是劝退的,越是不提倡的,反而机会越多。可能前期是有一点风险,但可能过几年后,回报率比你预期的都要大。

不管后续是什么政策,市场上都需要人才,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大家都对人才有极度需求。而你要成为人才,需要把目前最尖端的东西去啃下来。这些东西就在美国。不在英国,更不在澳洲。我自己专门做英国的,我劝退你来,该坚守的时候坚守,不要像那靠墙的草,摇摆不定,你意志坚定点。等下一轮人才分配就好。后续发展需要迭代,需要更新的人才和技术。

No.3 留学还是要对自己狠一点!

很多留学生都有所谓的退路,这条退路是父母给的兜底的勇气。父母给你是一回事,你用不用是一回事。



说实话,哪有那么多退路可言,你退一次,就可以退无数次。人其实要变强就是不断战胜自己的过程,所以没什么可以退的,退只是弱者卷不动别人希望大家一起躺平而已。如果你还能战,还可以战,就战到最后一刻。

我也想写一些鸡汤类型的内容,但这种东西其实最终都是自欺欺人,你做什么东西不需要你拼命之后才能拿到结果?你随随便便的成功,你自己都看不上,你自己都觉得廉价。

所以,留学生还是要对自己狠一点,少一点所谓父母给的退路。没有退路,出去后靠自己。语言上能local化,就往死了练。社交上能local化往死了练,脸皮不重要的,重要的是经历。你这些都有了,你就是local,一样好就业的,而且你很快可能就有本土思维了。这才是你的转机,你别当地人更懂国内,你比国内更懂当地人。这里面很多差异化的东西才是你的最大本钱。



不要嘻嘻哈哈,觉得不行我还可以回国。家里还可以养着我。也就是现在,大家条件还好。万一你家里生意崩了,或者被裁员了了?未来无尽变化,谁又能一辈子安稳?你在有机会的时候,就要去谋取一切有利条件。对自己狠点,往死了练,不会出错的。不是没苦硬吃,很多人压根连底层生活都没感受过,有什么苦不苦的。珍惜眼前机会,留学回来后,大多数国内学生反而机会越来越少的。

总了个结:今天这篇内容,其实我是蛮认真在写的。好多学生是一边抱怨现在就业难,一边躺的。这种模式真的没出路的。哪有不付出就得到的?我一个干留学中介的,年收入在很多人眼中已经不错了。我都没躺平,我一天都工作14个小时左右,一堆项目要弄,我从毕业到现在也是一直在卷自己,提升自己。然后路才越走越宽的。就比如更新这种文章,你看我断更过吗?谁没个头疼脑热的时候?

不要相信身边那些喊你躺平的人,如果你真的想变好,变强的话。不努力突破自己才是最大的骗局,无论你在国内混还是海外混,都是一样的。开局的时候,尽量选一条更难更有壁垒的路,然后做到那前10%就行了。你自然就出来了。你一件事没干到过前10%,你是体会不到这个路径上的风景的。你的视角永远都是狭隘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